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串聯貼紙 9月7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福音與植堂運動 實踐普世宣教

(2025年09月0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趙錦漢整理報導】第27屆「五旬節世界特會」(Pentecostal World Conference)的最後一天以「方法」為題,邀請講員探討植堂運動和策略,點出如何裝備神的子民實踐普世宣教。

  美國拜歐拉大學(Biola University)塔爾博特神學院(Talbot School of Theology)院長史特澤博士(Dr. Ed Stetzer)負責主持研討會,他在大會上獲選為「五旬節世界團契」(Pentecostal World Conference)新任顧問委員。在福音和宣教的議題,究竟基督徒有什麼角色可言?普世宣教源自於在聖靈裡宣講及展現福音的能力。

  福音的應用包括了佈道、門訓、植堂、跨文化宣教、憐憫及公義事工等等,尤其是接觸未得之民。基督徒要認知到:

  • 福音並不是我們的工作,是基督的完工帶出了宣教的工作。
  • 我們是宣教的群體,反照出這位宣教的神,而宣教源自於福音。
  • 福音已經完工,當中的意義和應用卻多彩多姿。

  基督徒奉耶穌差遣進入宣教,正如耶穌奉天父差遣一樣,史特澤博士勉勵弟兄姊妹一同回應:「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植堂運動

  在使徒行傳,保羅每去到一個城巿,第一件事並不是舉行禱告會、敬拜之夜或服事貧窮人,而是帶領人信主,給予門訓,成為教會,然後才發展上述事工。瑞士蘇黎世「國際基督徒團契」教會(International Christian Fellowship,ICF)主任牧師比格(Pastor Leo Bigger)按照聖經的原則,闡述教會的5個等級:

  一、衰落中的教會
  衰落的原因通常是罪、傳統、律法主義,又或者以「不可能」為藉口,教會要回到原有的身分。

  二、停滯不前的教會
  原因與衰落中的教會類似,尤其歐洲教會很擅長找藉口,教會要重新相信聖靈的能力。

  三、增長中的教會
  因被基督的愛激勵,教會以合乎現代的方式呈現福音,接觸鄰近的社區,例如音樂、交談或喝咖啡等等,甚至行出神蹟奇事,帶領人信主。

  四、複製教會
  原來蘋果樹的果子並不是蘋果,而是生出另一棵蘋果樹。如果蘋果樹代表教會,蘋果代表門徒,主人想結更多果子的話,唯一的方法是培植蘋果樹成為一片森林。所以不要單單植堂,而是要培植森林。衛爾遜(Scott Wilson)曾說:「一個無法跨越生命年日的異象是毫無意義的。」因為當一個牧者回天家之後,教會應該仍然存活,在地上門訓更多人,以致那位在天上的牧者越來越富有。

  五、植堂運動
  過去15年來,ICF教會建立了40間分堂,部分分堂也開始植堂,可惜的是,第4代教會往往難產。比格牧師勉勵教會世世代代都要植堂,直到耶穌再來的日子。

  比格牧師強調教會「升級」全屬耶穌的工作。2012年,比格牧師的女兒前往非洲當志工,期間感染瘧疾,進了加護病房治療,危在旦夕。縱使知道瘧疾肆虐非洲,身為歐洲人的比格牧師原本事不關己,但如今關係到他女兒的性命,有切膚之痛。他和太太不但馬上啟程前往當地醫院,而且竭力呼求神,感恩最終女兒得到醫治。同樣地,傳福音和植堂也是神切身的工作,比格牧師勉勵弟兄姊妹要從神身上得著愛靈魂的心。

  大英倫神召會(Assemblies of God Great Britain)國家領袖巴雷特牧師(Glyn Barret)與太太一同創立無畏教會(!Audacious Church)。大英倫神召會近年的重點工作為領袖發展、教會健康及宣教,植堂更是重中之重。

  如果教會想得著使徒行傳五旬節的果效,首先要有五旬節的姿態。植堂並不是神國度的其中一個部門,而是其運輸系統。巴雷特牧師就使徒行傳2章,闡述教會要作出5項改變,才能回應宣教:

