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浸信教會女傳道會一○五週年
潘怡蓉:「款待」是同行關鍵
(2023年11月15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香港浸信教會女傳道會今年成立一○五週年,該會趁機舉辦一年期的靈命塑造運動,並於十一月十一日舉行感恩聚會暨慶祝一○五週年的活動,邀得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潘怡蓉博士分享,福音證主協會總幹事馮肇熙亦有出席。

潘怡蓉以「連結同行:與神、與己與人」為題分享時,以自己多年來的教會團契生活,勉勵在場人士彼此同行。她形容自己一直在團契中成長,儘管當中摻雜恩恩怨怨,但彼此仍是同行者。她強調,款待是同行的關鍵,並以家人、丈夫作比喻指,即使是家人,在不同人生階段、環境,性情、關係都會轉變,「在人生的旅程中,有時(一起)行得好,有時變成仇敵」。

她指身邊每個人都是同行者,「基督將他們放在我們身邊,我們只有一個責任……像款待耶穌一樣,善待他們,將最好的給他們。」她又表示,自己來港接近十年,一四至一九年間這城市有不少令她心酸的事,但這幾年裡遇到的小人物、小事件,都有許多令人感動的美麗故事。她深信神藉著香港這處境塑造信徒,並強調神在新時代會用新的方式彰顯其國度。

與社會同行 相信神國仍在彰顯

對於香港過去幾年經歷種種的社會創傷,教會又可如何與社會同行?潘怡蓉於會後接受本報訪問表示,應將生命、這片土地開放給上帝,聆聽上帝有甚麼說話跟我們說、要我們如何在這裡服侍上帝。「當(面對)一些事情與我們所期待的不同,或令我們失望的結果或事件,(我們)仍能信得過上帝?人的無助不可攔阻上帝更深層的祝福。(要)信得過祂的國度仍在這裡彰顯,只是我們不太明白,(所以)等候相當重要。」

她勉勵信徒要有屬靈的眼睛看見神在工作。她表示,過去幾年與不同的人接觸、同行,令她釋然、喜悅,皆因這幾年看到許多人在這片地土上努力,令她深深感受到上帝為香港留下一些人。她直言,雖然有時不知道他們在哪,但每當她渴求看見時,神便讓她接觸到這些生命。

潘怡蓉又提到,近年自己退到第二線服事教會,為的是鼓勵神所揀選的第二代人去承傳。「一個年代的人,只要願意謙卑、願意配合神,甚麼位置都不重要。一切未必可重回到以前,但新的局面......正正這個時候,應該支持新一代、神在這十年培育出來的領袖。前輩也好、後輩也好,大家可一起同行,到某個階段神便會扭轉局面。」

整理過去 塑造教會未來

在是次女傳道會的屬靈塑造運動,參與者一同閱讀美國屬靈導師莎崙布朗(Sharon Brown)所著的《穿上輕裝去朝聖》(Sensible Shoes: A Story about the Spiritual Journey)。福音證主協會則為運動提供專業協助,包括聯絡作者、翻譯閱讀指引等。馮肇熙會後接受本報訪問表示,像女傳道會是次以靈命塑造方式,透過整理個人生命去塑造教會的未來,有助現今香港教會思考如何應對轉變。

他解釋,成長的其中一個關鍵在於能否整理過去。他覆述潘怡蓉台上提及過去十年的經歷,指她看到香港許多不同的處境,從另一個角度整理事件,成就了一些人的生命成長改變,甚至是她個人的服侍和教學。他認為這不是事情成功與否的問題,而是能否看到上帝的手在這時代裡仍在工作,強調「這眼光很重要」。

他又表示,「許多事情、事務(如數字一般)是客觀的,但背後又能否見到上帝在個人身上工作、在身邊的群體工作,以至對教會工作?如此數算教會的恩典便更豐富……正如Annie師母(潘怡蓉)提到自己老家的教會充斥著不同的恩怨情仇,但就是這樣『攬埋一齊』繼續成長,這就是教會。」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2023台北研經培靈會》 超前部署的宣教:約拿的誠實豆沙包 (台灣國度復興報)
美、泰開放負面效應引以為鑑 黃明鎮牧師談開放大麻:「危害難計!」 (基督教論壇報)
高雄牧者與市府團隊齊慶感恩節 楊錫儒牧師接任高福盟理事長履新 盼各方連結、加速推動城市福音化 (基督教論壇報)
在靜默中找回你的發言權 (Christianity Today)
加薩正教文化中心遭以國轟炸 WCC籲停止傷害無辜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