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亞洲神學會議 研討新典範 |
印度天主教神學家沙莉妮:做神學應該是一種可靠的實踐 |
(2016年05月05日) |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蔣記剛編譯】 4月19至22日有超過100位亞洲神學家共同參與由亞洲教協(CCA)與印度塞蘭坡神學院(Senate of Serampore College)共同主持的「第8屆亞洲神學會議」(Congress of Asian Theologians,簡稱CATS VIII)。這次於印度喀拉拉邦的柯枝(Kochi, Kerala)召開。「亞洲神學會議」自1997年開始舉辦,本次主題為:「在上帝大家庭的處境下做亞洲神學」(Doing Asian Theologies in the Context of God’s Oikos)。深盼通過會議,一同探討「共同住在上帝大家庭下」的意義。 在開幕式中,塞蘭坡神學院的院長以撒•馬爾•菲利色諾斯(Issac Mar Philexinos)主教致詞,強調當今教會所需要的不是坐在書桌前的神學家,而是具有草根性的神學家,關心與當地地方教會相關的議題。 第一天的主要演講,是由台灣神學家黃伯和牧師發表。他提到:「我們今日神學的努力,是為著回應這混亂的處境,並且為著新世界的秩序來打拚,好邁向一個有公義、和平且讓人生命完全的社會」。 第二天邀請印度籍天主教神學家莎莉妮(Shalini Mulackal)修女來分享亞洲神學今日面臨的挑戰。她憂心的說:「貧窮在亞洲的處境仍舊是個棘手的問題;然而,在亞洲的神學研究下,越來越遠離了對貧窮的關注。」因此,她特別強調:「做神學,應該是一種可靠的實踐!」第三天演講的主題為「在與其他信仰對話下做神學:朝向一個新普世的典範」,由美國喬治城大學越南籍的知名天主教神學家范彼得(Peter C. Phan)主講。當天主教、改革宗和靈恩派互相激烈爭論誰優於誰的時候,他認為基督宗教不能單方面宣稱自己為「唯一的宗教」。「宗教對話的焦點應該是與他們一起進行,而非為了他們進行。」 最後一天的演講,來自印尼的年輕神學家賓撒•帕帕罕(Binsar J. Pakpahan)談起亞洲社會是重視恥辱的文化,而耶穌自己形塑了一個新的榜樣,並藉著摧毀十字架所帶來的羞辱,使其成為尊榮,打破了過去對恥辱的標準與認知。(資料及照片來源:CCA) |
新聞照片:
|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