  一、從觀眾到參軍
  教會要造就人成為讓耶穌的追隨者,而不是成為粉絲。

  二、從吸引到分散
  目標並不是讓更多人進入教會,而是釋放更多人走進世界。

  三、從教導到訓練
  教會要從資訊走到模仿,因為門訓是一種學徒訓練。

  四、從抽離到滲透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
提摩太後書2:2


  茶要泡得久,才會出味道。教會遵從耶穌的教導:「不屬世界」(參約17:16),卻更要將耶穌的身分和救恩傾注世界。

  五、從增加到倍增
  一個農夫可以養活一個村莊,但培訓10個農夫可以養活一個國家。在最近一場特會,巴雷特牧師最近反思為什麼教會要用數字來定義成功?成功的定義應該是順服於神的呼召。

  回想初代教會,沒有建築物、沒有預算、沒有品牌,卻充滿勇氣,他們腳掌所踏之處都成為教會。不久前,巴雷特牧師挑戰領袖們打開地圖,用20分鐘的距離圈出20個可以接觸的人,就可以植堂。

  神召會普世宣教部(Assemblies of God World Missions)亞太區總監哈滕斯維爾德牧師(Jeff Hartensveld)強調聖靈充滿的目的是為了實踐大使命。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
馬太福音24:14


  經文中的「萬民」是指各個族群,如今世上有7,240個「未得之民」—基督徒佔比不到2%,還有285個「未達之民」—沒有任何基督徒或教會,失喪的靈魂都掌握在撒但手上,必需靠著聖靈的能力才可以奪回來。因此宣教的唯一方法,就是帶領門徒被聖靈充滿,因為唯有聖靈引導門徒到最黑暗的地方傳福音。

  Watoto教會烏干達總部團隊領袖魯沃特洛尼奧牧師(Julius Rwotlonyo)分享到教會最近用話劇傳福音,帶領了15,000多人決志。為加速推進大使命,這些人都要被培育成為具備屬靈領導力的領袖,包括以下3種特質:大膽的異象、堅定的信念及果敢地行動。興起有聖靈能力的領袖能加速普世宣教進程,並確保門訓得以延續。

探討弟兄姊妹如何投身普世宣教行列

  一、如何幫助弟兄姊妹與教會同工,一起傳福音,而不是成為消費者?
  比格牧師表示教會領袖必需為弟兄姊妹刻畫出教會的目的,並不單單是為了主日崇拜,而是培訓人們成為「去」的門徒。哈滕斯維爾德則表示,植堂等於建構一個門徒共同體,必需同心協力,而原動力來自於聖靈,祂引導門徒進入最黑暗的地方。

  幾年前,史特澤博士向7,000間不同宗派的教會進行研究,發現大部份教會教導弟兄姊妹被聖靈充滿,最終卻沒有參與宣教。

  魯沃特洛尼奧牧師10歳時信主,16歲加入Watoto教會,當時他被教會清晰的異象抓住,斯金納牧師(Gary Skinner)說:「我們蒙召並不是在這四面牆之內,而是要出去。」除了在講台宣講異象外,也要有相應的門訓系統,例如小組存在的目的並不單純為了互相打氣,而是如何為社區帶來改變。

  二、培植門徒,帶領教會增長相對容易,但如何幫助牧者差遣門徒出去植堂?
  按照聖經「慷慨奉獻」的原則,巴雷特牧師認為當牧者差遣門徒出去,離開教會時,神會祝福撒種的行動。哈滕斯維爾德牧師則認為植堂要保持單純,很多時候教會會將植堂連於預算、建殿或教育程度,其實植堂可以從家庭開始,例如關心鄰舍、活出透明的基督徒生命、分享食物等等。以往耶穌帶領12個門徒成為「教會」,但在今日來看只是一個「小組」,所以必需轉化對教會的定義。

  研討會最後提到,無論西方或「全球南方」(Global South)都要通力合作,同心合意完成大使命,過程中需要時間建立互信,跨越文化障礙,並以聖經為中心,不再分裂,走進合一。

  禱告焦點:
  1. 求主帶領教會認識福音的真義,透過門訓和植堂,得著愛靈魂的心,實踐大使命,傳福音給未得之民。
  2. 求主保守教會合而為一的心,跟隨聖靈的帶領,帶著聖靈的能力,全力委身於宣教。

 

 


其他新聞快報
猶太新年將至 儆醒擊退仇敵 迎接豐收 (台灣國度復興報)
擁抱神聖的干預 成為世界變革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你家每天花多少時間一起親近神? 新學期活出門徒生活信仰實踐 (基督教論壇報)
從「我是誰?」到「我被呼召去做什麼? 」 清楚呼召為主剛強壯膽前行 (基督教論壇報)
陪伴孩子走過高中關卡 課業、升學、AI與信仰的省思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