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撕裂與衝突不斷的時代 盧龍光:信徒要敢於提出復和 |
(2018年02月22日) |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採訪:陳盈恩 / 2018年2月22日 【時代論壇訊】 當社會的衝突與矛盾不時湧現,甚至教會內也發生衝突,作為基督徒,怎樣才能使人和睦?太多談復和是否會被「河蟹」,以致真理被隱藏?基督徒應堅守原則,還是也要懂得與不同的人交朋友?曾任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達十九年的盧龍光牧師在今年神學路思最後一晚的培靈會上,談論上帝的智慧就是釘十架耶穌的生命,就是讓人懂得謙卑、不自以為義的復和信息,以此勉勵信徒要敢於為了復和而付出更多。 教會定要與有錢人對立? 盧龍光的講題為「上帝的愚拙與智慧!」,經文為林前一18-31。他以雨傘運動作始,憶述戴耀廷教授定義抗命時代在當時開始,然而他指出,時代並非由人開始,而是由上帝開始。基督徒要做的是洞察及辨別上帝給予屬於這時代的符號及特徵,思考在不同時代中怎樣表達真理。他指出保羅書信就是談論分裂、對抗的議題,包括教會的分裂——因與社會接觸而導致的分裂。他提及在現時的香港貧富懸殊嚴重,社會漸漸生出仇富情懷,教會也被指在權貴一方。他舉例指在一月十五日播出的《鏗鏘集》〈榮神益人〉中,教會被形容為既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被指控參與地產霸權,但他在當中則問一個問題:基督徒不能與有錢人做朋友嗎? 盧龍光指出,早期教會其實也有富有的人,但我們總會覺得教會與窮人一起,彷彿就是要對有錢人對立。他指以前的香港教會也是由外國教會捐獻維持,現在當香港教會有資源時,理應思考怎樣運用擁有的資源去做好服事。他認為非牟利的意思不是不能牟利,而是要按教會政策去運用金錢服事。他指現今思想狹窄,將人分門別類並以此誇口。 保羅重視復和多於傳福音到地極 他表示,保羅是新時代的開始者,讓福音得以傳到猶太以外的地方,成為普世信仰,可是他自己卻是不被承認為門徒的「夾心人」,到處被追殺和否定,但他仍立志要打破階層、地域,面對各種衝突和撕裂。盧龍光指,保羅的心願雖是將福音傳到地極,可是他選擇了冒著危險回到耶路撒冷去,為的是要將奉獻的金錢帶回給耶路撒冷的教會。耶路撒冷的信徒既信耶穌,又信律法,他們認為保羅是破壞律法的人,可是保羅仍要回去,此舉其實是為了要與他們復和,可見他看重與弟兄姊妹的復和多於到地極去傳福音。 雖然聖經沒有記載耶路撒冷的教會結果有否收下保羅的金錢,可是盧龍光認為耶路撒冷信徒最終是不肯接受他的金錢捐助,因為他們不信保羅所傳的福音,就是如此帶來了分裂。他指反對保羅的、令保羅被捉拿的,其實是信主的人。他由此指出,雖然我們正面對新的一代,但其實撕裂的內容、危機都未必是新的,而撕裂是源於人相處中的罪惡所致。 近年不少朋友和家庭中間,出現因為政治立場而不和的情況。盧龍光認為大家對話題都很認真,但質疑有否想過認真的標準或基礎是甚麼。「各人自以為義的香港,是否上帝所願見?」 盧龍光指,在今天世代中,大家都誇口和相信自己的智慧,卻不是用上帝的原則來批判自己所信的。經文從18節開始,解釋何謂真正的智慧——十架是上帝智慧的記號,不是思辯、口才,而是釘十架的基督。這信息每天都應在我們生命中發揮影響,作為我們生命的記號。 上帝的智慧是釘十架的基督 他指出,今天我們總希望見到很多超自然的神蹟,例如北京政權倒下等,但這都沒發生。他憶述當年當佔中概念提出,很多人都覺得其論述有理由、有邏輯,可是歷史中正義合理的事,最終都不是用人的意志去達致。他指擬定《基本法》時本身沒那麼緊,但因為八九民運時中方看見香港支持民運的力量,所以把《基本法》定得更緊;又指雨傘運動後北京對香港管治也更緊,很多事都是愈鬥愈輸。不少人將現今情況形容為雞蛋與高牆的抗爭,會稱讚人不怕高牆、堅守原則,但他質疑:「那是否也只是人的智慧?」他又以劉曉波過世受景仰及蔡若蓮兒子過世被諷的事件指出,身為基督徒,不是要靠一邊來站,而是要用勇氣和愛,在可能被指轉軚、騎牆時,仍為真理發聲。他認為保羅就是這樣,猶太人卻都認為他是叛徒。 盧龍光指出,聖經教我們強調耶穌受苦僕人的形象,但現今教會往往是要高舉基督,耶穌當天不讓門徒告訴別人祂的真正身份,正是因為那是彌賽亞的祕密——是一個受苦的彌賽亞。 盧龍光在證道時也提及最近在Facebook上分享國內一位三自教會牧者范愛侍牧師過身的消息,卻引來網友說加入三自等於背叛信仰的批評。盧龍光指范牧師經歷文革前後二十年被打壓的過程,之後獲平反,在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中背起自己的十架。他以此提醒基督徒無權對人作出自義式的批評,只能謙卑地思考如何活出十架的基督。面對衝突時,我們要互相交代、接納,尋求和好及溝通。 對抗不只一條路 在問答環節,現場會眾踴躍發問,大部份均是問及如何在堅守原則下、或權力不等下談論和實踐復和,也有人問及盧龍光對中梵建交的看法。 盧龍光補充上帝的智慧並非人的智慧,如耶穌回應問題時也總將人們的焦點改變,回到更核心問題上。他又以「將屠刀放在劊子手上」形容早前立法會議員宣誓被DQ的事件,認為如果沒這樣宣誓,便不會被人DQ和引致釋法,「當弱勢以為自己是強勢,我尊重他可以這樣選擇,但這不是唯一的路。」他指出對抗也有很多種,不是只有一種方法,更有一種叫無能者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他認為在這個起來對抗就成為英雄的時代中,基督徒卻應宣告要謙卑下來。 正如中梵關係,盧龍光指很多人可能覺得陳日君樞機是英雄、教宗是不曉得形勢,但其實是大家的關注不同。早前邢福增院長引用蕭伯納的一句說話評論中梵建交的議題,盧龍光也引用蕭伯納的另一句話:「要有進展,必要改變。」他認為基督徒不應只扣帽子論斷,更應尊重及聆聽異己者。教會中大家要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合一,就像保羅回到耶路撒冷一樣,明知山有虎,但還是要前去。 神學路思培靈研經大會於二月十八至廿一日在觀潮浸信會舉辦,這場最後一晚的培靈會坐滿整個小禮堂,約二百人參與,年輕臉孔約佔一半。 |
新聞照片: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