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獻禮 馬偕日記英文版問世
專家、學者、牧者齊心合作 一字一句用心著墨 讓《馬偕日記》重現台灣歷史長卷
(2015年12月30日)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林宜瑩新北報導】
在真理大學、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與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合作下,12月21日在真理大學牛津學堂舉行《馬偕日記》修訂版發表會。馬偕日記的手稿,始於1871年11月1日至1901年2月10日,共計12冊、7000多頁,由於馬偕手稿判讀不易,英文版初版有不少疏漏或錯誤,這次透過高倍數影印機的協助,將馬偕日記的手稿掃描後放大判讀,加以勘誤後推出《馬偕日記》英文版的修訂本,以作為長老教會來台宣教150獻禮。

真理大學校史館館長、這次《馬偕日記》修訂版勘誤工作主事者之一的王榮昌牧師表示,無論初版或修訂版的《馬偕日記》,在判讀時皆非常艱辛,不過這次在中研院台史所高倍數掃描設備的幫助下,將手稿盡量放大後,才確認當初馬偕要表達的原意為何。

王榮昌認為,這次《馬偕日記》修訂版的發表,透過與政府數位典藏計畫的合作,讓教會史料廣泛公開,使台灣史研究者能有更多的參考與研究,甚至可透過網路讓全球對台灣歷史有興趣者加以檢索,就能更加肯定《馬偕日記》裡詳實記載台灣在農業、原住民調查、流行病學、人類學、教育等方面歷史,可說是研究台灣近代發展的重要史料。

也參與《馬偕日記》英文版修訂版勘誤工作的加拿大宣教師甘露詩說,《馬偕日記》的內容不是記載馬偕個人的情緒或感受,而是詳述當時他在台灣宣教所做的宣教事工,她很榮幸能參與其中,藉由閱讀馬偕手稿,了解馬偕的神學觀以及宣教的理念。

修訂小組召集人吳文雄表示,為了更精確呈現馬偕手稿的原意,因此特別借重甘露詩的英文辨識能力,也感謝真理大學史料中心主任陳俐甫的協助;另外,為求《馬偕日記》修訂版的正確性,在排版及段落上,吳文雄也力求謹慎,再三考證,就是希望修訂版的內容能提供更寫實的史料,讓國內外研究者考證時沒有疏漏或誤差。

中研院台史所副所長劉士永代表所長謝國興致詞時指出,中研院能有幸參與《馬偕日記》修訂版的出版,因應政府推動數位典藏計畫,後來中研院更將所有文獻輸入在資料庫供外界檢索,透過網路科技,讓馬偕當年的智慧經驗能更加流傳久遠。

真理大學校長林文昌表示,《馬偕日記》的修訂及勘誤工作,就是希望能將馬偕當年的宣教腳印,真實地呈現給後人,因此需要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北大史蹟委員會專家及牧長的參與。而林文昌對《馬偕日記》記載1890年台北地區大屯山下雪,雪勢甚大,讓僅有600多公尺高的觀音山頭一片雪白,時間長達一週多。他認為從這一點就可看見《馬偕日記》的價值所在,更遑論該日記還記載許多北台灣先人生活的各種樣貌,豐富補足了台灣史的內容。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