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愛諾園上線 2月22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奪去死亡的毒鉤
隨著中國人口老化,能接受臨終關懷的人寥寥無幾。然而,基督徒正幫助長者以盼望面對死亡。
(2025年02月21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作者 Eva Chou)當一名70歲、感染炭疽桿菌的男子請求教會成員前來探訪時,趙先生 (Xi Feng Zhao) 毫不猶豫地加入,儘管他自己也已因神經痛折磨了整整一週,夜夜難眠。當趙先生和教會其他探訪者抵達時,他們看到一個痛苦不堪的病人,空氣中瀰漫著惡臭,讓人不得不摀住鼻子,甚至有人因此嘔吐。

趙先生 (許多人稱他為「忠信弟兄」) 毫不遲疑地走向病人的床邊。當他意識到,過去七天七夜的疼痛其實是在預備他來服事眼前這位受苦的人時,他深受感動。

這名感染炭疽的男子,曾是中國東北工業城市哈爾濱 (一座擁有近千萬人口的大城市) 的反貪局局長。他以剛正不阿、秉公執法著稱。他不知道自己如何感染此病,但自從病倒後,許多牧師、基督教的平信徒前來探訪他,勸他信靠基督。然而,每當提到「罪」時,他總是無法承認自己是個罪人——他在工作時抓捕的人才是罪人,他不是。

然而,當趙先生探訪他的那天,一切都改變了。這位局長終於在上帝的聖潔及主權面前降服了。

兩人握著手,彼此分擔他們的痛苦。趙先生開始唱詩歌,男子流下淚水。更令人驚訝的是,男子開始禱告,承認自己是個罪人,需要上帝的赦免。他因感染而潰爛的半張臉因哭泣而變得更加扭曲,但另一半的臉卻無法掩飾他內心得釋放的喜樂。趙先生緊握他的手,為他禱告。儘管那人的淚水和唾液極具傳染性,兩人的內心卻充滿平安和喜樂。

不到一週,這位局長便過世了。

在中國,臨終關懷仍在發展,而靈性關懷往往被人忽略。視醫院為治療身體之地的醫護人員可能沒有意識到,僅僅治療身體並無法滿足病人的靈性需求。

專家指出,中國曾經快速增長的人口正在老化並縮減。到本世紀中葉,人口將最多減少2億人,而全中國的年齡中位數將從38歲上升至50歲。此外,根據2020年《全球癌症報告》,中國是全球癌症末期患者最多的國家,每天有6000人死於癌症。

與此同時,國家當前一人專制的情形使醫療體系的改革舉步維艱,養老問題對多數官員而言更非優先事項。在中國農村地區,這種困境尤為嚴峻,因為當地老年人的養老金僅是城市老人的一小部分。

在這種情勢下,像趙先生及「金蘋果生命關懷團隊」這樣的基督徒團體開始投入行動。金蘋果於2017年成立,致力於服事中國快速老齡化的人口及重症患者。

根據該團隊創辦人李牧師的觀察,疾病帶來最深遠的問題,是讓人失去對生命的價值感及意義。「這些病患除了身體疼痛,還承受著心理上的焦慮和絕望。唯有當一個人對生命有正確的理解,才能看見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並平靜安然地完成地上的告別。唯有當心中充滿愛,人才能擁有盼望,而非絕望。」

作為金蘋果生命關懷團隊的創辦人,李牧師多年來透過實踐及探索,發現對重症患者而言,醫療照護必須與靈性關懷結合,才能帶來真正的醫治。這種關懷模式的成效逐漸引起臨床醫學界的關注。

2018年,北京的社會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劉瑾 (Liu Jin) 開始接觸重症病人,卻感到極度挫敗。她常被病患的絕望吞沒,一同被拖向死亡的深淵。她默默地與團隊一起探訪病人,回到辦公室後卻止不住淚水。在這種無助與痛苦中,她逐漸明白,上帝帶領她進入臨終關懷事工,不是要使用她的才幹,而是要成全她生命的使命。

