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長久以來,教會界存在「質」與「量」的討論,但鮮有人宣稱自己擁有標準答案,而是不斷在處境中調整,只為宣教的腳步不停歇。經過長時間的討論,Payuan(排灣)中會屬下的都市原住民教會Ciuyuan(久原)和Ungyuan(鳳原)正式合併為「恩典」教會,並於9月14日舉辦感恩禮拜。除了上述教會,今年11月30日還將舉辦Sanyuan(山原)和Cangyuan(昌源)合併為「新源」教會感恩禮拜。
Payuan中會總幹事Saljaqelet Pavavaljung(許瑞美)牧師在9月17日受訪時說明,都市原住民教會近年來面臨多重挑戰,包含遇上牧者退休潮、中會難以派遣傳道人,缺乏穩定牧養影響教會發展;另一方面,不少都市原住民會友在退休後回到原鄉、都原教會人口自然減少,連帶經濟能力減弱,再加上都會區房租調漲,教會越發無法負擔聚會場地費用。
實際上,Ciuyuan教會本就是從Ungyuan的弟兄姊妹們在十年前設立的教會,並在近年來深受上述困境影響。早在2023年底、前任中會總幹事Ljegean Tudalimaw(樂歌安・督達里茂)牧師就有前往關心,並與Ciuyuan的弟兄姊妹們討論教會發展事宜。關於與Ungyuan合併一事,多數弟兄姊妹願意,但也有些不同意。
到了2024年,中會持續與教會商議此事,經過更長時間的觀察和更完整的資源盤點,最終仍建議兩間教會合併,並邀請兩邊教會的弟兄姊妹在座談會中充分對話、交流想法。Saljaqelet Pavavaljung強調,合併主要是希望增加宣教果效,也能免去Ciuyuan教會在房租等經費負擔;而針對合併後聚會交通問題,中會建議較年長的會友,中短期先搭計程車前往禮拜,由教會負擔車資;長期則構思添購福音車、安排駕駛服事同工。
在今年7月,兩間教會先以聯合禮拜方式互相適應,在8月的中會議會裡通過兩間教會合併並設立「恩典教會」提案後,於9月14日舉辦設立感恩禮拜。許瑞美特別提到,當初不同意合併者也都參與在禮拜中。
事實上,這不是Payuan中會的教會合併首例,過去有長原與繁山合併為Ljinivak(長原)教會,東平和中原合併為Rungyuan(榮原)教會,七佳和石頭營合併為Tjuvecekadan(佳崇」)教會;這些教會在合併後反而能夠升格堂會、聘牧。Saljaqelet Pavavaljung相信,如果可以凝聚小型教會的資源,讓他們在牧養、宣教上更有力,而不是孤單面對現實的壓力,長久下來或可發揮更大果效,甚至進一步去拓展傳福音的範圍。
Saljaqelet Pavavaljung表示,過去中會響應「2000年福音運動」和「一領一・新倍加運動」,設立多間教會,但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教會生態的改變,也應當思考「教會數量雖多,但沒有宣教果效;間數減少,但每間教會都充滿力量」的可能性。
「這是一種宣教觀念的調整。」Saljaqelet Pavavaljung強調,多管齊下,中會在宣教時不是只關注教會數量增長,更要兼顧實況、確保品質,例如傳道人裝備、門徒培訓、規劃適合在地的事工、整合既有資源,都需要被看重。今年11月10日,Payuan中會也將在農科舉辦為期三天的宣教大會,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整全宣教六面向」為根基,共議未來五年的宣教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