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9月8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教會AI應用指南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調查:留港長者幸福感較去年升一倍 惟六成三仍陷社交孤立
(2024年07月18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採訪:麥嘉殷)【時代論壇訊】近年移民潮下,留港長者的情況引起關注。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下稱服務處)調查發現,留港長者雖然比去年感覺較幸福,但有逾六成人仍陷入社交孤立。

繼去年四月發佈的調查,服務處在去年八月至今年五月再進行「留港長者狀況及服務需要調查」,由社工以面談形式訪問135名五十五歲或以上的留港長者。調查發現屬高風險社交孤立的留港長者,由去年的近八成(79.5%)下降至六成三。有抑鬱傾向的留港長者則由去年的近七成(69.9%)減少至近五成(49.6%),惟兩組數字下跌後仍屬偏高。「幸福感較好」的留港長者由去年調查的21.9%上升超過一倍,至56.3%。

此外,有約兩成半人指在子女移民後,生活重心有轉變,包括情緒、生活模式及角色的轉變,例如感到孤獨、不用湊孫,有很多時間。有長者表示「擔心沒有依靠,連談心的朋友都移民」,亦有人指「沒有人陪飲茶,沒有人陪做義工」及「不捨得孫子們」。

調查亦發現,「與移民子女聯絡頻率」對留港長者有關鍵影響。服務處研究及發展中心主任陳志慧博士指出,與移民子女每星期或每日最少聯絡一次的長者,普遍有較佳的幸福感、抑鬱情況及社交情況。不過,近五成長者未能自行使用智能電話或沒有智能電話,使他們與子女聯繫更困難。

子女移民後失去生活重心及角色

發佈調查結果當日,有留港長者分享經歷。七十六歲的楊女士(Betty),其兩名女兒分別在早年及二〇一九年移民到外國生活,Betty曾於二〇二一年跟隨女兒到外國生活約半年,最後選擇回港定居。由於Betty在外國沒有朋友、欠缺生活樂趣、言語不通等,感到很孤獨。回港後,Betty的情緒仍然低落、煩躁,醫生初步判斷她有焦慮症徵狀。Betty其後參加服務處的支援計劃,認識不少同路人,恢復社交生活,又參與義工活動,找回自我價值,使情緒得以疏導。Betty坦言,在大時大節也會感到失落,但她所住屋苑的鄰舍許多都是長者,大家互相照應,間中亦會相約找消遣節目。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暉傲創主任林漢煒分析,在傳統觀念下,長者會在家庭中尋找自我價值及身份認同,例如照顧子孫、聯繫親人等;但子女移民後,他們失去生活重心及角色,亦不欲與他人分享子女移民及表露情感。尤其在大時大節,長者容易想起往事,可能出現抑鬱情緒,加重孤獨感。他建議,留港長者可參與活動,與其他同路人分享共同的處境,尋找情緒的出口,並且學習將生活重心放在自己身上,重建新的身份。

此外,林漢煒建議,親友可多加留意長者的情緒外顯行為,例如有否不再參與恆常喜好活動、失眠等,並盡早陪同留港長者尋求專業人士協助。親友也可陪同長者參與社區服務,幫助過渡適應子女移民的日子。他亦認為社福界可建構留港長者服務平台,協助長者重新發掘優點與強項,從而提升長者的自我價值與身份認同。

服務處亦於調查發佈當日,在商場舉辦「留港長者關懷日」,設多個攤位遊戲及手工藝工作坊介紹留港長者狀況,鼓勵大眾關心長者需要。此外,服務處亦將推行第二期「支援留港長者服務計劃」。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只要活著,就有機會創造奇蹟! 1919為花蓮災民舉行《BIG》特映會 (基督教論壇報)
唱饗世界與主共融 西拉雅古調吟唱感動與會者 (教會公報)
建新教會新堂開工感恩禮拜 見證40年發展歷程 (教會公報)
本宗神學院說明會台北場 14位考生參與人格測驗 (教會公報)
傾聽台南400年 目目文創《台南聲景百選》走讀公報社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