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6月30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由文字事工到文化使命
(2009年07月2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過去不少評論認為,在全球華人社會的各項書展之中,香港書展最像一盤生意。主辦單位對媒體也不諱言,文化脫離了產業,就是脫離了群眾和讀者,沒有生命力。市場反過來成為各方文化實力的一張石蕊試紙。

  即或有評論嫌它略帶銅臭,但香港書展不單普羅市民入場者眾,也成為文化人薈萃之所。展場大大小小的講座交流,出席者也不少,有內地暢銷書作者說「中國不高興!」,就有台灣知名文化人問「中國怎樣才高興?」,好不熱鬧。而支撐如此一個兩岸三地所僅見的文化對話平台,就是香港言論自由空間下的市場力量和策劃能耐。

  香港書展這份生命力,與其說是因為文化被成功轉化成一盤生意,不如說是因為人們認為值得為之而付出;即使沒有多買幾本的財力,還是可以花十元買張早場票進去打打書釘,聽聽講座,管窺全球華文書業和文化生活的近貌。

  文字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聯繫,而文化就是這個文字市集的五味紛陳,隱約導出一個群體的思潮起伏和進退方向──當然,文化市集所賣的,其實遠遠不止於文字。而市集本身,就是一個公共空間。如何能突圍而出,個別基督教機構其實也有一些經驗;但要做到「長賣長有」,能在市集穩佔一席位,不斷找到更多「客源」,靠的不可能只是一時一刻的宣傳花招和名人促銷,還得看「貨」的品質和內涵。而身為「基督徒老闆」,還要顧及「職場倫理」,誠實經營,更不容販賣劣貨A貨。

  要問的倒是:在市場的石蕊測試下,教會群體的文化實力,可有多大的能見度?當今教會群體可有多少文化人,能在書展一類場合與其他「行家」溝通論說,而又聆聽者眾?

  一直以來,在香港這個文化市集,來自教會群體的文化人以至公共知識分子,數量並不多。也有個別例子是先為文化人,後來成了信徒才按上帝的呼召,運用早已領受的恩賜,在文化市集展現神采。上帝的作為並非人的籌劃所能監控兼納,於此我們只能心存感恩和敬畏;有多少信徒文化人是完全出自教會群體的栽培,實在不是自豪自悲的理由。但無論這些信徒文化人在文化市集中得以立足是信主之前抑或信主之後的事,他們的信仰如何得以成長成熟,從而由其文化表現中洋溢散發,轉化他人生命,以至提升社會的思考層次,實至為關鍵,也是教會群體的責任。於此我們得捫心自問:教會群體的文化氛圍,是否足以負起哺育信徒文化人的責任?我們深信天父仍然掌權,但這裡又有沒有文化成長所需的自由氣息、定框破框的寬度、接納評論的胸襟,和包容錯誤的空間,讓有實力的信徒得以裝備,他日為主所用?

  凡此種種,背後其實是源於一份對上帝的全心信靠,一份真誠甘心擺上而不問回報的奉獻情操,以及一份基於罪得赦免而來的自由願景。對於成功神學當道、律法主義又隱然可辨的教會生態而言,如何實踐文化使命大概會是另一本難唸的書。求主加力。
 


其他新聞快報
宣明會呼籲市民: 書展買書之餘.不妨捐出舊書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蒙恩…不是偶然 (藝文) (基督教論壇報)
印度毒物外洩傷害地 宣教團隊傳愛 (基督教論壇報)
600青年拒婚前性行為 (基督教論壇報)
西非教會領袖籲對抗非洲境內的貧窮及動盪不安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