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10月12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普世教協訪潘霍華故居 連結歷史與當代信仰路

(2025年10月07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曾俊柏編譯】根據普世教協(WCC)9月26日報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80週年紀念活動橫跨全年的背景下,WCC中央委員會主席、主教海因里希.貝福德-斯特羅姆(Heinrich Bedford-Strohm),日前訪問了柏林的「潘霍華故居──紀念與會面之所」(Bonhoeffer Haus Association – Memorial and Place of Encounter)。他與該紀念館董事會會面,共同追念在歐洲戰事結束前夕被處決的神學家暨反納粹抵抗戰士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並探討其精神遺產的當代意義。

貝福德-斯特羅姆表示,普世合一運動是影響潘霍華神學與信仰見證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說,當一行人在潘霍華家族故居會面時,歷史彷彿活了過來,潘霍華曾彈奏的大鋼琴就在身旁。這棟建築不僅是潘霍華寫下《倫理學》部分章節的地方,也是他遭蓋世太保逮捕之處。1943年4月5日,潘霍華在此被捕入獄,並於1945年4月9日以抵抗戰士身分被處決。

如今,潘霍華故居由一個教會相關的非營利組織經營,轉型為紀念館與交流場所,吸引世界各地的訪客前來感受歷史氛圍。貝福德-斯特羅姆提到,故居定期舉辦講座與討論會,主題涵蓋德國反納粹抵抗運動,以及當今世代在人類尊嚴受威脅時所需的公民勇氣。在這次訪問中,他也與擔任董事會副主席的潘霍華姪孫托比亞斯.科倫克(Tobias Korenke)交流,深入了解潘霍華的當代意義。

貝福德-斯特羅姆接著闡述潘霍華與普世合一運動之間密不可分的雙向關係。他指出,潘霍華的思想深受普世合一運動啟發,同時,潘霍華的見證也成為該運動的重要部分。一個具體的證明是,潘霍華殉道後,他那些最廣為人知的遺稿,最初是由WCC的前身在日內瓦的總部整理出版的。1945年,就在潘霍華離世僅數月後,《使者的見證:紀念迪特里希.潘霍華》(The Testimony of a Messenger: In Memory of Dietrich Bonhoeffer)的60頁小冊子問世。這本書不僅收錄了潘霍華本人的《十年之後》、《追隨基督》選段,以及〈基督徒與異教徒〉、〈我是誰〉等詩作,還包含了後來成為WCC首任總幹事的威廉.維瑟特.霍夫特(Willem Visser’t Hooft)撰寫的導言,記述他與潘霍華的相遇。

潘霍華故居經理阿諾.赫爾維希(Arno Helwig)向貝福德-斯特羅姆報告了現有的國際合作,並分享了未來加強此歷史場址國際影響力的計畫。貝福德-斯特羅姆總結道:「考量到潘霍華的神學與見證在全球的巨大啟發力量,潘霍華故居可以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啟發與反思之地,幫助我們思考如何在今日活出潘霍華的遺產。」(資料來源:WCC, Ecumenical News)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真理大學董事三階段補選 總會接手協助穩定校務營運 (教會公報)
缺水缺電 馬達加斯加青年上街反貪腐 (教會公報)
文物復興 彰基文史館成教會歷史保存與應用基地 (教會公報)
上帝同在 不斷前進 前金教會設立80週年 (教會公報)
衣索比亞教堂倒塌,36死逾200傷 最古老基督徒國家在苦難中堅守信仰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