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串聯貼紙 7月8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探討信徒如何回應社會不公
「公義之行.始於足下」
(2011年07月12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明光社主辦「公義之行.始於足下」研討會已於七月八日晚上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由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主持,講員包括禧福協會「愛蓮事工」負責同工蘇保恩、公平貿易動力總監趙善榮、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大專部同工林錫章、西區浸信會主任牧師林海盛牧師。大會表示約一百人出席。講員認為雖然社會不公義的事甚多,但信徒亦可從個人出發,持之以恆地關注和關心社會;而教會屬社區一員,不應對社區及社會問題視而不見。

「愛蓮事工」以風塵女子、女吸毒者為主要服事對象。她認為婦女成為性工作者的主要原因是吸毒、希望找快錢;其他原因包括性觀念開放、學歷低又無特殊技能、大多有犯罪紀錄等。她指出機構不會只關顧她們的「性問題」,而著重照顧她們身、心、靈的全人需要,例如更新其價值觀、操練意志力、向她們傳福音,機構亦曾有家舍和社企助她們過新的生活。蘇保恩在總結時強調:「許多性工作者分享也表示自己從沒想過以此維生,為甚麼她們要走到這一步?特別是內地婦女來港後想工作但受到歧視,逼不得已成為性工作者,教會、香港人能否置身事外?」

趙善榮首先指出不公義貿易的原因,包括海外產品向貧窮國家傾銷影響本地產品銷量、工人收入,以及跨國企業壟斷。全球現時出現財富兩極化的問題,貧窮國家如西非等更出現童工做奴隸、被剝削的情況,趙善榮認為這些問題絕非個別,而是組織、制度的問題:現時大多品牌會將製作產品過程分拆,供應鍊的每部份均期望「賺盡」,以致更多弱勢、缺乏議價能力的生產者出現。他鼓勵信徒反思消費模式,「可考慮光顧大型連鎖式店舖以外的小店,不助長地產霸權,也不助長供應鍊的惡。」

林錫章分享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大專部「請給我一杯涼水」計劃的理念:「典型大學生可能認為社會與自己沒有關係,所關心的主要是學位和就業問題;但這個計劃就希望讓參與同學反思貧窮、社會問題,不再停留於數據或新聞報道,而是親身理解、體驗,發現信仰與社會處境的結連。」他憶述過往帶領同學參觀天光墟,「學生會反思為甚麼需要這種消費形式?為甚麼基層需要這樣賣東西?」學生亦有其他機會反思香港現有的板間房、劏房、棺材房等社會問題,以及社會政策對基層人士的暑期活動資助、市區重建政策:「為甚麼社會是這樣的?」面對這些人,「遞上福音單張又有何意義?教會在社區的角色為何?」

林海盛認為基督教信仰除了因信稱義外,從耶穌在太廿五31-40的教導可見社關行動亦十分重要。他認為牧者可從個人開始關注和分析時事,甚至可就個別議題致電、寫信到電台、報紙表達個人意見。他亦坦言福音派教會在關社行動方面確實不夠,他盼望教會多與機構合作推動社關活動,「教會在社區就是社區的一員,可以服事其中甚麼群體?教牧遇見不公義之事,有否爭取公義的火?」

在問答環節,有與會者問及信徒應否以遊行上街表達對公義的訴求,趙善榮認為上街與否是個人選擇,重點是對不公義的事不能視而不見。林海盛認為「行出來本身就是表態」;至於提升信徒社關意識方面,他鼓勵教會可設社關主日,教牧要敏於社會議題,其言教身教十分重要。林錫章認為市民習慣社會問題,覺得再上街也無法改變現狀;可是就算沒有參與示威,也可多理解上街、更激烈行動的原因。此外,與會者反思在教會慈惠工作以外有何其他方法關心基層,趙善榮認為不應消費貧窮,亦不宜以高高在上的心態接觸基層。林錫章強調社關需要同行,「不要預先定義,更不要分上下你我,而是『我們』。」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宣明會加緊推進救援工作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施達呼籲捐款賑災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榮耀堂20周年 從1到1001人的奇蹟 (今日基督教報)
建立責信 愛心之火不滅-杜明翰 (今日基督教報)
延續戴德森精神 嘉基團隊守護鄒族部落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