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台灣REACH跨文化門訓中心 跨文化宣教搖籃
(2024年06月03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趙錦漢採訪報導】台灣REACH門訓中心(REACH in Taiwan,簡稱台灣REACH)跨文化宣教門訓中心位於南部屏東縣萬巒鄉,為學員提供5個月的跨文化宣教門徒訓練,透過多元的裝備課程,包含跨文化環境、種族、語言及多樣創意佈道技能、實用技巧,開拓學員的宣教視野,為長期宣教的旅途作好準備。

  台灣REACH的跨文化課程為全英語授課,同工都來自四湖五海,所招收學員亦不僅限於本地,年齡介乎18至50歲,師生都對宣教有負擔。台灣REACH會為每個學員安排一對一輔導,定期進行一對一談話,陪伴學員走過5個月的訓練,包括聖經課程、創意佈道等等,並將實務技巧融入訓練當中,如:木工、建造房屋、農業等等。台灣REACH也為學員提供英語訓練,提升溝通能力,期間也藉著話劇及表演等創意佈道方式來學習傳福音。

  透過與本地教會及與機構合作,台灣REACH提供5個月的宣教訓練,包括:信仰短宣,進到不同的信仰群體;城市短宣,體驗貧富懸殊;偏鄉短宣,體驗部落及鄉村生活方式,務求學員學習團隊合作,將來以有文化敏銳度的方式來參與宣教,同心建造一個跟隨耶穌基督而充滿生命力的群體,向未得之民分享福音。一方面向各國展示亞洲之心,讓國外宣教士認識台灣真正的樣貌,另一方面也動員東亞,走向世界,帶動台灣本地教會參與跨文化宣教。

REACH的由來

  1986年,南非「世界福音動員會」(Operation Mobilisation,OM)弗朗索瓦·福斯魯(Francois Vosloo)意識到一個關鍵問題:OM缺乏實務訓練,也影響外界對OM的觀感。由於當時忠僕號(OM第2艘福音船)即將到訪南非,屆時必定有許多人對OM產生興趣,想加入OM,他認為必需及早處理這個問題。因此,OM招募了克里斯托弗和珍妮·阿根巴格夫婦(Christopher and Jeanne Agenbag),成為第一批門訓的領袖。

  1987年1月,他們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Pretoria)的一座房子裡,正式開啟了第一梯門訓,自此建立了一個跨文化宣教門訓中心。此訓練旨在裝備有心志回應宣教的弟兄姊妹,透過不同的課程預備自己,從而委身於長期的宣教工作。如今這個中心已有37年的歷史,培訓超過3,000人,並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網絡,擁有超過10個訓練中心,也就是現在的REACH,並遍佈英國、德國、巴西、摩爾多瓦、尚比亞、迦納及其他中東國家。

  台灣REACH統籌同工沈舫蝶及丈夫Hermanus de Beer(下稱Hardus)早年回應神的呼召,進入宣教的行列。Hardus來自南非,2018年進入南非OM接受門訓,從神領受要學習中文,原本想參與華人宣教,卻遇上疫情等關卡。他於2019年加入宣教隊,途經台灣,首次踏足這個島嶼。

  Mofay是台灣人,早年也有宣教的心志,每年都會參加OM短宣。至2016年,她參加青年宣教大會時,偶遇一位來自澳門的短宣同伴,神透過這位姊妹告訴她不要用短宣替代長宣,於是她在2017年前往南非接受門訓,2018年成為全職宣教士,並認識了Hardus。至2021年,他們在禱告中尋求一起到新的禾場服事,當時OM台灣執行長邀請夫妻倆到台灣開拓門訓中心,經領袖的建議及引薦下,他們接受OM差派,一起來到台灣開拓REACH跨文化門訓中心。

跨文化宣教的體驗

  REACH盼望透過實務培訓及跨國、跨文化的環境、建立文化敏銳度,為將來的長宣作好準備。REACH會安排不同國家的學員同住,曾有一位香港人跟兩位南非人同住,這位香港人注重床鋪整潔,整齊的程度使其他兩位室友難以理解,但他們要學習尊重對方的習慣。Hardus認為宣教士必需建立文化敏銳度,待客的食物是福音的大門,如果宣教士拒絕,就等於把福音的門也關上了。例如他到馬拉威傳福音時,對方用炸老鼠肉來招待他,這是當地最昂貴的食物。因此他常常教導學員要用主禱文禱告:「祢今日賜下的飲食,我就吞下去了。」

  Hardus強調各種文化都有不同的特點,並沒有任何對錯之分。如果感到掙扎,就必需回到聖經,究竟是文化傳統,還是聖經真理?如果只是傳統,就應該放下。Mofay則補充,基督徒不要論斷文化上的差異,要用合一方式來表達福音。台灣REACH所安排的輔導都是有跨文化服事經驗的宣教士,並模擬宣教的處境,協助學員發掘並回應神的呼召,例如幫助社區清理打掃。

