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7月7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剖析洗腦課程」講座
張銳輝:國教指引趨炎附勢濃
(2012年08月13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聯盟已於八月十一日假西灣河聖十字架中心舉行「剖析洗腦課程」講座,由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研究部主任張銳輝老師及香港教育學院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副總監梁恩榮博士主講,探討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對下一代的影響及推行公民教育的可行性,約八十人參加。

梁恩榮在發言時指出,香港需要有國民教育,但重點是如何實行。他表示國民教育的內容重點如是教導價值觀及對國家的感覺,缺乏了理性思考及批判思維,便容易淪為灌輸或洗腦的溫床;而且教育是不能將理性思考與個人感情割裂,質疑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有否足夠專業知識決策本港教育事宜,亦指出現時香港家長與教育局互不信任。

國民教育須放在公民教育框架內

梁恩榮指出,國民教育須放在公民教育的框架內,因國民教育只是公民教育的其中一部份,教育局不應以部份課程替代整個課程;而且近年來不單是世界各國,甚至中國內地都開始使用公民教育此名稱授課,若教育局繼續執著於國民教育的話,將來會與國際主流教育脫軌;他亦指出教育局一直避而不談國民教育的危險性,其有可能會讓下一代產生強烈的排外性,在社會經濟差時,容易對少數族裔產生仇恨,互相傷害,故此可見國民教育是一把雙刃劍。

另外,梁恩榮表示公民教育則既注重學生對香港有感情,亦著重學生有理性思考,絕不盲目。而且公民教育是培育學生有多元公民身份的概念,即我們都有香港公民、中國公民、亞洲公民及世界公民等多重身份。所以,具有排外性的國民教育應放在包容性強的公民教育的課程之內。談及到港人身份認同的問題上,他指出雖然客觀事實上我們是中國人,但我們對中國的感情是可以隨國家的情況(例如:汶川大地震或毒奶粉事件)而有所轉變的,我們更可關心國際性議題多於國內議題,而市民是有權自行選擇愛不愛國的。

最後,梁恩榮表示如果政府必須強推國民教育的話,其課程必需具有批判性,要持平客觀地了解國情及黨與國的分別,對國家要「是其是、非其非」,並要對國家有感情、有承擔。

歌功頌德趨炎附勢意味太濃

張銳輝在發言時表示,每一學科都應包含知識、能力和態度三大要素,缺一不可,而國民教育科建基和偏頗於知識上,並不合格。他又指,教育局一直有德育及公民教育的指引,但在二○一一年時把「公民」二字改為「國民」。他表示,學校一向有透過不同方法培育學生在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的知識,例如有班主任堂、週會、義工服務及出外考察等等,故所以即使不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也不會影響學生的德育及公民意識的發展。

張銳輝又指出教育局的國民教育課程指引有問題及不全面,例如迴避內地人權、民主的議題,而且課程內容中歌功頌德、趨炎附勢的意味太濃烈,少提負面國情。正如香港政府所舉辦的內地考察團大都是欣賞祖國偉大成就,少有考察民間疾苦。另外,他提到課程指引中沒有提及中華民國的情況和黨國的分別。

最後,他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在政治上極度保守,質疑設立國民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支持共產政權,與香港市民的期望有很大落差。他又表示「沒有民主政制,沒有國民教育」,因國民教育會被扭曲來支持政權,而非國家。

參加者:宗教課是否洗腦教育?

在台下發問環節中,有教師表示中小學的國情考察團並非單單的吃喝和觀光而已,不但會有中聯辦的官員隨團,在晚上的分享會亦有內地官員參與,曾有學生因發表不同意見而被內地官員指摘。

亦有人問及如果政府硬推國民教育的話,香港市民可以如何面對。張銳輝回應時指出,家長可以監察及向學校施壓以確保不會出現洗腦情況,因為校長往往怕家長。

有台下參加者問及教會學校中的宗教課或聖經課是否洗腦教育的一種,梁恩榮回應時表示教會辦學團體在指出別人錯處時,亦應檢視自己有否犯同樣的錯,至於教會學校有否宗教灌輸,他認為值得大家去反思及探討。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漫長等候一瞬間 林東生鏡頭捕捉生命力 (基督教論壇報)
神學院老師:回想起初愛心 非形式基督徒 (基督教論壇報)
宣教士藉啟發課程向倫敦移民傳福音 (基督教論壇報)
教會聯合Radical青年特會 學生為主癲狂 (今日基督教報)
奧運場上首位殘障跑者 刀鋒戰士-皮斯托瑞斯 (今日基督教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