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調查:15%恆常返教會大專信徒曾想離堂 |
|
(2024年04月12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0
|
|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經過幾年疫情後復常,教會與信徒的狀況有甚麼變化?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於去年暑假進行「香港大專信徒信仰狀況調查」,發現受訪的399位大專基督徒中,有九成恆常參與堂會聚會,其中15%曾有離堂意願。
調查收集的問卷來自40多間教會堂會,當中90%的大專信徒穩定參與堂會聚會。當中顯示有15%恆常參與堂會的信徒,曾經有離開自身堂會的想法,即或信仰狀況理想,信徒也曾出現離堂的念頭。撇除移民因素,調查發現青年離堂的原因包括:在堂會內受傷害、與朋輩關係不好、忙做兼職及工作、因社會運動對堂會失望、學業壓力。
調查發現,有離堂想法與沒有離堂想法的信徒,他們對堂會的觀感有顯著差異,簡單可以分為三類:「我與堂會在信仰及生活方面關係密切」、「堂會的教導、活動、和事奉有所缺失」及「堂會胸懷世界,關心社會和政治」。第一和第三類,有離堂想法的人較傾向不同意;至於第二類,有意離堂者則傾向同意。
發佈會上,FES總幹事蔣文忠指出,當信徒認為堂會出現以上情況,便開始產生離堂的想法,因此堂會需要檢視如何減少缺失,或提高對社會的關心。他從整個調查分析,指以上第一、二個原因最為關鍵,這幫助我們思考如何面對這些問題,並藉此認識堂會牧者與大專生之間的差距,彼此了解心底的想法。
現時在香港中文大學基督徒團契擔任團長的海寶,在其後的研討會裡分享自己的離堂經歷。
她過去在一間約五十人的堂會成長,她回顧當時信徒全民皆兵,盡力去事奉,自己也擔任青少年導師,參與中學生外展、在青少年崇拜服侍。但牧者面對弟兄姊妹在事奉上的錯漏,往往予以責備。漸漸地,她害怕自己做錯,心底裡的情緒也沒有適當地消化及梳理。這個感受在教會沒有得到重視,反而在難於分享的環境下,自己不知如何是好。同時,面對忙碌的事奉,堂會也未有提供合適的裝備,信徒甚至很少查考聖經。
海寶憶述堂會曾有傳道人離開,連同不少弟兄姊妹相繼離開,但牧者卻以責備的口吻指斥離開的人不對。每當聽到牧者的表達,她只能將憤怒的情緒遏抑,即或自己勇於提出感受,他人的回應往往讓她感到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拒絕,觸發她決定離開成長的堂會。她指出這個離堂的過程既有疲倦,也有憤怒,亦有不捨得,甚至情緒本身也讓她感到疲倦。
海寶形容離堂經歷好像「少年的出埃及」,是種釋放。過去在堂會生活感到的倦怠,離堂後再沒有出現。畢業後,她將離開大學的團契,對於會否重新回到堂會,她感到掙扎。既要作為新朋友融入群體,也需要摸索新的堂會文化,這一切仍然讓她想起那疲倦的經歷。「神一定會帶我返教會?我沒有答案......這在信仰上(夾雜)很混亂的事情,但這正是這個狀態的我。」
FES大專部署理主任謝建邦指出不少大專生離開堂會,是在信仰上有掙扎與懷疑。他們可能對堂會失望,也可能是對自己的生命有所要求,期望自己的生命有所堅持。儘管堅持的事情未必都與信仰有關,但這份堅持也是基督教的關懷所在。這樣離堂並非不信,只是肉身不參與堂會,而生命掙扎正是信仰的痕跡,也正在活出基督徒的見證。
|
新聞照片:
|
|
|
|
|
|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