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聯合差傳:回應跨文化宣教 把宣教帶回教會門訓 |
|
(2025年02月20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0
|
|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趙錦漢台北採訪報導】經世界華福中心調查,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下稱聯合差傳)發現普遍華人教會都重視門訓,且五花八門,但範圍越來越收窄,為此,聯合差傳於16至18日的「2025 Together跨文化宣教大會」內舉行「把宣教帶回教會門訓」工作坊。本報專訪聯合差傳秘書長夏超凡牧師,以及聯合差傳的事工夥伴,來自大我使命動員協會的沙偉亘牧師及張光信傳道,了解台灣教會如何回應家門口的跨文化宣教。
夏超凡牧師表示,教會門訓大多以堂會服事和發展為本,最終目的是把弟兄姊妹放在教會裡面,而不是以神的國度為先。門訓是為了宣教,培育跟隨耶穌的門徒,清楚了解信仰,知道神是生命的源頭,因著祂的愛而得改變,最後走進祂的使命,在日常生活中見證神。
夏牧師引述陸尊恩傳道近來在座談會的分享,認為教會接下來的目標並不是教養,而是成全。教會型態不復往年,弟兄姊妹在各種因素底下傾向不會一輩子留在同一間教會,所以教會必需融入宣教的觀點,培訓他們準備進入其他地方服事。他表示課程並不是要取替教會原有的系統,卻讓門訓更為寬廣,例如反思耶穌的角色是什麼?如何在生活實踐宣教?看見這個世界有什麼需要?加上實用的宣教資料,如宣教的方法、各地福音工作等等。因為基督徒今天所領受的福音,是經過歷世歷代的人順從神的心意,然後帶到我們身邊,所以弟兄姊妹要成為一個傳承者,繼續走下去。
聯合差傳盼望把宣教的元素融入教會既有的門訓當中,例如「啟程」課程幫助弟兄姊妹改變世界觀,深入探討個人得救,從而明白到得救是宣教的一個縮影,藉此反思生命,進入宣教偉大計劃的新篇章。該課程按照學員的年齡層分享宣教概念,拉近與宣教的距離,盼望把宣教的元素融入課程和教會的講台、團契,甚至日常生活當中,讓弟兄姊妹成為奉獻者、禱告者、參與者,甚至被差派者。
面對宣教,部份教會可能認為舉步維艱,夏牧師認為基督徒靠著神恩典來認識救恩、蒙揀選,就要用更寬的眼光來傳福音。聯合差傳的宣教六法是以禱告作為起點,門徒終歸要走出去,而不是一直留在教會。牧者或許覺得缺人,但換個更寬的角度,讓弟兄姊妹明白到要把握每個服事機會,使別人看見基督在自己身上的工作。
2年多前,原任聯合差傳理事長的彭書睿長老成立「大我使命動員網絡」(下稱大我),盼望成為連結普世華語教會及普世非華語世界的宣教資源,促進資源共享。大我的沙偉亘牧師向本報解釋,許多非華語的宣教資源早以行之有年,但尚未有機會被翻成中文並處境化,例如《大故事系列》和《普世異象下的父母之道》等資源,都是以大使命為框架,協助父母引導孩子探索神國度的寬廣,培養屬靈眼光以回應大使命。
除廣為人知的《宣教心視野》外,也提供較為簡易的「胸懷普世的基督徒」系列教材給教會使用。夏牧師表示,門訓孩子的目的並不是訓練他們成為聽話的乖小孩,而是成為一個看見並且見證神計畫的人,透過認識文化和福音概念,開始明白世界的面貌,為列國的需要禱告,也為宣教做好預備。
家門口的宣教
如今,異文化已經來到台灣的家門口,由於少子化,很多學校不得不去海外招生,另外還有專業人士、僑民、移工、外配和新住民二代等等。夏牧師表示很多時候,跨文化的門檻是自己加上去的,確實有語言文化上等差異。宣教六法其中包含「接待」(welcome),意思是能不能讓異鄉人感到被接納,而不是馬上分享福音,甚至有教會開拓外國人的聚會。「胸懷普世的基督徒」系列之一的《接待家門前萬族》課程,就以遊戲化的概念來設計,為要幫助學員具備與異文化互動的能力,減少跨文化的門檻與壓力,先從簡單的語言開始交流、陪伴,建立平等而肯定的關係,讓他們慢慢對基督信仰產生興趣,例如曾有教會邀請印尼移工在教會煮家鄉菜,給弟兄姊妹體驗、學習。