劉瑾說,如果不是上帝帶領她走向更寬廣的道路,並賜下聖靈的能力,她無法直面死亡的真實性。在金蘋果團隊中,她學習到最簡單卻最寶貴的關懷之道。

「你還好嗎?」李牧師總是輕聲詢問,並走近病人。那些原本灰敗、僵硬的臉龐逐漸有了表情,有些人的眼眶泛紅。對這些病患而言,李牧師就像一位傳遞愛的使者。

這樣的服事榜樣讓劉瑾深受感動:「上帝讓我透過服事這些軟弱、破碎的身體,對生死有了真正的認識……我的生命在忍耐及包容中成長,我越來越能見到服事本身的意義及價值。」

儘管趙先生從事重症關懷事工已有數十年,他從未接受過正規的神學訓練,也從未領過一天薪水。他年幼時輟學,僅受過小學教育。然而,在19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他抓住機會成為一名富商。然而,他說自己當時沉迷於吃喝嫖賭,揮霍無度。他曾是個「社會大哥」,出門時前後都有保鏢,但每當夜深人靜時,內心卻充滿空虛,輾轉難眠。

多年來,他的基督徒母親與姐姐一直在為他禱告。直到有一天,他走進一間教會,一名男子對他說:「弟兄,你在找誰呢?」就在那一刻,他潸然淚下,內心確信福音是真實的。那一天,他從「社會大哥」轉變為基督裡的弟兄。

趙先生開始如饑似渴地每日研讀聖經。然而,這場生命的轉變並未得到家人與朋友的認可。他的妻子對他大加咒罵,昔日的朋友也紛紛疏遠他。但這段經歷使他能在關懷事工中堅定站立——即使醫護人員想趕他走,即使病人對他無動於衷,他仍堅持服事。

「福音將要突破之處,必有黑暗勢力攔阻。上帝容許逼迫臨到,是為了讓我們經歷試煉,使信心得以堅持到底,」趙先生說。

第一次探望病人並被斥責後,他學會了在隔天帶著親自準備的食物回來與病人分享。

有一次,趙先生接觸到一名病患——Xie Zishan,他是中國東北三省某大型企業集團的高管。他因罹患白血病住院,長期高燒不退,並且脾氣暴躁。他不斷驅趕醫生、護士,趙先生也多次被他趕出病房。

有一天,Xie Zishan又高燒不退,全身關節劇痛、多處出血。他的妻子對趙說:「請你為他禱告!如果燒退了,我們全家就相信你的神。」

趙先生回答:「我禱告時請求上帝改變他的生命,但無論燒退與否,上帝都是真實且公義的。」

結果,Xie Zishan的燒真的退了,他當場決志信主。

趙先生從不向病人承諾「只要信主就一定會得醫治」,但他透過禱告,幫助病人認識到自己是需要救主赦免及潔淨的罪人。他和教會的弟兄姊妹會為病人煮飯、送餐,這樣的愛心服事也使人們打開心扉。

透過金蘋果的事工,人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正在改變。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但李牧師指出,今日的中國文化並不擅長面對死亡。

傳統的儒家與道家思想視死亡為生命的一部分,像四季更迭、氣的聚散流轉那樣自然。道德修養及冥想能為人們的來世做準備。

然而,現代中國人深受無神論及唯物主義的影響。對多數人而言,死亡不再是個熟悉、可掌控的生命過程,反而成了一個神秘而可怕的黑洞,吞噬一切意義及盼望。

「我們過去認為,身體就是生命的全部。」李牧師說:「所以當身體走向終結時,我們非常害怕。但如果你明白身體只是承載靈魂的器皿,就能體會:雖然我們外體逐漸朽壞,內在卻日日更新。當你的內心被愛填滿時,你會發現愛確實超越時空限制,而完全的愛能驅除一切懼怕。」

李牧師的金蘋果生命關懷團隊與像劉瑾及趙先生這樣的照護者合作,發展出一套生死學課程,作為他們創新的長者關懷事工的一部分,幫助了數千名臨終病人。這門名為《重症病人的生命關懷》的課程,在更廣泛的中國社會中受到關注。如今,他們的團隊正協助北京、上海、廣東、山東等地的教會,成立自己的醫院探訪事工團隊。

隨著中國加強對宗教的限制,一些大型的地方教會開始回歸「更地下」的模式,例如改為小型的家庭聚會。當許多家庭教會開始尋找新的方式來接觸社區時,中國的老年人和重症患者——這些容易被忽視但急需福音的群體——正成為關懷的焦點。

