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宗教對話 共同見證真理和光的預言
(2017年10月17日)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曾菀妤編譯】AMC難得舉行在緬甸,而緬甸信奉佛教的人口高達88%,為了增進基督徒與不同宗教間的交流與對話,更進一步了解彼此,AMC會議統籌小組特地安排在在10月13日中午舉行一場「真理和光的預言:不同宗教的觀點」的跨宗教對談聽證會,會中邀請到仰光國際上座部佛教傳教大學(International Theravada Buddhist Missionary University)講師潘那久塔(Shin Pannajota)、印度蓮花寺(SANTHIGIRI ASRAMAM)執行主任塔帕斯威(Swami Navananma Jnana Thapaswi)、印尼伊斯蘭學者理事會(council of indonesian ulema in indonesia)研究員穆莉亞(Siti Musdah Mulia)三人分別以不同宗教視角來探討論真理與光的意涵為何。

位處南印度喀喀拉邦的蓮花寺是當地印度教信徒心中的宗教聖地,主責這間寺廟運籌事務的塔帕斯威基於印度教提倡的靈性價值與眾人談論真理與光明的價值,他認為社會可以變得更好,並強調,「不論任何宗教,背後精神都包含了真理以及光明這兩大要素上,而這兩點也超越了所有信仰形式,只可惜大多數人都不了解。因此,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努力尋求靈性的啟示,引領社會達到不同宗教所倡導的和平、團結、愛和幸福的生活。」

從佛教的角度來談論生命中的真理,潘那久塔表示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和平與幸福的生活。目前社會中有許多人試圖透過宗教來解決源自經濟、政治、社會、種族產生的問題,也有許多宗教領袖藉著信仰教條來教導自己的信徒。不過我們仍舊看見分屬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不考慮真實景況下,就彼此攻擊、爭吵,甚至發生武裝衝突,導致和平與幸福越來越難以實現。他認為,今天的人類世界在精神上是貧窮的,因為那些不了解各自宗教精髓的人沒有遵守宗教的崇高教義的人。潘那久塔強調,無論個人宗教信仰為何,都應該嘗試學會理解宗教的正確內在意義,並且實踐出來,「生命很短,每個人都不應該浪費時間糾結在爭執、衝突、失望、不滿和憂慮上,為了活出有意義的人生,我們必須了解和分析各自宗教所闡述的真理。」

穆莉亞則從伊斯蘭教的觀點傳遞和平的訊息,她提醒在場聽眾,宗教是促進國家維護和平,建立文明的堅實基礎,不論基督徒、穆斯林或其他信仰的信徒,都有義務共同努力改革社會中不利建立正義、維護人權的法規與政策,且可從家庭教育做起,以促進彼此間的和平、包容和尊重,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減少社會中的偏見與歧視,也能促進眾人擁抱多元主義,達成和諧的跨文化社會。穆莉亞也強調,必須近一切努力來對不同宗教文本進行健全解讀,從而避免各種形式的偏見、仇恨和暴力發生的可能性。

photo credit: CCA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