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如「哈拿」般的禱告上帝! |
倘若你有命定、有目標,但沒有禱告,這一切都只會成為「讓你開心的回憶」而已 |
(2017年05月02日) |
本新聞提供者: 基督教今日報
上(3)月31日晚,「行道會聯會」舉辦的「烈火特會」,於新店行道會美河堂正式登場。首晚講員之一為「火把行道會」主任牧師楊永民,他以「哈拿的禱告」為題分享信息,並領會眾從禱告中學習「最重要的5件事」! 楊永民引用《聖經》撒母耳記上1到18節 – 哈拿的故事,其中6-8節提到:「毗尼拿見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就做她的對頭,大大激動她,要使她生氣。每年上到耶和華殿的時候,以利加拿都以雙份給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動她,以致她哭泣不吃飯。她丈夫以利加拿對她說:「哈拿啊,你為何哭泣,不吃飯,心裡愁悶呢?有我不比十個兒子還好嗎?」 哈拿因「始終無法生育」而「長年」感到鬱悶,甚至每年去示羅禱告、敬拜、懷怨時,毗尼拿還會在她耳邊對她說: 「妳沒有孩子,是因為神不喜歡妳…」 「妳沒有孩子,是因為神不與妳同在…」 「妳沒有孩子,是因為妳得罪了神…」 「妳沒有孩子,雖然我們的丈夫這麼好,但其實,他對我是比較好的…」 「妳沒有孩子,一定是妳生命有問題、身體有問題,妳的人生就到此為止了…」 每年哈拿獻祭,都面臨此般的挑戰。第8節,哈拿的丈夫這樣對她說:「哈拿啊,你為何哭泣,不吃飯,心裡愁悶呢?有我不比十個兒子還好嗎?」丈夫雖好,然而對哈拿來說真正渴望的,是「神能透過她彰顯榮耀!」 「哈拿多渴望神的同在,勝過所有的一切,勝過丈夫對她的愛情,勝過人對她說讚美的話,勝過得著所有的一切!」 楊永民引用「哈拿渴望」的態度呼籲會眾,從哈拿的禱告,我們能學5件事情: 1.不灰心、不放棄的禱告: 《路加福音》18章1節提到:「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當我們面臨「禱告後仍沒改變的事」,還能不灰心,甚至更加不住禱告,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楊永民分享,有位弟兄迫切為父母代求,希望他們歸主;但因家中從事「乩童」工作,事情看似很難成就。後來,有人這樣建議他買《如何為家人禱告》手冊;於是,這位弟兄藉由手冊持續為父母禱告5年。奇妙的是,就在該特會的前幾天,這弟兄竟聽見爸媽說:「好了,我們商量結束(乩童)了,我們要一起來信耶穌!」 「倘若沒有這般『殷勤的禱告』,你的目標就只會是『快樂的回憶』。」楊永民說。 2.殷勤,又有目標的禱告: 有時,我們「殷勤禱告」,卻沒有「目標」;或我們有「目標」,卻又「不殷勤禱告」。這兩樣都非常可惜,我們需要「殷勤,又有目標的禱告!」 楊永民引用《撒母耳記上》1章11節上半段經文:「許願說:『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哈拿禱告的「目標」非常清楚 -「上帝,賜我一個『兒子』;給我『一個』就夠了!」並非只說:「賜我兒女吧。」 弟兄姊妹也當以「殷勤的態度」與「強烈的目標性」向神呼求!包含個人、教會、事業、身體健康、兒女問題、婚姻情感…等,都交予上帝,並成為一個強烈渴望有目標的人! 楊永民並分享個人經歷,有次他在開車途中自言自語: 「聖靈啊,做『行道會聯會主席』有點不太容易耶,事情很多耶,還要照顧自己教會,主啊,求祢幫助我,可以服事,也能看見教會是成長的。」 「楊牧師,辛苦了。那你要多少?」神這樣問,使他嚇一大跳! 「主啊,按照教會的增長來看,一間教會一年增長9%以上算是健康的,20%以上算是更好的教會。那可以每一年增長21%嗎?至少讓我們教會可以健康一點!」 「就這樣嗎?」上帝又問。 「30%!」楊永民突然警覺的說。 於是聖靈就沒說話了。 語畢後,楊永民內心感到十分平靜,主又對他說:「沒有殷勤的禱告,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他藉此再次提醒:「有命定、有目標,但沒有禱告,這一切都只會成為『讓你開心的回憶』而已。」 3.以「委身奉獻」做為回應的禱告: 楊永民引用《撒母耳記上》1章11節下半段經文:「我必使他終身歸於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當哈拿得到一個兒子,即「完全奉獻給神」。我們向神禱告的「目標」,也要再次將它「奉獻給神」。 楊永民以「撒母耳的故事」進一步舉例,撒母耳跟隨祭司以利事奉時,首先「事奉神」的事並不是禱告,也不是忙碌,而是,「當神在半夜呼喚撒母耳時,撒母耳說:我在這裡!」撒母耳第一真正觸碰到神心意的,不是「禱告」,而是「回應上帝」。 楊永民分享,一位牧者曾說過「Jenny的故事」。