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7月5日 星期五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教會有幾out」社宣研討會
黃瑞君:城牆不能只有一邊高
(2009年06月22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油尖旺區的教會於昨日(六月十八日)合辦「教會有幾out?」社區宣教研討會,約六十教牧及青少年出席。大會指「out」有雙重意思:一是教會是否「過時」(outdated),二是教會是否外向(outreach)。講座由油麻地區的陳誠東牧師(左二)、旺角區的謝耀揚牧師(右二)及大角咀區的梁偉明牧師(左一)作分享,並邀得多年來不斷聯繫教會發動各區遍傳的黃瑞君牧師(右一)作交流,帶出「同一教會.同一使命」的信息。

由為自己到服事人

中華基督教會油麻地基道堂的陳誠東牧師,分享該會的社宣事工包括嘉年華會、長者探訪、病人探訪、學校福音工作等等。他表示透過拍攝全家福、填色比賽領獎、下午茶聚會等,確能讓參與嘉年華會的街坊走到教會有所接觸,但主要問題是接觸了幾次,街坊便拒絕再來,信主效果不明顯。而與院牧合作的出院病友探訪方面,效果則好得多,因為院牧已經鬆土,病人都很樂意被探訪,甚至準備好接受信仰,但他坦承自己也曾有不好的心態:「有位病友說他因身體問題不能返教會,我也因此猶豫:是否還要探望他呢?」但他想到耶穌的愛不會計較這些,因此便繼續關心對方。至於學校事工,陳誠東坦言是很穩定可以接觸學生和家長的機會,但也面對畢業生升中後流失率高的問題。

基督徒傳道會中心堂主任牧師謝耀揚則分享,其教會已成立四十三年,九七年已見老化跡象,七十多人中只有六位小朋友,故當時便思考如何為教會增添活力。他留意到當時香港面對新移民浪潮,因此便與新福等機構合作,向附近的小學叩門合作,為新移民學生提供課外活動和英文班,結果反應熱烈,成功吸納一些新移民來到教會。但之後也遇到新移民跟本身會友文化不同的問題,例如大家有對清潔有不同標準,過程中要教導會友以主的愛去接納別人。經過多年發展,當年的新移民小朋友現已長大,願意反過來回饋師弟妹;而會友在過程中亦學會觀察社區的需要:「當初我們是因為教會『半死』,為了教會增長才想到做社區宣教,但慢慢便發覺社會上真有許多困苦流離的生命無人關心,我們從中學懂接納並幫助有需要的人,由本來刻板的教會生活,變到今天真有憐憫的心去作社區服事。」這幾年他們亦不時與不同的機構合作,例如天梯、工福、五餅二魚等等:「教會能有活力,在於這是一間有情的教會。」

外向是意識.不是事工

基督教傳恩堂的梁偉明牧師隨後分享,教會的「外向」,並不是指一兩個事工,而是指一套「意識形態」,有時長執也會對牧者說:「我們自己堂會的工作還沒做好,怎能外向呢?」他指教會根本不會有「做好」的一天,因此這講法等如永遠不需外向。他分享幾點:

一、 施比受更為有福,他以一個例子來解釋:有次他到板間房家訪,知道該戶小孩子需要電視去播放影碟學習英語,於是他便把教會兒童房的電視拆下送給他們,結果有會友問:「我們教會的小孩子怎辦?」他指這句話代表著我們只懂得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但原來不懂得實踐。而該事的結果是:自從兒童房沒了電視,便不斷有人送來更大更新的電視!

二、 要有宏觀的教會觀,教會常說要增長,其實不一定要在自己教會增長;幫助其它教會或小組增長,也是天國的投資。

三、 外向不是一項事工,而是一種態度,敏感於社區周圍的需要,不是弄出一些事工名目後才外向,而是全民皆兵、隨時隨地外向;

四、 外向是為服事,而不是為了工作。服事和工作的分別,在於後者講求回報,做了多少,便希望得回多少;前者則單講付出,不講回報。他提到教會的一個例子:在一次門訓計劃中,參加者需朝十晚六留在教會,他呼籲其他會友不用奉獻金錢支持這班門徒──而是奉獻食物,大家收到甚麼便吃甚麼:「這是信心的功課,結果我們從沒缺乏。」

五、 一間教會不可能贏得整個城市,因此必須網絡合作,基本的單位就是本區。他以其堂會為例,他將網絡的聯合事工都擺入堂會日程,大大減少堂會每年自行籌辦探訪、佈道會的心力。

不能只挑『耶穌』來幫

黃瑞君牧師分享時問會眾:「你有冇郁到?」她笑言「想郁」、「郁左」很重要,因為只有死了的人╱教會才會「唔郁」。她提到自九八年起在各區發動基督教節慶,不少人誤以為嘉年華是為了「得著街坊」,但她一直強調的是:街坊不會因一、兩次嘉年華而信主,若是如此容易,教會便很笨,因為教會早應在幾十年前開始便不斷辦嘉年華會!黃瑞君指出,嘉年華的真正意義,是讓教會合一,讓大家走在一起。她指眾教會必須成為一個身體,才不會肢離破碎。她以尼希米重建城牆作比喻,教會必須有整體意識,若說教會是城牆,那麼這城牆便絕不可以自己那部分建得很高,其他部分卻建得很矮──這樣肯定守不住城池!因此教會不應獨善其身,必須互相扶持,一同增長,才能贏得整個城市。

她又引用好撒瑪利亞人(路十25-37)和審判義人惡人(太廿五31-46)的經文,解釋我們應有的服事心態: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撒瑪利亞人不是基於責任或身分,而是單純因為看見別人有需要便去幫助,沒有計較回報。而在審判義人惡人的比喻中,耶穌讚揚那些將善事作在小子身上的人:「因此我們不能只挑『耶穌』來幫助!『小子』就是這世上的每一個人!」

建立更多層次的網絡

在台下環節,教牧們都踴躍回應。有教牧笑言,自己看自己教會的聚會,也覺得很悶。他指耶穌其實是一個很「激」的人,但今天的教會似乎都接受不了「激」,好像都站到法利賽人的一邊,不論是衣著、文化等,都只講求安全、穩定。又有教牧坦言,教牧很難怪會友不願參與,因為教牧自己參與聚會時,通常也是先考慮自己在聚會有何得益,才決定是否參與──既然如此,會友有相同想法也不足為奇了!

最後,大會主持、基督教會活石堂九龍堂主任牧師歐醒華分享,很高興現在同區的教牧們已組成網絡,但他也指現時這種「教牧網絡」模式的弊處:一旦教會有人事變動、教牧離開崗位,該堂便與網絡失去聯繫。因此,他期望大家未來可以組成更多不同層次的網絡,例如長者網絡、婦女網絡、青少年網絡等等,使各堂會間的聯繫更加緊密。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09.6.19)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陳在惠:性不是產業 莫讓苦難合法化 (基督教論壇報)
唐崇榮神學暨教牧講座 7.16起北高登場 (基督教論壇報)
王永信:應積極向猶太人傳福音 (基督教論壇報)
世界難民日 14只旅行箱訴說難民孩童故事 (中時電子報)
瑞士官員籲 吸取加爾文改教價值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