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世界專家齊聚台灣 向檳榔口腔癌宣戰 |
|
(2024年10月15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0
|
|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洪泰陽整理報導】彰化基督教醫院於10月13日舉辦「世界檳榔口腔癌國際研討會」,為近年來唯一特別針對檳榔造成的口腔癌為主題的研討會。會議當中邀請世界著名檳榔口腔專家,包括印度的Pankaj Chaturvedi、巴布亞紐幾內亞的Charles Paki Molumi、馬來西亞的WM Tilakaratne及斯里蘭卡的Hemantha Kumara Amarasinghe等著名學者齊聚一堂。
參與研討會的多位國外學者都是世界衛生組織在口腔癌防治的重要決策者。由於台灣並非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員國,他們對台灣的檳榔口腔問題並不熟悉。這次來到台灣,他們終於了解了這個議題。來自全台灣各大醫學中心的口腔癌領域專家學者也特別前來參加。
口腔癌是全球死因第七名,更高居台灣男性十大死因第四名,最常於54歲左右罹癌,比其他十大癌症年輕了10歲,可謂年輕癌王。罹患口腔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嚼食檳榔。不只台灣,南亞、東南亞以及大洋洲的島國也面臨類似的挑戰。
台灣男性檳榔盛行率約9.8%,意即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吃過檳榔。檳榔使用者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比非使用者高出28倍。台灣的口腔癌發生率從1980年的每10萬人4.19例,大幅上升至2019年的每10萬人27.19例,年平均增長率達5.1%。尤其是中南部和東部地區,檳榔使用和口腔癌發生率最高。
彰基總院長陳穆寬教授指出,面對這一挑戰,台灣政府採取系列積極措施,例如在公共場所實施檳榔禁令、要求檳榔包裝必須附帶健康警告、推行國高中校園公共衛生宣導活動,以及實施全國性口腔癌篩檢計畫。2004年,衛福部啟動的全國性口腔癌篩檢計畫,針對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高風險群體,整體篩檢率達55.1%;研究發現,接受篩檢的人相較於沒篩檢的人,死亡風險降低26%,晚期口腔癌風險降低38%。「早期口腔癌通常無症狀,易被忽視。我們的篩檢發現早期口腔癌,大大提高了治療成功率。」
彰基每年收治約500例口腔癌患者,其中很多是第四期(末期)患者,末期患者手術後三年存活率高達59.4%,遠優於全國醫學中心平均水準。但陳穆寬強調,將繼續加強宣導教育,持續口腔篩檢,並與各界合作,致力於進一步降低檳榔使用率和口腔癌發生率。
|
新聞照片:
|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
|
|
|
|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