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全球華人差傳大會》 跨代協力宣教 從得救到服事 |
|
(2024年06月14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0
|
|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趙錦漢採訪報導】全球華人差傳大會於5月19日舉行CMC 全球教會牧長與事工領袖研討會:「跨代宣教 協力前行」,邀請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院長戴繼宗牧師主講「從得救到服事」(saved to serve),並與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宣教學教授芍瓦緹拉博士(Dr. Alexia Salvatierra)一同探討跨代宣教的困難。
戴繼宗院長家族見證
戴繼宗院長是第6代基督徒,他述說天祖父戴雅各(James Taylor)得救的故事。250年前,也是約翰·衛斯理佈道的時代,有一位傳教士來到戴雅各的故鄉英國中部巴恩尼斯(Barnes),傳講約書亞記24章15節:「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戴雅各並沒有立時決志。
1776年2月1日是他大婚的日子,當日清晨他來到後院,聖靈向他說話,讓他回想這節經文,他便決定跟隨耶穌,結果他遲到了2小時。未婚妻賀美亞(Amelia Hudson)感到不快,更糟糕的是發現他已經成為基督徒,但後來賀美亞也信了主。
現在戴繼宗的孫女已是第9代基督徒。戴繼宗的曾祖父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21歲去中國宣教,原因是戴德生的父母對中國有極大的負擔,並且按照舊約的教訓,把身為長子的戴德生獻身於這個使命。
這不僅僅是信仰的傳承,而且父母也要願意獻上孩子。戴院長曾遇到一些年輕華人基督徒,他們都滿懷服事的心志,可悲的是,他們的父母都出手阻止。他們都是基督徒,在教會非常活躍,甚至是執事。華人父母都不甘於奉獻孩子給神,期望孩子可以成為律師,成為醫生,成為工程師,但他們願不願意奉獻孩子,全時間委身服事?願意為此而投資嗎?這就是戴德生的父母當時所做的。試想像當時的挑戰,戴德生花了163天才去到中國。戴院長的祖父母戴永冕夫婦早年在陝西鳳翔服事,後來他的父母戴紹曾夫婦來台宣教。
聖經提到一個人物名叫喇合,希伯來書把她列為信心英雄之一。因著她的信心,全家都得救。而約書亞記24章講到:「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基督徒不但要得救,而且要服事,我們要禱告主興起更多華人家庭,從得救到服事(saved to serve)。
可譯
對於基督教來說,翻譯是一件非常獨特的事情。與世上大多數宗教不同,基督教可以翻譯,且有好幾個層面。2000年來,聖經被翻譯為不同的語言,包括翻譯希伯來文為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也是宣教士重點工作之一。聖經不僅能夠跨文化翻譯,而且能夠跨代翻譯。
……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
徒2:10下
如果用翻譯自希臘文的英文譯本,「鄉談」是別國的話,但中文是鄉談,代表彼得能夠用鄉談說到人們的心坎上,這也是跨文化宣教的觀點。面對跨世代的族群教會,要使用他們的語言來溝通,這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溝通,而且能夠用他們的鄉談,把神的大能講到他們的心坎裡。
戴院長於1987年在美國亞斯伯里大學畢業(Asbury Univeristy),然後到波士頓郊區華人聖經教會服事,投身年輕人事工。他馬上意識到代溝的問題,因為他對年輕人的音樂不感興趣,只覺得噪很吵。有一天,他接了一個年輕人,這位年輕人想播放音樂,聖靈當時指示他安靜下來。雖然對他來說很掙扎,但他發現幾乎所有歌詞都悲觀消極,於是請年輕人講講歌詞的內容。之後他透過母語,來對他們的心說話。正如芍瓦緹拉博士提到年輕人具備跨文化的能力,要使用他們的母語,不加責備地述說神的大能。因此,可譯性不僅超越種族的障礙,而且超越世代之間的障礙。
