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10月28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葉漢浩網上培靈會談散居群體 盼海外教會予人展現傷痕空間
(2024年09月06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報道:黃心橋)近年不少港人移民到海外,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葉漢浩博士這兩年則到訪了英國、澳洲、加拿大的港人教會,觀察到不少教會和教牧面對的問題。八月廿五日,他在個人YouTube頻道上舉行網上培靈會,鼓勵海外港人教會提供空間,讓人能分享昔日的傷痕和壓力。

他觀察到一開始港人「流散」到海外不同地方,生活較混亂,要急著安定下來;現在過了幾年,大部份港人在當地有穩定生活。他認為現在群體已進入「散居」的階段,需要更多屬靈上的反省。比起「流散」,「散居」有安定下來的期望,有計劃於新地方扎根。不少港人雖然逐漸適應當地生活,但是他們的生命仍在調適,移民是一個大改變,因此不要假設半年就能適應,而是要用時間作深層思考。

他坦言,表面上香港移民潮為英國教會增加了不少人口,能帶來教會的復興,但不一定是好事,更是一種挑戰。「每一個屬神子民的生命,其實也帶著不同需要。」當不同處境、信念的人集合在同一個地方,葉漢浩鼓勵教會應要以生命需要為先,關於禮儀等要求可暫放下,要思考如何與不同信念的人共處,學習互相接納。教會要特別留心有沒有足夠空間去承載生命,除了關注缺乏牧者、沒有屬靈資源培訓導組長等問題外,信徒亦需要一個群體、空間,讓他們可以安舒地展現傷痕、壓力。

信仰非解決問題的答案,卻是力量來源

培靈會中,葉漢浩引用路十38-42耶穌探望馬大與馬利亞的故事,解釋馬大與馬利亞不是對與錯的分別,而是反映在我們心中甚麼是最重要。縱使馬大是為了服侍耶穌而忙碌,是一件好事,但經文形容馬利亞已選擇了「那上好的福份」(goodness),不是他人眼中最好的,卻是耶穌眼中看為好的。

在日常忙亂生活中,信徒和教會常會思考要服侍甚麼,召命又是甚麼,但葉漢浩提醒港人,「在散居當中,甚麼是好的呢?」他盼望信徒要「好好照顧自己」,如同耶穌在復活後向門徒顯現,不是立即回應他們心中的問題,而是先問「你們有吃的沒有」(約廿一5),先關心門徒的生活所需。葉漢浩又指,生活所需也是屬靈需求,若果此刻有家庭需要,便先專注於經濟拼博;有情緒需要便休息,讓上主重新使人復原。他認為,「有很多問題不能立即被解決,但當我們認得這(力量來源)就是上主,這種對goodness仍有盼望是很重要的。」

他呼籲信徒不要放棄相信,「世界縱然黑暗,但我們有來自上主的福份,信仰縱使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卻是我們生命的力量來源,能提供解決問題的力量」。他亦不能進入每個人的生命中提出具體的意見,但他相信上主會聆聽,會親自啟迪信徒,讓信徒明白上主眼中美善的是甚麼。

他分享,他亦曾自我質疑:「作為基督徒,我們的信仰還有意思嗎?」,不斷思考他生命中的「上好的福份」是甚麼。後來,他決定撰書《黑暗中的美善》,鼓勵信徒相信美善的力量;決定走遍英國每個城市、澳洲及加拿大,探訪教會。他亦激發了一對港人傳道人夫婦,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們更在是次培靈會中作樂手,以音樂感染他人。在資本主義下,常常以果效判斷活動意義,但他鼓勵信徒活出美善,作好見證不用計較是否有果效,相信上帝會運用。

葉漢浩鼓勵信徒要關懷牧者,「牧者也是人」,他們也或會有傷痕、有限制,是主內弟兄姊妹。牧者來到新地方,亦面對從未想像的困境,感到相當疲累。他又笑說「香港人幾難搞,牧養我哋唔係一件易事」,香港人在消費主義影響下,總是較有要求,又帶著不同的傷痕。他期望信徒能予教牧信任、支持及關心。他亦認為海外的港人教會模式亦與在港時不同,不能單靠教牧,要孕育平信徒領䄂參與牧養工作。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靈力21人人亞洲特會: 門訓年輕人 收主的莊稼 (台灣國度復興報)
離開泰國9年穩定牧會生活 一封代禱信感動李光牧師 來台為泰友福音奔走15年 (基督教論壇報)
【第59屆金鐘獎廣播入圍名單公布】佳音電台入圍八獎歷年最多 周神助牧師期勉一切賞賜在於神 (基督教論壇報)
邪惡入侵美校園!喬治亞州中學爆槍擊案師生4死9傷 基督徒如何應對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憤怒與失望? (基督教論壇報)
拔馬部落青年小組透過聽與說 追尋族群認同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