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串聯貼紙 6月29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位格與共融:再思AI浪潮中的教牧事奉
(2023年12月20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記者趙錦漢線上報導】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簡稱禧年)於11月4日舉行「ChatGPT來了—AI時代的挑戰與因應之道」研討會,由中華信義神學院院長陳冠賢主講:「位格與共融:再思AI浪潮中的教牧事奉」。

陳冠賢院長分析在AI浪潮背後,都與社會文化脈絡有關。在更早之前,AI已經有其他系統或初期模型的發展,而不是憑空出現的科技產物。威吉曼(Judy Wajcman)的著作《縮時社會:奪回遭科技控制的快轉人生》給人的感想是:「沒有最快,只有更快。」社會彷彿可以因著速度,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可是隨著速度加快,工作也變多。速度變快似乎可以節省時間,但騰出來的時間要處理更多工作,並且要同步多工,而這些工作往往都要擠出更多時間來預備,時間變相減少。社會崇拜速度,AI發展也會加強人類以速度為本的價值觀。

科技與親密關係

特克(Sherry Turkle)在《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提到,人類一方面仰賴科技來建立關係,同時又倚賴科技,免受關係的侵擾。人們透過科技來建立人造的親密關係、對話關係及關懷,例如電子寵物、智慧助理及照護機器人等等。

特克也提到,科技造成貌似交流的相互連結。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大家同桌吃飯,卻各自滑手機,意味著大家看似有連結,卻沒有實際交流。因著科技發展,大家同步多工,在遠端交流的同時,也忙於別的工作。因此,使用AI的人,會不會被數位資本主義馴服?一方面仰賴科技建立關係,同時又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AI浪潮的發展,究竟會克服還是強化這種若即若離的人際關係?

再思位格與共融

按照基督教的信仰告白,認信三一神位格共有兩方面:對內三一神的神聖位格共融,對外則是神聖三一的工作包括創造、救贖及成聖,就是祂與受造界的共融。不管對內對外,神聖三一都指向關係。

按照AI的脈絡,將來可能會朝著情緒及意志等方向發展,教牧事奉要重拾位格性。雖然AI可以產生禱告、佈道及主日信息,理性分析能力強大,也可以模擬人的感受,甚至作決定,但它並不是位格者。唯有神聖三一位格者能夠創造位格者,就是人類。而人類也只因透過神所賦予的生育能力,產生位格者,卻沒辦法創造位格者。

教牧事奉必需這份位格關係,比如弟兄姊妹服事鄰舍,是因為受神聖位格者使用,來服事另一位格者。雖然AI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似乎越來機械化、工具化,忽略了位格者以關係為本的特徵。

教牧事奉也要重視共融。正如剛才提到,科技帶來人際關係的矛盾,人類既想建立關係,又要逃避關係。身為牧者,要不斷提醒自己:並不只是完成教牧事奉任務,而是在弟兄姊妹的共融關係中服事,並與神的共融關係中敬愛祂,接受祂的差遣服事別人。這份共融也指向永恆,如同《使徒信經》認信基督徒將來復活、得永生,與神建立永恆的共融關係。

陳冠賢院長最後表示,雖然不清楚AI以後的發展,但依據社會文化脈絡,基督徒可以多留意當中的影響,透過信仰價值觀來分辨,並尋求從上頭而來的智慧,如何與AI共存。

禱告焦點:
  1. 求主帶領牧者回歸共融,以關係為本的來事奉上帝及羊群。
  2. 求主帶領AI未來的發展,並引導人們反思以速度為本的價值觀是否合神心意,活出祂的位格。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為尊重基督信仰 印尼官方明年改以印尼語稱耶穌不再用阿拉伯語 (基督教論壇報)
空英和天韻歡慶聖誕音樂會 「The Greatest Story」史上最偉大的故事 北桃竹五場近萬人參加 (基督教論壇報)
黑暗之外是光明 (Christianity Today)
路竹小作踩街報佳音 分享聖誕喜樂與溫馨 (教會公報)
彰基捐贈500萬元 助力興大改善偏鄉醫療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