跨越
在使徒時代,耶路撒冷教會是基督徒的中心。因著逼迫,門徒分散。從使徒行傳8章開始,門徒出去傳福音,例如:腓力下到撒瑪利亞。而使徒行傳11章講到安提阿教會,他們向猶太人傳福音,內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在華人當中,也有這種多樣性,有海外出生或成長的華人,他們可能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或台灣。經文中的居比路和古利奈人都會說希臘文,並且傳福音。對比19和20節兩節經文,他們原本「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但在20節,他們開始「也向」希利尼人傳講,就是向非猶太人傳講,當中的跨越很重要。
大部份華人教會主要是接觸第一代的華人,他們說普通話、廣東話或其他方言,但相信華人教會可以成為社區的橋樑。教會的英語會友不僅僅成為保姆,照顧華人的孩子而已,而且華人應該賦予他們權力,充當橋樑,影響整個社區和城巿。對於華人教會來說,這並不容易,但英語會友有一個戰略性角色,能夠幫助教會,接觸華人以外的群體,拯救非華人的生命。對於接觸第一代華人,華人教會發揮一個非常獨特的作用,但與此同時,相信神已經把教會放在一個有能力出去服事的位置。
想到那些來到中國、來到台灣、香港或亞洲其他地區的宣教士,他們超越了自己的種族,跟其他人傳福音。因此,這種跨越可能不僅是在地方教會底下,而且也在「跨代宣教、協力前行」也是如此。當專注於宣教時,相信華人教會在21世紀宣教,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僅接觸華人的親屬和群體,而且能夠超越本身的民族,出去傳福音。
幾年前,戴院長有機會跟家人探訪沙崙教會(Salem Church),就是戴德生的母會。當時教會的老牧師表示,巴恩尼斯巿在170年前差了一個孩子,帶著耶穌的福音到中國,他接著問:「中國教會的兒女們什麼時候把這個福音帶回巴恩尼斯巿?」這個跨越很重要,不但在於地區教會的事工,也在於宣教。
傳承
耶和華對摩西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是心中有聖靈的;你將他領來,按手在他頭上。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亞撒和全會眾面前,囑咐他,又將你的尊榮給他幾分,使以色列全會眾都聽從他。
民27:18-20
芍博士提到上一代如何投資於下一代?如何賦予下一代能力?上一代如何給下一代能力,運用母語說到他們的心坎上,以致他們能夠帶著傳承的能力和跨代的協同效應,把耶穌的福音傳開?在舊約,摩西和約書亞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聖經描繪了上一代摩西如何投資於約書亞,賦予約書亞能力去完成神放在他身上的任務。
以上經文提到兩個重點:第一,傳承和尊榮。傳承顯然就是交棒,讓上一代把棒子傳給年輕一代或下一代,委託並賦予他們權力;但另一方面,對於年輕一代來說,他們也要向上一代致敬。因此,需要這兩種動能,不僅讓上一代信任年輕一代,賦予年輕一代權力,讓年輕一代發揮作用,而且他們也要向上一輩致敬,為他們的服事致敬。這是一幅強有力的圖像,展現了傳承的能力。
在21世紀,全球華人教會,無論是在北美、歐洲,還是亞洲,都有一個非常獨特的角色。首先華人教會是多點的(multi-local)。環顧全球,沒有其他種族可以像華人般分散在世界各地。無論在哪裡找到一家中菜館,很可能也會在附近找到一間華人教會。實際上,神把華人安置在世界各地,是因為祂想要使用華人教會。
其次是多語言(multi-lingual)。因為華人很快會有第2代,如何才能將基督教信仰傳承給第二代?當中也有最後一個特質: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或許還有累代事工(multi-generation ministry),一起參與宣教的事工。華人教會面臨信二代的挑戰,怎樣才能把基督教信仰傳給第2代?如何確保傳道人的孩子也對耶穌基督有信心?然後是信三代,稱為第3代文化的孩子。當華人仰望主時,神會賜下能力,因為祂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祂是跨世代的神,跨代的教會也要協力前行,完成宣教的使命。
