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加入會員
│
會員登入
│
點數說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
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2月25日 星期二
聖經
知識
辭典
詩歌
新聞
網站
好友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聖經閱讀
NIV
靈修
日記
每日閱讀
計算機
本日金句
聖經學苑
資訊
今晚禱告
智慧搜尋
主題聖經
聖經彙編
新聞
教會
活動
詩歌
好站50
工具
英文
讀書會
貼圖
影片
小遊戲
社群
儀錶板
部落格
朋友
交友
塗鴉牆
不能少!
知識
聖經檢定
知識庫
主題辭典
人名
地名
分享
找講道?
禱告廣場
為教會
為孩子
感恩牆
文章
見證
遊戲
聖經書櫃
經頭腦
經攻戰場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思考土地、政制、貧窮的關係
「青年與城市」祈禱會
(2010年06月29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
由突破機構主辦的「青年與城市」祈禱會,於六月廿七日在突破中心舉行,由駱穎佳、鄧紹光、禤智偉作領禱講員,超過九十人參加。大會表示在天星碼頭、皇后碼頭、菜園村、政改方案等事件中,大批青年人敢於走出來表達心聲並爭取公眾權益,情況令人鼓舞,因此藉祈禱會回應青年基督徒面對的處境。
駱穎佳:人不能脫離土地
聚會先由敬拜隊領唱,並祈求上帝的靈與會眾同在。之後由一直參與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工作的資深幹事駱穎佳解讀「地土與城市的關係」。
他認為發展城市是不需要用盡每一分土地,青年人出來參與保育運動,就是發現人們與土地有緊密的關係。「忙碌生活使我們和土地疏離,近來的保育運動可以見到原來土地大家都有份,沒有土地就沒有了自己的身份認同。」他認為在社運的過程中,青年人發現了空間政治,即是城市規劃中自己是可以有say,「唔可以再供手相讓俾地產商起屏風樓」。
他指每個人都需要出聲,因為這是公民權利,大家都應該關心城市發展是否照顧到所有人。他亦批評坊間集中報道八、九十後的激進行為,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因為近來社運看到青年人政治意識抬頭,是「值得肯定的」。社運同保育與基督教的精神接近,都是「肯定簡樸生活,對消費主導的生活形態進行批判和反省」。青年人肯定大自然,追求農村生活代表人們開始思考一種另類的生活價值。
他引用申命記八至十二節,指出土地是邁向應許,孕育多元生命的;同時土地也是讓人安息,釋放被奴役的處境;土地更可以作為接待他人,一個開放的地方;土地更是人們回憶的地方。他認為今天人們對土地的運用被發展主義壟斷──發展過程會排斥舊有事物,不符合經濟價值的就會被取締。「當某一種價值壟斷,人們失去生命的價值,我們又怎樣實踐靈性價值呢?」他勸免基督徒要活出聖經,為身邊人帶來影響,建構作為門徒的身份。
鄧紹光:不要誤用權力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鄧紹光教授分享「政制及權力的關係」,他借用一位神學家的說話,指出「速度可以是暴力」,現今社會的高速發展,「一日也嫌多,短時間內通過清拆菜園村便是一種暴力。」他引用馬可福音十32-52,耶穌進城前的故事,他指這個故事是談權力的問題,「任何政制都是權力的反映,是現實的道路,唯有到了新天新地才有不同。」鄧紹光認為唯有不斷追隨耶穌基督,踐行祂在這條道路上活出的生命,抗議世界對權力的誤用,「讓世界看到有另一種權力可以用,就是服事和捨命。」
他指出耶穌是與弱勢人同行,「人子來,不是受人服事,乃是服事人。」他認為「無一條高鐵可以接通通往地上君王的道路,耶穌是會停低腳步在菜園村,南亞少數族裔的前面,就像耶穌會為瞎子停留下來。」耶穌於十字架上受死,就是「活出另類權力,掛係木頭上面,張開雙手,叫所有人可以有不一樣的生命,可以存活,謙卑,彼此認罪,彼此服事。」鄧紹光呼籲會眾反省現時的政制是否都可以讓人存活和服事人。
禢智偉:貧窮是人人的責任
中大崇基神學院禢智偉博士則發表對「貧富懸殊的關係」的意見,呼籲青年人要慎思明辨。他曾任政務主任,發現政府對貧窮問題只看數字,卻看不到背後的血和肉。「見到拾荒者,就會質疑他們為甚麼不申請綜援,但其實背後可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原因。」他曾讀過一篇文章,當中寫到「如果一個拾荒老婦在街上撞車死亡,政府會紀錄為一宗交通意外,但沒有人看到這是一宗資本主義殺人事件。」他認為真正的公義不只是為最低工資立法,「最低工資立法只能保障到有工作的人,但那些沒有工作的呢?如果說三十三元一小時代表的是公義,我會說七十七元也不夠!」
「我們都有分製造窮人,為甚麼大學生的人工可以是其他人的十倍百倍?貧窮不只是社會的責任,人人都有。」他指貧窮並不可恥,接受幫助更不需要覺得自己比別人低下,因為基督教是提倡互相幫助的,人們不應繼續麻醉窮人,以「窮人在天國能承受預留的位置」來欺騙他們,人們應該反省對待貧窮和財富的態度,還貧窮者一個公道。「很多人說要扶貧脫貧,但只說不做,很多基督徒在教會裡談論的是送子女到外國讀書和換車換樓!」他認為窮人在教會當中可以幫助思考,打破人們被主流文化限制了的框架,重新想像甚麼是公義。
之後由鍾氏兄弟獻唱〈夢想……有一天〉和〈行公義好憐憫〉。最後由突破機構總幹事梁永泰博士帶領祈禱作結。大會表示青年人雖然面對眾說紛紜的取態和辯論,但也希望青年人能夠謙卑聆聽上主的聲音,懂得回應。亦相信基督教的核心價值可以檢視社會上被扭曲的文化,回到信仰,尋找出路和更新。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蘇權良:港商開廠為何?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街頭佈道 向陸客傳福音
(基督教論壇報)
泡茶談福音 內地會宣教士公園內講聖經
(基督教論壇報)
教廷抗議比利時搜索教會
(中時電子報)
威克理夫辦營會 落實承接華人宣教使命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網站服務由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 提供
Serve by Chinese Christian Network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切換成行動版
│
索取酷卡
│
網站說明
│
內容檢舉
│
連結本站
│
聖經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