舊約聖經背景註釋講座 》用文化觀點詮釋聖經 領受神活潑的道
(2018年05月15日)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國度復興報 記者 魏麒原 台北報導

受校園福音團契邀請的美國伊利諾州惠敦大學舊約教授華爾頓(JohnH.Walton),於5月11日在浸信會懷恩堂,以「用聖經背景讀舊約有何不同」為題主講,如何從古近東「文化河流」(CulturalRiver)所寫作的舊約聖經中,以現今文化河流觀點詮釋信息,並倚靠聖靈的帶領,讓神活潑的道改變我們的生命,成為神的子民,活在祂的心意跟計劃中。

華爾頓是美國伊利諾州惠敦大學舊約教授,曾於芝加哥慕迪聖經學院教授舊約和希伯來文,著有《舊約背景與年代圖表》、《俄巴底亞•約拿書》、《早期以色列人文背景中的文學》,並與希爾合著《舊約聖經調查報告》,他也是去年校園出版的《舊約聖經背景註釋》作者之一。

舊約聖經作者所寫作的以色列跟周遭鄰近國家,都處於類似的古近東文化氛圍中,華爾頓教授說,這樣的文化氛圍他稱為「文化河流」,古代的文化河流包括神明的代理人、占卜、星象觀測、神殿的中心性等,跟現代文化河流的個人主義、民主、資本主義、社群媒體等現象截然不同。然而作為一個忠實的詮釋者,就要認知到聖經作者是被神所賦予的權威,用以傳遞神的信息。因此,聖經詮釋者就要設身處地進入古近東的文化河流,了解當地以色列人所面臨的處境,以及所要敵擋的環境及仇敵。

「照著字面讀聖經時,通常意味著是從我們自己的『文化河流』閱讀,這樣的直覺性閱讀並不可靠。」華爾頓教授說,當我們照著字面讀時,往往遠離聖經作者寫作的意圖,反倒添加自己文化河流的認知,甚至某些概念是聖經所沒有的,因此做字面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人類作者的意圖。

聖經作者是在古近東文化背景中寫作的,雖然每個文化、時代都有其獨特觀點,但聖經卻能跨越不同時代與文化,仍有許多共通性,憑藉著神的默示、神的啟示的獨特性。華爾頓教授說,經過多年來,古近東許多考古文獻的新發現,讓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思考模式理解經文的內涵,了解古代人怎麼思考,進而忠實地詮釋聖經。只不過,聖經沒有記載的內容,譬如生理學、宇宙地理學、形上學等等現代科學並不會提供新的啟示。

華爾頓教授以他對巴別塔(TowerofBabel)研究為例說,考古學知識可了解古代聚落分佈情形,並追蹤文化的改變及古代建築的功能。古代文獻的廟塔都會寫著「塔頂通天」,所以巴別塔也是一種如同廟塔的宗教建築,而廟塔的功能,是讓神從天上下來,而不是給人升上天,等同於天地相合的鈕扣,是天地之間的通道,人們不會上到天梯,如同以色列人看待會幕的至聖所一樣,至聖所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弟兄姊妹聆聽華爾頓教授的講座。魏麒原攝

在Q&A時間,被問到聖經新約作者引用舊約經文,這樣是否不符合詮釋的原則?華爾頓教授回答說,新約作者也是帶著聖靈默示、啟示的權威作者,而且新約作者不是為舊約作者詮釋,舊約作者有其所要表達的?事意圖,跟新約作者打算呈現的?事意圖,兩者不能混為一談;至於我們系統神學常會把蛇跟撒但相提並論,但以色列的古近東文化中,並沒有把蛇跟撒但連結在一起,也沒有類似對魔鬼認知的概念,因此以他對蛇在舊約聖經的意義,他認為在創世記第三章經文所指的蛇,是「古世界的混亂之獸」。

關於文化河流與聖經詮釋,華爾頓教授結論說,當證據很多,經文詮釋就比較有力道,且直接了當,但不少經文卻苦無足夠證據。對於聖經帶有權威的信息做詮釋,必須了解文化河流,稍一出錯就會造成混亂。因著聖經文本是出自古近東文化河流,必須先了解現今的文化河流,再提出對現今文化河流有意義的說法,詮釋神的信息,同時倚靠聖靈的帶領,回應信息,讓神活潑的道改變我們的生命,成為神的子民,活在祂的心意跟計劃中。

華爾頓教授(右)講授如何詮釋聖經。魏麒原攝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