  Mofay坦言剛剛投入全職宣教時,語言是一大障礙。在南非,官方語言就有13種,國內有黑人,也有白人。她天性喜歡服事和說話,在語言不通的環境下,她只能花時間禱告,學習依靠神和安息,慢慢掌握到有效學習語言和融入團隊的方法,後來也幫助其他新學員融入跨文化的服事。

在南非這4年,她也學習如何為華人的文化定下界線。例如,其他人對華人食物有既定的形象,她便把中華料理,如滷肉飯、鹽酥雞介紹給同工。她認為這些文化上的衝突和障礙,都是與主一起慢慢走過,而不是看成一個困難,要衝過去突破。她笑言自己仍然未能衝破外國人彼此親嘴的習慣。

  面對文化衝擊,他們常常教導學員:「不是誰的錯,只是不一樣。」透過跨文化的集體生活,學習生活應變與抗壓的能力,並且安排經歷過跨文化環境的輔導,提供1對1陪伴及抒發。與此同時,REACH也提供學習語言系統,讓學員有效地掌握語言學習的方法,在課堂上也邀請學員介紹自身文化的特色。因此,在實際生活上及知識上都提供資源。

  Mofay認為即使有相同的行為,但不同的文化背後有不同的動機,要學習如何觀察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例如在南非的黑人習慣揚聲講話,免得別人誤會在講閒話。Hardus屬南非白人,說話不會太大聲,但來到台灣,反而變成聲音最響亮的一個。因為台灣人不希望造成別人的困擾和負擔。Hardus進一步表示,為了福音,要學效保羅:「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參林前9:22)要放下自己的文化傳統。例如中東女性有穿長袍、戴頭巾的文化,女性宣教士便要尊重這個文化。

回應跨文化宣教的呼召

……羊也跟著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
約10:4下

  呼召必需從神的關係開始。因此,REACH跨文化門訓中心要求學員每日靈修1小時,提供靈修資料,教導學員學習聆聽神的聲音。課程中也有禁食禱告,要求學員不用手機,不跟別人談話,有系統地引導學員與神獨處。Hardus坦言無法回應呼召的主要原因是恐懼,尤其是OM宣教士不會支薪,要自行募款,宣教士必需跨越信心,把生命及財務都仰賴在神的手中,相信神會按照聖經上的應許來供應一切。

  入讀REACH的學員不限於本地,也有來自國外的弟兄姊妹,因著對亞洲宣教的負擔而投身其中,接受相關的培訓,向未信主的亞洲人傳福音。REACH選上台灣,是因為台灣的宗教信仰相對自由,盼望台灣成為宣教平台與跳板,讓學員體驗宣教,透過門訓預備自己並反思如何前往更敏感的國家服事。當學員完成訓練後,可以選擇接受OM或其他差會差派。OM能夠提供100個國家的服事工場,也提供其他相關的宣教訓練。OM重視教會的遮蓋,所有宣教士必需經教會同意才會差派出去。自南非REACH成立以來,已經差派超過3,000名宣教士。

  Hardus重申,台灣REACH提供跨文化訓練,目的是要興起更多宣教士。興起100位「消防員」,遠比孤身一人撲火有效,REACH的工作就是要喚醒消防員來撲火,喚醒弟兄姊妹看見大使命,然後出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亞洲充滿了機會,第一代基督徒也比較多,願意付上代價,委身於跟隨基督的腳蹤,例如在信仰上,多多少少已受過家人的逼迫。台灣REACH盼望動員教會來動員宣教,每星期都跟本地教會連結。

  台灣REACH門訓中心的現址是由基督徒企業主奉獻,並於今年1月舉行簽約儀式,土地逾千坪,將建造3層高的教學大樓,現正申請建築執照。門訓課程有8位不同國籍的人參加,包括南非、美國、德國及新加坡等等,報名將於7月5日截止,Hardus夫婦也正在幫助5位學員找住處。

  禱告焦點:
  1. 為台灣踏入跨文化宣教禱告,求主幫助台灣教會投身於宣教行列,差派更多人出去,得著萬民。
  2. 求主祝福並供應「台灣REACH」的跨文化門訓工作,帶領更多導師及學生參與服事,並與台灣及亞洲教會建立美好的連結,動員宣教。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以色列現場3》〈願耶和華賜福給你〉歌聲迴盪人質廣場 以色列民眾感動落淚 牧者祈願傷痛中有盼望 (基督教論壇報)
逝世:林治平教授,台灣的「傻瓜一世」透過兼收並蓄的事工分享「宇宙之光」 (Christianity Today)
原音有你音樂市集 北海岸九校齊聚真理大學 (教會公報)
客家宣教策略研討會 發展符合處境的事工 (教會公報)
南中青年牧養與宣教研討 跨框架攜手共築新視野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