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花蓮四〇三地震災後重建 基督教救助協會展開七項計畫 |
|
(2024年04月21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0
|
|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邱國榮整理報導】截至2024年4月17日,花蓮四〇三地震已造成16人死亡、1155人受傷,還有3人失聯的悲劇。基督教救助協會投入救援,於4月7日結束第一階段的緊急救援工作,並迅速轉入災後重建階段。救助協會表示,目前正積極調查災區需求及募集調度資源,4月17日啟動七項災後重建計畫,以應對災區居民的迫切需求,包括提供受災嚴重的家庭家具補助、部落水塔或電視重置補助、受災戶慰問金、急難救助金補助、受災戶食物包救助、心靈關懷與志工訓練,以及受災服務據點修繕等。
根據救助協會的資料,四〇三震災導致全國42棟建築物、超過500戶房舍被列為紅單警示,其中花蓮32件、台北2件、桃園4件、新北4件,另有70棟建築物被判為黃單列管。預估超過1500戶住家受到紅黃單列管,直接影響超過5000人,屋損與財物損失則難以估算。
對於花蓮原鄉部落的需求,救助協會特別關注水塔或電視重置補助計畫。截至4月16日,共收到37座水塔和55台電視的申請。儘管面臨建材短缺的挑戰,救助協會仍努力調動資源,於13日成功調配第一批水塔共24座,與50台電視一同送至花蓮倉庫,隨後運送至受災部落。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也引起關注。救助協會花蓮地區辦事處主任陳芳瑜在災後第12天前往崇德村Truku(太魯閣)中會Kumu(谷牧紀念)教會,教會牧師Lituk Karaw(邱美珠)敘述村民潘淑華被困在九曲洞三天兩夜的經過。潘淑華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的清潔員,地震當時正騎車至工作地點附近,在災情發生前及時進入隧道避難。潘淑華與晶英酒店的員工和觀光客一同被困在隧道內,在受困期間,她不僅鼓舞眾人振作,也利用工具間裡的物資為傷者做簡易包紮,並烹煮食物。
Lituk Karaw轉述潘淑華當時說的話:「我鼓勵大家別害怕,一定會有救援到來,所以我們必須保持士氣高昂,飲飽食足,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第一天,她煮了麵條與蛋,晚上則利用帆布與紙箱供眾人取暖。隨後麵條與蛋用完,她又用豆漿粉加燕麥提供眾人營養。等到第三天,救援隊伍抵達,所有人終獲救,被安全帶到流芳橋,再搭車前往安全地區。
然而,回到家後,潘淑華卻面臨新的挑戰。Lituk Karaw表示,潘淑華在20多年前離婚,如今獨力照顧67歲罹患嚴重糖尿病的哥哥,還有受傷的妹妹。她因為地震失去了工作,一家三口未來的生計沒有著落。
救助協會得知後即啟動救助計畫,前往探訪潘淑華,贈予她2萬4000元救助金,暫時舒緩她們的生計壓力。未來協會將繼續關注受災者的需求,並提供必要的援助,幫助他們重新站起。
救助協會「0403花蓮震災重建計畫」目前預計進行的方案如下:
一﹑重災戶家具補助:與花蓮縣社會處合作,針對此次震災中受創的紅黃單住戶,家中若有12歲以下或65歲以上長者,其安置處所(租賃或政府提供之中繼屋)有家具需求者,可提供部分家具新品補助,包括沙發、餐桌椅、床鋪等。
二、原鄉部落水塔或電視重置補助:此次花蓮地區部分原住民部落因水塔、電視損毀,導致無水可用,也無法透過電視取得訊息,影響正常生活作息。預計補助4月30前家中有年滿55歲長者的原住民受災家庭,重置一噸白鐵水塔或43吋電視(擇一補助)。
三、受災戶慰問金:針對紅黃單的收災戶,提供每戶3000元的關懷慰問金(或賣場禮券)。
四、受災服務據點修繕:針對花東地區因地震導致1919服務中心會堂或宿舍受損而無力負擔修繕費用者,提供一次性1至3萬元的補助。
五、急難救助金補助:針對因震災導致生活陷入困境之家庭(不限房屋收損者),提供2萬4000元之急難救助金補助。
六、受災戶食物包救助:所有受災家庭含非重災戶,可透過在地1919服務中心申請市值約3000元的「暖廚家味食物包」,每兩個月一次,一年共六次。
七﹑心靈關懷與志工訓練:花蓮市美崙地區的居民六年內經歷兩次大型地震摧殘,除有形財產損失外,更承受巨大心理壓力,不少人因此嚴重失眠,甚至罹患創傷症候群(PTSD)。因此協會預計在2024年底前,舉辦數場災區居民與志工的安心團體或心靈關懷志工訓練,以紓解災民心理壓力,並提升志工陪伴受災者的能力。
|
新聞照片:
|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
|
|
|
|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