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戴繼宗:復興臨台灣 帶出宣教熱誠 |
記者賴中申台北專訪 |
(2012年09月12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31
|
|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我們需要禱告,求復興的火臨到台灣,並挑旺眾教會,使復興不僅僅只限於個人靈命,而是帶出具信仰內涵的生活,並有傳福音與宣教的熱誠。」戴繼宗(James Hudson Taylor IV)牧師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暢談對華人宣教差傳的觀察與看法,言談中流露出他深愛華人之心,及對普世宣教的熱情。
影響華人福音工作甚鉅的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家族五代都埋種在華人當中,戴繼宗牧師即為其第五代孫,是現任海外基督使團(OMF,前身即為內地會)華人福音事工顧問主任、台北信友堂宣教部部長,亦是本報發起人之一戴紹曾牧師之子。
「華人教會的宣教,仍有許多待努力的方向。」戴牧師便提出三點,首先是「短宣與長宣的平衡」,因為當代交通的便利,使得教會動員短宣很容易,卻忽略了長宣的重要性,短宣雖易傳福音,卻不易門訓及建立教會,「但宣教絕不只是傳福音,也包括植堂和訓練門徒。」
次則是「華人在跨文化宣教上仍未見明顯突破」,對同為骨肉之親的華人有負擔很好,但神給我們的大使命,不僅只限於華人,而因為跨文化宣教需要付上代價,比方說學習語言、認同文化等等,華人教會得要願意付代價。
第三是「宣教工場不只在遠方,乃是已在門前」,戴牧師指出,在台灣的「印尼姊姊」便有二十餘萬,大多是穆斯林,來到台灣這宗教自由國家,其實教會的宣教工作可從近處就開始;他舉安提阿教會為例,雖然差派保羅和巴拿巴外出宣教,但在使徒行傳十一章中,也在本地向希臘人傳耶穌。
「常有人質疑:本地的福音工作都做不完,為什麼還要去非洲、去俄羅斯宣教?」這是台灣教會中不少人的聲音,戴繼宗牧師感慨地說,教會需要有智慧地平衡遠處與近處的工作,但他也指出,台灣多數教會缺乏國際觀與國度觀,甚至連電視新聞都缺乏國際新聞;「如果我不知道當地的情況,我很難有心去關心」,他認為教會需要「刻意地」去開闊國際觀的眼界。
戴牧師呼籲台灣教會,在參與跨文化宣教事奉上,要多多與差會機構互動,因為差會在語言學習、宣教士裝備、甚至宣教士子女關顧上都較具經驗;對中小型教會來說,恐難單獨差派宣教士,他則認為可透過區域聯禱會方式連結,共同支持或差派宣教士,「重點是要有計畫,然後付諸行動。
「教會復興,一直都與宣教脫不了關係。」戴牧師回顧十八及十九世紀的教會復興史,他樂見年初時第二屆牧者國是論壇提出的目標:台灣要在二○一五年差派出一千五百位宣教士;「若是出於神,神就會使我們達到此目標。」
「堂會要有宣教的負擔與異象」,戴牧師鼓勵,教會可以把主任牧師差派出去宣教,比方說每年兩週海外短宣,這樣他回台後,看待宣教的眼光便會不同;整個教會中要建立宣教的氛圍,包括主日學、禱告會,以及可從家門口的外勞、外配做起,也可與鄰近教會一起合作。至於有宣教負擔的兄姊,則求主憐憫,盼能成為教會中宣教的催化劑,他們可參與跨教會有關宣教的聚會,並可考慮自費前去訪宣、短宣。
|
新聞照片:
|
|
|
|
|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陳雪梅
|
願神興起福音家族,天天見證神的美好.
發言日期:2012/09/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