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鄧康翹)【時代論壇訊】政府日前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以「先訂立、後審議」方式建議修訂《監獄規則》,賦權懲教署以維護國家安全等目的,限制或拒絕在囚人士不符法定目的之探訪,包括限制在囚人士與指明的個別法律代表有任何形式聯繫,及禁止個別教士與在囚者接觸。立法會議員管浩鳴牧師認為評估風險會隨時間改變,即使教士被禁見一次,往後仍有機會探望同一在囚者。有學者擔心,神職人員或因長期探訪涉國安法案件的在囚者而被「過份解讀」。
政府文件提到,「過去曾發生有人濫用探訪機制,以『人道支援』為名進行探訪,實際上是以軟性手段影響在囚人士,意圖煽惑他們對抗懲教署的監管、引起他們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憎恨,甚至令他們重回社會後成為潛在的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風險。」
本身是聖公會牧師的選委界議員管浩鳴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過往有人藉探訪在囚者時語言上或涉鼓動,相信是當局梳理經驗時看見當中風險,故提出建議。他關注新規則會否影響在囚者權益,如何確保其宗教需求不被中斷。但他認為風險會隨時間改變,即使教士被禁見一次,往後仍有機會探望同一在囚者。他又指,倘有教士遭禁見,他樂意跟進,以確保在囚者得到心靈支援。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客席副教授龔立人博士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擔心新規則或會為牧者與在囚者的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因為探訪關係在於牧者與在囚者建立的信任。」他又憂慮,神職人員或因長期探訪涉國安法案件入獄的在囚者而被「過份解讀」,被誤認為危害國家安全。他建議署方應與前線神職人員溝通,了解實際情況。「從牧養角度來看,我們是幫助在囚者更生,讓他們有自省能力。如果懲教署沒有這種牧養,只認為經常探訪人就有問題,是沒顧及到在囚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