Q&A
為什麼教會沒有培養這種世代傳承的能力?芍博士表示,按照調適領導力(Adaptive Leadership)的理論,人們害怕改變所帶來的失去。基督徒被呼召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保羅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加2:20下)如果基督徒認真對待信仰,委身於捨己,便可以從失去的恐懼當中得到釋放。但領袖必需意識到,需要這份屬靈的能力來克服恐懼。調適的另一個學問是,當面對問題,沒有人知道如何解決時,對於完成使命沒有一個神奇的答案時,有時就要願意放手,讓下一代跌倒,一起學習。
戴院長認為需要時間建立信任,賦予能力,願意放手交給下一代。對於任何人來說,允許他們犯錯並不容易,就像父母教導孩子走路,他們會跌倒一樣,然後父母在身旁扶起他們,幫助他們下次走得更好一點。當他們學會走路,就會越來越穩定,也更順暢。他認為有意並願意看到下一代在神裡面成長,相信神會透過他們作工,信任和放手都會使傳承變為有可能。
當神學立場不同,屬靈上有不同的做法時,教會如何完成普世宣教的使命?戴院長表示,華神有一門處境化的課程。處境化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在沒有融合的情況下,產生協同效應?很多時候,福音會被簡化成一句話:「耶穌基督是主」,不是說其他事情不重要,這卻是核心的基礎,而很多差異都出於人的傳統。如果只是人的傳統,便要放輕。有一次他跟華人福音普傳會王欽慈牧師一起到波士頓的一間教會服事,當時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爭執,但現在聽起來幾乎微不足道,教會要從詩歌本過度到投影機,有些人覺得在牆上投影詩歌歌詞褻瀆了神。他認為教會要把傳統放輕一點,縱使傳統可能帶來合一和認同的感覺,卻要意識到耶穌基督才是最終的主宰。
芍博士表示,環顧使徒行傳,他們都面對極多的爭議。然而,他們一個人都沒有離開。保羅也說過,不要懼怕爭議,因為真理從爭議中出來。約翰福音17章提到,教會被差來這個世上,有耶穌在當中,所以教會要保守合一。基督徒不會離開家人,即使餓了,也不會離開,繼續用愛結連,在這個過程中合而為一。不同教會以宗派的傳統為依歸,對某些教會來說,「耶穌是中心」是大前題,也是教義,在傳福音的時候,不太可能為地毯而爭吵。
戴院長列舉約翰.衛斯理和喬治.懷特腓(George Whitefield)的事蹟。兩位牧師的神學觀可謂南轅北轍,但懷特腓邀請衛斯理到他的葬禮講道,他們把重要的事情看得重要,而不是一直針對雞毛蒜皮的事情,這也是一種謙卑,正如保羅在以弗所書4章3節所說:「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在美國的政治氣候底下,不同世代都有不同的政見,家庭分裂,教會也分裂。基督徒父母和教會領袖如何採取積極行動,帶來合一?芍博士表示,拉丁裔牧師里維拉(Raymond Rivera)《教會的囚禁》一書提到,如果基督徒認真對待教義和文化的基礎,就必需成為政治的孤兒,不能坐在任何政黨的位置上,因為任何政黨都不能俘虜基督徒。
戴院長則表示,基督徒都是屬神的子民,神的國度要超越政黨,要把民族主義或政治理想放在一旁,為神的國度實現更大的目標。他表示自己與兒女對事情都會有不同的意見,卻不會把自己想法強加於他們身上,因為是家人,要定意選擇擁抱他們、接納他們。既然是神國度的兒女,就能夠超越政治分歧或民族主義上的差異,這並不意味著基督徒要成為鴕鳥,把一切置身事外,但家人的關係比政見更重要。
禱告焦點
1. 求主祝福華人教會能夠與下一代協力前行,傳承宣教使命,同心仰望主耶穌再來的日子。
2. 為兩代在文化、教育、政見等差異禱告,求主幫助兩代的轉向,帶來合一,一同承接神對華人教會的命定。
|
新聞照片:
|
|
|
|
|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