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6月29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巴裔牧師阿瓦德:以哈戰爭喪生者是真實的人
籲信徒不能當甚麼也沒發生,將頭埋在沙土
(2024年02月20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以哈戰爭由去年十月起,至今仍未止息。現居美國的巴勒斯坦裔牧師亞歷斯阿瓦德(Alex Awad)上週訪港數天,在昨天(二月十九日)的「巴勒斯坦牧師看以哈戰爭」講座上,他分享以哈戰爭的實況。他期望香港基督徒不要將頭埋在沙土,當作甚麼也沒發生,卻要像好撒瑪利亞人般幫助受傷的人,並為戰爭禱告,及呼籲停火。

阿瓦德指,二月十二日是以哈戰爭開始後的第一百廿九日,至當天已有超過一萬二千名加沙兒童被殺,即每天有約一百名兒童遭殺害。數以千計的加沙人失蹤,至今約有三萬加沙人在戰爭中死亡,六萬八千人受傷;在以色列亦有一千一百多人死亡。同時,至少三百名醫生及八十多名巴勒斯坦記者在戰爭中喪生。「這些不是單單數字,而是真真實實的人。他們對未來有期盼,但他們的夢,隨著他們一同消失。」

自去年十月七日戰爭開始,當地教會無法舉行主日崇拜,但教堂成為了人民的避難所。阿瓦德認識有一位在加沙教會當司琴的姊妹,本來到教堂避難,後來打算離開教堂看看自己的家有沒有被轟炸,但一踏出教堂門口,就被狙擊手射殺。其他人本想幫忙,但當時仍有士兵在射擊,最終那位姊妹血流不止,當場死亡。「她是一位很普通、愛主、在教會做司琴的姊妹,但卻無辜被殺。」

現在巴勒斯坦的情況,阿瓦德認為就像聖經中有個人落在強盜手上,被打、被丟下,但他期望基督徒不要像祭司和利未人,看見那人卻離去,而要像好撒瑪利亞人般幫助他。「作為基督徒不能將頭埋在沙土,當作甚麼也沒發生。」面對這些死亡數字,他希望基督徒能祈禱,甚至呼籲停火。若日後戰爭停止,他建議信徒前往加沙或西岸地帶,了解當地實際情況,並且將加沙的情況告訴更多人。

世界上有很多不公的事發生,例如在加沙所發生的暴行,情況好像被黑暗籠罩。但阿瓦德指,聖經教導我們:黑暗和邪惡不會永存,就如耶穌受難之後會復活,「加沙會有『復活』的一天」。阿瓦德引用彌六8及詩一○六3,期望基督徒能追求公義,這樣也能幫助以巴兩地的人民。

哈馬斯發動襲擊:反對加沙地帶長期封鎖

阿瓦德分析,哈馬斯組織之所以會發動襲擊,有三大原因,其一是以色列封鎖加沙地帶長達十六年,若得不到以色列政府批准,沒有人可離開那裡,這使加沙人民猶如活於牢獄之中。阿瓦德認為去年十月七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攻擊,是表達憤怒的做法。他強調不贊同哈馬斯的做法,認為基督徒均反對殺戮行為;但另一方面他明白「任何人長期受壓迫,難免會反抗」。他又將情況比喻成有外太空生物圍困香港島十六年,期間居民不能與任何人來往,相信香港人也會感到受壓並且作出反抗。

另一因素是西岸地帶永無休止地被非法佔領。阿瓦德引述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的說法,指哈馬斯發動襲擊,是因巴勒斯坦人已忍受了五十六年令人窒息的佔領行為。第三個原因為,阿克薩清真寺面臨威脅。猶太人想拆掉清真寺,興建第三聖殿,故導致戰爭發生。

阿瓦德曾建議哈馬斯領袖採取非暴力路線

此外,還有多種因素導致促成今天的以哈衝突。以巴兩方在一九四八年已就土地問題產生衝突,阿瓦德指,基督徒主要受基督教錫安主義影響,認為猶太人是上帝選民,以色列是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使他們覺得在這地做甚麼都可以。而一九一七年的《貝爾福宣言》為以色列國誕生而鋪路,宣言列明英國政府支持錫安主義者在巴勒斯坦內成立一個猶太家園。

另外,阿瓦德指第一任以色列總理大衛本古里安提到,當他們建國後,會捨棄分割方案,佔領整個巴勒斯坦。他更揚言,「要透過恐怖手段、行刺、威嚇、土地充公、切斷所有公共資源,使加利利境內的阿拉伯人一個不留。」(編按:此處指的阿拉伯人,即聚居當地數百年、說阿拉伯語的人。)一九九三年的《奧斯陸協議》指,巴勒斯坦在五年內會正式建立國家,但以色列卻在巴勒斯坦地建設定居點,使當時協議至今未能實現。阿瓦德相信,若當時實行《奧斯陸協議》,讓巴勒斯坦人建國,便不會有哈馬斯出現。他指自己曾與哈馬斯領袖見面,建議他們採取非暴力路線,但他們不同意。

有穿著深藍色外套的中年與會者在發問時語氣頗為激動,指阿瓦德的說法不完全正確,例如他引述以色列總理的說法,跟媒體報道的並不一樣;又指加沙在被封鎖的情況下,全部人民自二○○五年已離開當地,故人民非長期被囚困。此外,與會者指,阿瓦德沒有提及哈馬斯的憲章:要消滅以色列,並從地中海到約旦河西岸(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的土地上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由伊斯蘭教法治理的國家;又提到兩國方案其實也被哈馬斯否決,而不是阿瓦德指只有以方反對。他補充,根據阿瓦德的說法,哈馬斯因被長期壓制而發動襲擊;按同一原則,以色列被挑釁、也有人民被殺,因此以方「無可能停手」。他贊同阿瓦德呼籲停火的做法,但認為停火條件是要歸還所有以色列人質,以及哈馬斯立即投降。

阿瓦德則建議他到耶路撒冷了解實況,看看以色列在西岸地帶所建設的定居點,及巴勒斯坦建設的圍牆。他強調並不認同哈馬斯的暴力行為,作為上帝子民應追求公義,為巴勒斯坦爭取公義,同時其實也在為以色列人爭取公義。

伯特利神學院榮休院長陸輝牧師引用經文,從數方面作出回應。他指,對基督徒來說,會覺得今天以色列應要奪回領土,但忘記得到領土需要遵守上帝的誡命和律法、行公義。

就土地方面,他引用申十一8-17,指土地是上帝應許賜予,並強調擁有土地的條件是遵守誡命,並需要倚靠上帝。他又認為,「加沙不是以色列的疆土」,是昔日非利士人居住的地方。關於公義方面,陸輝引用耶七5-7,指在以色列歷史中,先知也強調不能欺壓寄居者和孤兒寡婦、不流無辜人的血等,否則上帝會審判——這使當時的以色列亡國。

是次講座由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華人基督徒聖地和平網絡合辦,於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舉行,約有一百二十人出席。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以色列下定決心在拉法展開行動並營救人質 (基督教論壇報)
《好撒瑪利亞人行動》苦難大海中的幸福之島 — 尼科波爾的最新消息 (基督教論壇報)
上帝在乎我們的工作,因為祂在乎我們 (Christianity Today)
路竹、愛農、民族教會學青生活營 增進理解凝聚信仰 (教會公報)
台北原住民大專推行牧作事工 用木雕走文創宣教之路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