Jenny為美國芝加哥一位生長於破碎家庭的女孩,因家暴關係,父母親常咒詛她:「你是沒有用的」、「沒人愛的」、「最失敗的」…嘗過幾次自殺的她,被救回了3次,平時也用不同方式虐待自己… 當Jenny高三時,走進村莊中的ㄧ間3、4百人教會;她ㄧ踏進,就有6個人來擁抱她,對她說:「耶穌愛妳!」更「每天為她禱告!」 大學時期的Jenny,有天向教會說:「我在這裡蒙了神的恩典,請告訴我可以做什麼?我想回應上帝!」於是教會對她說:「妳可以照顧我們的兒童,我們決定把這8個兒童放在你旁邊,妳就每個禮拜天帶他們遊戲、講聖經故事…」 Jenny開始每天邊走路邊禱告,一旦聽見神對她說話時,就抄下來,有時候一天1個idea,有時一天能有30個idea;甚至在上廁所時,也拿「衛生紙」來抄。 當Jenny決定將「向神禱告的『目標』,再次將它『獻給神』及『8位兒童』」時,沒想到8年後,該教會成長至3萬7千人!教會中有3、4百位成人,卻有3萬7千位兒童! 「曾被媽媽咒詛的Jenny,卻決定好好祝福這8個孩子;曾被媽媽鞭打、唾棄的Jenny,卻決定好好的建立這8位孩童的價值。」Jenny因「回應神的愛」,方能「愛這8位孩子」。真正觸碰到神心意的,即是「回應上帝」。 4.不憑「感覺」,以「信心」來禱告: 《撒母耳記上》1章15-16節提到:「哈拿回答說:『主啊,不是這樣。我是心裡愁苦的婦人,清酒濃酒都沒有喝,但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不要將婢女看做不正經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動,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 其中的「祈求到如今」,正是哈拿的「信心」!「祈求到如今」的前面那句是「愁苦太多」;而「愁苦太多」前面那句是「因被人激動」。楊永民表示,有太多的「情緒」似乎要吞吃了哈拿,但她卻完全不被「感覺」所動,仍祈求到如今! 有位上海的基督徒老闆,有天飛到巴西去探望一些傳道人和弱勢團體,因而發現深山裡的農村,有間盲人院收留了近30個「眼睛看不見」的孩童。這位老闆便四處打聽「有哪個人,是按手禱告非常有恩膏的?」他要幫這個人訂機票、安排旅館,接他到這座深山裡,去為那群孩童禱告。後來,他找到一位很有「按手醫病恩膏」的牧師,邀請他到山上。 村莊裡有個人向那位老闆表示:「老闆,不用去了。有太多人禱告,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這位老闆回:「我能夠付這裡的錢,供應這裡所有的需要,幾十年都沒問題。但是,我渴望他們能夠看得見!」老闆留下眼淚,抓著旁邊的牧師說道:「請你為他們禱告,能醫多少,是多少…」 後來,牧師就在當地開「醫治大會」,同時也禱告了將近一天… 沒想到奇妙的事發生了!當所有人走出來時,院長也跟在後面,同時把「盲人院」的招牌拆下來,因為,「所有的孩童全看見了!」 哈拿也是這樣,她並非憑著「感覺」,而是憑著「信心」呼求,神就做事! 5.大膽的呼求禱告: 《撒母耳記上》1章17-18節:「以利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哈拿說:『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於是婦人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 經文中哪裡有出現「哈拿大膽的呼求禱告?」楊永民表示,於「合和本聖經」中看不見,然而在「新普及譯本聖經」的17-18節是這樣說:「以利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哈拿就大聲的回答說:『謝謝你的祝福,一定會成功!』」 經文中的以利表示:「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事實上,神在以利那時已經沒有特別的默示。然而,哈拿卻十分相信,便大聲說,「謝謝你以利,願你所說的都成就了,感謝你!」楊永民表示,哈拿的「大聲宣告」,是她自己的禱告 -「謝謝神透過以利,對我說出人生的命定!」 楊永民曾在馬來西亞聽過一位講員的分享:「我們呼叫『天父』、『阿爸父』,並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聲音』。」這使他非常感動。 因「聲音」決定了「關係」,「關係」也會帶出「聲音」來!當神聽見這熟悉的聲音時,就從聖山上應允我們! 今天我們的禱告,不是「天父」,而是「天父!!!」當這是一個「聲音」時,神便垂聽! 《詩篇》3章4節提到:「我用我的聲音求告耶和華,他就從他的聖山上應允我。」這正是我們與神真正的關係! |
新聞照片: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