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加入會員
│
會員登入
│
點數說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
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1月7日 星期二
聖經
知識
辭典
詩歌
新聞
網站
好友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聖經閱讀
NIV
靈修
日記
每日閱讀
計算機
本日金句
聖經學苑
資訊
今晚禱告
智慧搜尋
主題聖經
聖經彙編
新聞
教會
活動
詩歌
好站50
工具
英文
讀書會
貼圖
影片
小遊戲
社群
儀錶板
部落格
朋友
交友
塗鴉牆
不能少!
知識
聖經檢定
知識庫
主題辭典
人名
地名
分享
找講道?
禱告廣場
為教會
為孩子
感恩牆
文章
見證
遊戲
聖經書櫃
經頭腦
經攻戰場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解放平信徒」教牧講座 余達心:教牧要震盪信徒
蔡聖龍
(2009年04月07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
基道出版社與Vocatio Creation於昨日(四月六日)合辦「解放平信徒」教牧講座,邀得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余達心牧師、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主任牧師麥漢勳及中華宣道會大圍堂主任牧師朱志豪三位牧者,從史蒂文斯(Paul Stevens)所著的《解放平信徒》一書說起,反思教會內外二分、聖俗二分的事奉觀。吸引近一百教牧出席。
余達心首先指出,教牧與信徒的分別,在於教牧是領袖;但領袖不能自稱,必須透過服事。他提到乳養群羊是教牧首要的工作,教牧必須反問自己有何靈奶╱能力去令信徒成長,引導他們完成神交付之使命。他引史氏的話:教牧需要良好的心理質素,因為教牧與信徒之間的張力,往往是由於教牧需要別人的認同來肯定自己,怕自己被信徒衝擊甚至取代,故此很緊張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沒有平信徒
麥漢勳則笑言,史氏可能不喜歡該書的中文譯名,因為史氏反對「平信徒」觀念,因此書名若改為「解放神的子民」甚至「釋放神子民的力量」,可能更合史氏原意。他說最成功的教牧,應是一位把信徒裝備至各盡其職,使教會不再需要他的教牧。但他提醒教牧不應只將「職」看為教會裡的運作,而不想到基督的身體:「栽培信徒不是為了找人替代自己教主日學,教會不等如有型的堂會。」他從創世記領悟到,神要介入世界,希望子民一同去見證這事,因此信徒的服事場景應是世界而非教會;教會不應只追求植堂,更重要是幫助信徒改變世界觀,在平日生活的處境──例如職場──之中,向別人見證上帝的創造美善。
朱志豪笑言教會是家,他視自己為「阿媽」,因此他面對有錢信徒也不會謙卑:「阿媽不需要博士銜頭,阿媽叫兒子回家飲湯、定時給家用是應分的。」但他亦提醒我們要校正「家」的觀念,例如母親當然希望兒子懂得做家務:「但若兒子已經三十歲,你還希望他每天留在家中做家務嗎?若有此情況,兒子肯定是隱閉青年,是家庭問題!」但他指不少教會卻確實如此,教牧都期望信徒回「家」做「家務」。他認為信徒的屬靈高峰,不應是放棄工作、讀神學、回教會事奉──真正的高峰,應是在世界中見證神、影響人。可惜教會一般都只看重一個人由不信變信那一步,卻忽視信徒信了之後,能否在生活中發揮影響力。
實際的牧養
余達心其後回應,現時教會的最大問題是:信徒每主日乖乖回來,但教牧卻不知道信徒心裡在想甚麼!他認為很多實際課題,需要教牧和信徒一起討論,例如他很早以前已曾在教會跟信徒討論「炒樓」的問題:「但我只是牧師,我不懂有關問題,因此我需要動員弟兄中的專業人士,建立隊工一同牧養。」他指透過坦誠的討論,才能使信徒對有關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和反思,而非停留於皮毛的原則。
他再舉一真人真事:一位牽涉官司的弟兄向他求助,他反問:「你是否真的信上帝?」對方很認真地說是。「那你是否信神是公義的?你是否相信公義會施行在你身上?」對方也說是。最後余達心直接問:「那麼你之前所做的事,其實是否違法?」他坦言這問題確令大家尷尬,但余達心認為教牧就是要敢於震盪信徒──事實上很多信徒也等待著被震盪!兩日後,余達心收到對方電話,決定認罪,最後被判監。結果雖然不理想,但余達心卻發覺對方在獄中有明顯的生命改變:「以前他營營役役,面容憔碎,探監時我反而見到他精神奕奕!」
他又分享一位基督徒食肆老闆的故事:老闆廚藝雖佳,但卻不善營商,結果店子頻臨倒閉,一群職場信徒於是前往幫忙,為他整盤生意把脈,提供專業意見,結果業務起死回生,老闆親歷主恩,現在常常跟客人和朋友分享見證。余達心表示,在這個例子中,蒙恩的不只是老闆,更有那群專業的職場信徒:「你要一群三、四十歲的大男人返團契分享『感受』?還是要他們運用專業知識,在職場中真實地幫別人,使大家一同經歷生命轉變?」
增長的迷思
在台下環節,有教牧慨歎,教會理論上是「家」,但實際上卻似「魚塘」,教牧只能灑飼料般「餵魚」,而不可能像媽媽「哺乳」。朱志豪回應指,教會必須明白「生命時季」的定律,某段時期可能要努力傳福音,但到某個階段便需進入另一時季,以栽培信徒有良好的信仰質素為主,不能年年月月只追求量的增長:「正如小朋友學東西必定又快又多,但成年人便不能再被奢望學習很多。」
麥漢勳亦指出一個迷思:耶穌真希望教會「霸佔」全世界嗎?「沒錯世界要有門徒,但是否要人人也是門徒?」他說重要的其實不是有多少人出席教會聚會,而是人是否願意交出主權,使生命有轉變。他深信只要信徒「企好位」,耶穌的國度自然出現:「若耶穌的國度關乎人數,那麼耶穌的國度便肯定不會在大澳出現,因為大澳不可能有一間萬人堂,難怪愈來愈少神學生願到大澳服事。因此我們必須反問:我們應怎樣評價一位牧者的服事?」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09.4.7)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教關金融海嘯分享會 逾三百教牧信徒出席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SIL巴紐宣教士 發生嚴重車禍
(台灣國度復興報)
千里達自由紀念日 青年福音傳播其中
(基督教論壇報)
巴拉圭女子監獄成福音出口
(基督教論壇報)
孫大程佈道會 七月10-12日北海道舉行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網站服務由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 提供
Serve by Chinese Christian Network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切換成行動版
│
索取酷卡
│
網站說明
│
內容檢舉
│
連結本站
│
聖經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