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7月1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細談如何活出基督價值
中神培靈講座
(2012年06月25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中國神學研究院於六月廿三 日,假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舉行公開培靈講座,題目為「成功、成就、成聖:玩轉人生上半場」,分別舉行三場講座及一個「真情對話」坐談會, 從聖經、歷史及職場鼓勵卅五歲以下信徒要活出基督價值。講者包括中神聖經科副教授李思敬博士、神學科助理教授雷競業博士、神學科助理教授李耀坤博士、神學科助理教授李適清博士、聖經科助理教授張智聰、聖經科助理教授盧允晞及實踐科助理教授關韻韶。

喻神人父子關係

在大會表示有超過一千三百人出席的第三場講座中,李思敬以「幼年負軛:先知與人生上半場」為題,援引經文「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哀三27)分析指,軛是一個比喻,指受苦的軛,農夫需要替牛度身訂造,並掛在牛頸上,讓牛專心替農夫工作,這可解釋為耶和華放到人身上的痛苦是度身訂造,例如以色列人被擄到 巴比倫。「幼年」是另一重點,不同解釋指早期或一個有限的階段,李思敬提出另一個看法,原文「幼年」又可解作「童子」,所以他認為這裡不 是指時間,「而是父與孩子的關係,亦即神對以色列的管教」。生命經歷管教、修剪及痛苦,而當中神的手從未離開過。面對負軛、痛苦,回應只 有「好」及接納。

李適清以「一根杏樹枝:職場的看見」為題,先指出杏樹枝與「留意保守」原文發音相同,表示神會親自差遣及成就人。青年危機於廿五至卅歲出現,因為當人生走了四分之 一,需要面對工作、複雜的人事關係,而感到失落、不安、害怕,但人接受神的差遣才使生命完全。另外,李適清指普遍的價值觀也要重新定位,例如金錢不等於成功,要從工作崗位跟隨神,活出鹽與光的基督徒身份。

以生命彰顯神的愛

雷競業以「從個人順服到歷史拐點:改教的啟迪」為題,談論馬丁路德於十六世紀改教運動,直接改變歐洲的歷史。他指當時社會是「宗蔭權」式,亦即宗教庇護政權以維護社 會安定。後來人們問:究竟政府的權柄是神給予還是由人民給予。他形容馬丁路德就如現今的八十後,詢問價值的意義,不甘跟從傳統價值,尋問何謂有意義的人生。及後他進入修道院當修士,不斷思考聖經,瞭解神公義的禮物已給人,就是原諒人的罪。卅四歲的他將《九十五條論綱》反對贖罪券,指「恩典不需用錢買,只要相信耶穌就可得到」。雷競業形容《九十五條論綱》以拉丁文寫成,就像現今的學術期刊論文,非人人能看到,但經過不斷翻譯及流傳,引起教廷關注及捕捉馬丁路德,審問下馬丁路德仍然堅持己見,雷競業指「他不是為了改變歐洲文化,只是忠於神的信仰。」雷競業又舉重浸派信徒Dirk Willems的例子,他被宗教迫害而逃亡,就算被捉到會被殺也願意救助追捕他的人,只因基於信仰,願意為愛而犧牲性命。雷競業問:「會眾心裡有何恐懼?是否已把一切交給主?」他表示要讓神的愛觸摸,並不是為使命而做事,而是帶著祝福,以生命彰顯神的愛。


七位講者最後同台對話,細訴真情,李思敬問眾人因何事「反轉」自己的人生,盧允晞指就讀神學院;李思敬則因自己的妻子;張智聰回答是母親;雷競業指在輔導年輕人時,發現自己能以生命影響生命;李耀坤則是大學時認識的屬靈導師;李 適清在商場上道德及賺錢掙扎中而清醒;關韻韶在阿富汗從事醫療工作後反思聖經及信仰。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促林以諾就同性戀言論道歉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中醫師兼民宿主人 林立峰看重全家休閒同行 (基督教論壇報)
亞洲基督教會巡迴敬拜 6.30台中啟航 (基督教論壇報)
歹子變牧師 李瑞強將叛逆少年「找」進教會 (基督教論壇報)
蓮兒與啷噹六便士 福音音樂路崎嶇又順遂 (今日基督教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