李牧師和趙先生認為,教會正是幫助中國老年人群體明白「今生的盼望扎根於對來生的盼望」的最佳助手。

「當一個人真正明白生命的意義時,他在困境中便能逐漸意識到,當恐懼被移除後,事情並沒有那麼悲慘。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無懼地面對死亡,無憾地度過此生,」李牧師說。

牛阿姨年輕時就守寡,含辛茹苦拉拔一兒一女長大,但女兒在二十多歲時選擇自殺,兒子也曾深陷憂鬱症。她說,若不是兒子後來信主,恐怕她的兩個孩子都已離世。牛阿姨一直被認為是個堅強的人,但她內心卻逐漸覺得命運已拋棄了她。

當她的兒子聽聞「生命故事書」計畫時,認為這或許會對牛姨有所幫助。在這個計畫中,她會與十多位年長者一起動手做手工、玩遊戲,並參加專門的課程,透過自身經歷編織故事。在這些說故事的工作坊裡,她能梳理自己的人生,從出生到老年,幫助她理解人生經歷過的掙扎,同時重新找回那些美好的回憶。

這項計畫是金蘋果生命關懷團隊的創新事工,旨在透過身心靈的關懷來接觸中國的年長者。

牛阿姨勉強參加了生命故事書小組,但在上了幾堂課後就想退出。對她而言,關於家庭的回憶充滿痛苦及傷痕,她實在不願再觸碰這些往事。

然而,在導師的引導和小組員的陪伴下,牛阿姨的觀點逐漸轉變。她回憶起自己曾是農村助產婆,曾在鄉間救活許多未出生的胎兒和剛出生的嬰兒。她一次又ㄧ次的堅持,為經歷難產的母親帶來喜悅。牛阿姨發現,小組中的其他成員——無論是長者還是陪伴他們的年輕人——都專注地聆聽她的故事。漸漸地,她變得更有自信,願意分享更多。那些救助嬰兒的回憶,成為她在人生失去意義時的一種安慰。

經過12堂生命故事書課程後,牛阿姨變得更加積極投入,甚至成為推廣計畫的志工,還再度參與課程一次。她在課堂上做見證:「當我再次回顧自己的人生時,我覺得沒有遺憾了。」

「有許多基督徒團隊正在提供長者所需的服務,但我們希望透過陪伴和專業的引導,幫助他們深入自己的靈魂,真正認識生命的意義,」參與這套課程研發工作的北京基督徒心理學家兼輔導師劉瑾說。

「生命的更新便是靈魂的更新。而只要我們願意,每天都能經歷到這種更新。對年長者而言也是如此,而他們生命更新的力量會讓人驚嘆不已。」

對抗在中國老年群體中極為普遍的憂鬱症,是這個計畫的主要目標之一。老年憂鬱症可能導致身體快速衰退、假性失智,甚至出現自殘和自殺念頭。

「老年人和其他心理脆弱的群體一樣,都深受孤獨感的折磨。但孤獨的背後,有兩個更深層的問題:一是對死亡的恐懼,二是由於失去控制權而產生的價值感失喪,」劉瑾指出。身體機能的衰退進一步加劇這種失落感,最終可能導致價值觀的崩塌。

「比起年輕人,老年人更容易迴避人際關係,陷入自我封閉的孤立狀態,」這位心理學家說。

近年來,越來越多教會和基督徒團隊投入老年關懷事工,在政府對教會加強監管的時期,努力透過服事來幫助他們所處的社區。據金蘋果生命關懷團隊表示,「生命故事書」計畫已經進入一些非基督教的社會關懷機構,讓來自不同背景、信仰各異的長者都能參與課程。

「中國的長者,在宣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名中國牧師告訴本刊。

Eva Chou是常駐上海的記者。

圖說 Illustration by Xinyue Chen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迎接創校70週年 中原大學升格校牧處 (教會公報)
台灣女子神學院鼓勵年輕世代關心宣教 開辦「馬偕牧師在呼喚」課程 (教會公報)
雙老加劇震災後復原難度 芥菜種會攜手公部門助楠西區 (教會公報)
聖經中也有進擊的巨人!面對古老傳說現身,你擁有「大衛的甩石」嗎? (基督教今日報)
願孩子揚起生命的帆!擺脫兒時邪靈之懼,神一再說:去!照顧弱勢孩童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靜得

感謝主!

發言日期: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