大我的張光信傳道就負責動員教會接待國際學生的事工,他原在鄉村福音佈道團服事多年,後來回台南照顧家人,並到大學的國際事務處工作,看到台灣約有10多萬國際學生,來自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緬甸、太平洋島國和非洲等地方。張傳道深感學校資源有限,盼望結合教會資源,促成本地跨文化宣教網絡。
《接待家門前萬族》課程幫助學員從聖經了解「接待」的概念,並要開始留意身邊的來自異文化的人,課程不僅鼓勵學員討論,而且要求他們實際接觸來自外地的店員、看護等等。沙牧師表示,該課程用了一整年時間翻譯和編寫,盼望用淺白的文字給教會使用,並引用一些市面上同類主題的桌遊配合使用,張傳道則盼望教會將來可以動員弟兄姊妹授課。
課程提及最大的障礙並不是文化、語言,而是忙碌、驕傲和自我中心。張傳道表示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處境,例如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學生往往需要適應天氣、文化,也有學生不適應台灣的交通規則而出事故。面對經濟壓力,生活貧乏,比較懂得珍惜資源,雖不諳中文,但在課堂上表現積極。外籍移工也成為台灣農業和工業的主要勞動力,他們的需要很多,而非法勞工的子女變成無國藉,年紀輕輕的外傭為家庭來台打工,回國後家庭也可能已經支離破碎。
聯合差傳新動向
去年(2024),聯合差傳與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聯合5間國際差會,推動「123跨文化宣教行動」,已經選出了4位弟兄姊妹接受訓練,包括1對夫妻,現在是募款階段,預計在7月差派到工場1年,差會也計劃建立代禱團隊,組織在地教會網絡,並盼望有其他台灣教會一起支持同行。
聯合差傳今年將與新竹聯禱會合作推廣宣教,也持續推廣線上、實體宣教班,包括關心穆斯林。針對教會植堂,夏牧師盼望引入社會觀點,不再把某個宗派或教會的模式,完全套用在新的地點,而是利用民族誌方法論及田野調查,在當地建立一個完全屬於該群體的教會。透過實地調查,帶領學員認識地區面貌,聯合差傳以往曾探討了台灣一個鄉村,發現客、閩、新住民通婚的後代,再加上佛、道等宗教交錯,有別於教會對鄉村的刻板印象,所以要用更貼近當地用語的方法來接觸人群。
聯合差傳又計劃整理宣教資料及繼續探討專題,夏牧師歡迎教會利用相關資料來關心宣教士及工場,並邀請弟兄姊妹為同工身體健康禱告,有更多教會願意委身宣教;大我的沙牧師則盼望台灣教會省思跨文化宣教的需要,而張傳道更提到台灣一貫道積極服務國際學生,也說台灣是宣教的航空母艦,要成為南島語系的祝福,強調教會要付上代價來落實宣教。
禱告焦點:
1. 為教會回應家門口的跨文化宣教禱告,求主幫助教會領受並實踐大使命,願意服事來台生活的外國人,分享主耶穌基督在生命上的見證。
2. 求主祝福聯合差傳、大我團隊及其他差會的訓練及宣教工作,保守同工團隊蒙神保守,竭力保守合而為一的心,與教會一起回應宣教的使命。
圖說 夏超凡牧師於2025 Together跨文化宣教大會工作坊分享宣教。圖:Radius Asia 跨文化宣教訓練臉書粉絲專頁
|
新聞照片:
|
|
|
|
|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