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7月19日上午,平安基金會屏東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舉辦今年度第二場電影欣賞活動。本次選片為《富都青年》,描述在馬來西亞、沒有國籍的基層勞動者「阿邦」和「阿迪」面臨貧窮、歧視與身心障礙等困境,呈現制度失靈如何迫使他們弱弱相殘。觀影後,邀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兼任學生諮商中心主任洪菁惠座談;在分享前,她首先邀請與會者們閉上眼睛、好好呼吸,允許並擁抱自己此刻所有的情緒,再進一步討論電影內容。
洪菁惠強調,人類有與他人情感連結的需求,也就是「愛與被愛」。電影裡主角阿邦有三重弱勢:第一是身為聾人;第二是因為沒有國籍和貧窮,環境充斥不友善和不確定;第三是付出努力勞動卻沒有獲得合理報酬,也沒有投票權、居住和交通受限,不斷遭受霸凌與剝削,卻沒有制度來維護他的權利。這些問題導致阿邦的內心一直與外界隔絕;無法訴說心聲、也難以被旁人傾聽與理解。
洪菁惠也說明,電影裡,社工願意幫助主角兄弟;該社工始終抱有信念,離世後仍以幻影方式鼓勵在獄中的阿邦;而憂鬱且壓抑的阿邦其實也有信念,在為了掩護弟弟阿迪失手殺害社工、確保弟弟安全後自首,並且最終改變弟弟的人生,使他從「被照顧者」成為「照顧者」。洪菁惠指出,人有價值感、有信念、有渴望,那其實正是人類生存的動力。
洪菁惠提醒,人類需要把握機會去表達內心的苦悶,才有可能迎來改變,因為被聽懂、被接納帶有療癒的力量。電影裡,握住阿邦的手的法師、為他送飯的獄警說一句「我知道你是好人」,都顯示他們明白阿邦的痛苦;這也使得雖然是生命最後的時光,但阿邦想起許多美好的回憶。洪菁惠期待眾人不為過去的經歷以及未來的可能而牽絆今日的腳步;既然活在今日,就為今日的生命負責。
最後洪菁惠邀請眾人好好去了解自己與他人,去傾聽那些需要被接住的心聲,不要害怕、拒絕關係的建立,因為每個人都需要透過與人的連結而產生歸屬感。也要好好釐清自己內心的渴望,發覺內在的價值與意義,讓生命不再慌亂、不再失去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