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進入處境的關懷 新福發動多區向清潔專員致敬 |
(2016年05月03日) |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新福事工協會轄下的「關懷貧窮學校」已於五月一日舉行「五一勞動節: 向清潔專員致敬!」行動,在本港多個區域進行關懷社區的行動,讓參與者透過「看見」、「同理心」及作出「行動」回應香港貧窮及學習關心貧窮人。在香港這個貧窮差距愈來愈大的社會裡,將關愛、關懷社會的訊息化成具體行動,透過主動在街上扶助及關心基層貧窮人士,與他們連結,將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打破,加添一份人間溫情與友愛,並將關懷貧窮的訊息傳遞開去,喚起關懷弱勢邊緣群體的重要性。 本港從事清潔及雜工的僱員眾多。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的就業及空缺按季統計報告,共81,233人從事病媒防治及清潔服務工作,而經營病媒防治及清潔服務單位共1,572間。這些清潔從業員一般於不同場所工作,包括住宅屋苑、商業大廈、工廠、街道、垃圾站、公廁等,而他們日常工作任務繁多而且多變,例如高空工作、搬運及提舉物件、置身衛生欠佳和戶外惡劣環境、使用危險化學品和電動或手動的清潔工具等,這些工作均潛在安全或健康風險。根據2014年全年職業傷亡個案顯示,清潔行業最常發生職業傷亡的個案為滑倒、絆倒或在同一高度跌倒,其次為提舉或搬運物件時受傷 。本港街道整體尚算清潔企理,全賴清潔工人的默默耕耘。有關注清潔工的團體的調查發現,全港來自食環署、康文署和房屋署的外判清潔工待遇差劣,近一半人的工作地點沒有休息室,只能在垃圾桶旁休息,逾半工人在工作時需處理玻璃、利器、針筒等危險物品,也欠缺防護工具及安全指引。 清潔工人職工會連同中大基層關注組及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新界),今年九至十月調查中西區、九龍東和北區等一百七十一名來自食環署,康文署和房屋署的外判清潔工,發現近一半清潔工的工作地點沒有休息室,只能在垃圾桶旁休息,生環境惡劣,臭氣沖天,四成人沒有更衣室,需要在家先穿上工作服才上班,更有部份人表示,工作地點沒設洗手間,垃圾站內即使有洗手間,只供食環署人員使用,外判清潔工不得使用。早年曾在房屋署任外判工的清潔工人職工會理事張寶麗表示,多年來行內工作環境未見改善,憶述曾見工友遭利器弄傷手,仍繼續工作 。 清潔工友的處境往往被人忽略,若不是有團體進行研究調查,我們也不會太了解他們日常的工作情況。為此,該會於今次行動前舉行簡介會,讓參與者整全認知清潔工友的境況,及對外判制度的影響進行交流討論,預備參與者對群體有更多具體的認知。於五月一日勞動節當天,帶領參與者一同進入清潔工友的工作環境,聆聽及感受他們的狀況,並以答謝的心感激他們為社區作出的貢獻。 勞動節當天,行動以幾個形式在各區接觸清潔工友: 一、送上勳章 大會預備了三款勳章分別是「勞苦功高」、「功不可沒」及「居功至偉」,藉著參與者當日親自頒予每位清潔專員。接勳的對象多數是達官貴人,但大會認為清潔專員的工作及對社會的貢獻配得頒予勳章肯定他們。 二、送上「勞苦功高」毛巾及有膠粒的勞工手套 天氣漸熱,送上毛巾給他們抺汗,而送上膠粒勞工手套,是因為知道平日公司只會有限度地供應勞工手套使用,希望有一些後備的手套給他們備用。 三、請教工友,了解他們的工作 當天他們是參與者的老師,讓大家認識多點他們的工作及處境,並邀請他們教參與者怎樣使用工具及清理垃圾。並且希望能夠在對話中關心他們,了解工友在外判制度下有沒有一些不合理的對待及剝削的情況出現。 該會期望藉著是次行動,鼓勵參與者於平日可以在自己的社區持續關心一群勞動群體,將關懷社區的工作生活化。 新福事工協會轄下的「關懷貧窮學校」事工致力在本港推動關懷文化,於學校及教會建立網絡平台,提供一系列課程讓學生及廣大市民能具體地認識本地貧窮問題,使關懷貧窮能夠成為他們關注的議題之餘,亦願意以行動回應社會的需要,主動關心本地弱勢社群。 |
新聞照片: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