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石衡潭博士憑《電影之於人生》一書,榮獲第三十屆湯清基督教文藝獎文藝創作組推薦獎。他專程從國內來港,出席二月廿五日的頒獎禮;翌日於中大崇基學院神學院跟兼任講師任志強博士對談,分享他寫作的心路歷程。 《時代論壇》採訪了有關聚會,以下為部分內容:
任:任志強 石:石衡潭
任:你是基督徒,也在學術上研究基督教,當你看電影和寫電影文章時,你的信仰和神學觀念如何貫穿在其中,怎樣跟電影對話?有沒有自己一套,去做這個工夫?
石:我寫過的電影,都是大家熟悉和流行的電影,包括有些令教會皺眉頭或反對的電影,像《色•戒》。我在教會相關的地方分享,也常常受到質疑……至於香港、台灣、西方所拍的有基督教信息的電影,既然已是基督徒所拍,已有使命或福音信息在裡面的,我就沒有再去囉囌的必要;而且對普通觀眾來說,他們不一定去看這些電影。國內戲院放的是《非誠勿擾》、《游龍戲鳳》那些,我就在別人未有做過的事上做,在未開墾的土地上開墾。當然,我所依據的資源還是聖經。我覺得神的話是真光,可照亮每個地方,我帶著這個眼光去看電影,就等於投射一束光在裡面,然後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其他的電影評論對人性的投射,還是停留在一個表面,沒有深入進去,這不是說我已做得很好,只是聖經這個光讓我看到一些東西,是未信神的人看不到的。
任: 你的書從聖經的角度看電影這一點,是很明顯的。國內的媒體、讀者的反應如何?
石:反應不一致。教會內外,都有贊同或反對的。有些基督徒很高興地對我說:「從未看過這樣的書,寫電影還有聖經在裡面」,這是因為我每篇文章開首都引用經文;當然有些人覺得沒有必要,認為觀念還沒融合。當然,做這個工作是很難的,因為有些電影沒有福音信息,但我覺得我需要作橋樑的工作,將電影與聖經聯繫起來。不管怎樣,我也去作。
任:王書亞、劉小楓也有談電影,你跟他們何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石:相同的是大家都有共同的信仰背景。但各自的閱歷、性情和背景不同。劉小楓是我前輩,哲學的進路較多,信仰方面不是太多,談的電影比較深,可能要有一定知識背景的人才能完全讀懂;王書亞的《天堂沉默了半小時》也是談電影的,我也有推介。他比較關注法律、政治制度,所以他寫的主要是外國電影……我就試圖在文章把某一個問題說清楚,抓住電影要說的是甚麼問題,這個問題是真還是假,是重要還是不要緊,導演和編劇提出個甚麼問題,他們解決的方案好不好,然後我提出一個解決方法,希望讀者看完後,會對問題有基本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