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跨代同行須先轉向神
黃若娟:尊榮上一代 與下一代坦誠分享
(2023年09月7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不少堂會均出現年輕人流失情況,如何可培育年輕一代,實踐跨代同行,並擴展教會人才庫?前天梯使團總幹事、現任「榮耀啟航」團隊負責人黃若娟傳道早前在工作坊上分享跨代同行的經驗。她提到,實踐跨代同行,要自己先尋求神,由自我中心轉向以神為中心;並且要尊榮上一代,再與下一代同行。

黃若娟在十多年前參與「回家運動」(Homecoming Movement),其後聖靈感動,她領受呼召。當時她受兩段經文啟發:路一16-17及瑪四5-6,察覺到在末後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是一個跨代的轉向。

她指當年參與「回家運動」,不同聚會使參加者彼此互動和一同禱告,經歷到主的真實。其中在圍村的多代長老、父老、牧師彼此轉向,進入真實的關係及復和,並且轉向神。不同經歷驅使她推行跨代同行,她強調,不是受疫情、社運而啟發。

需要體驗再配合神學反思

跨代同行需要「體驗—神學反思—實踐—整合」,黃若娟指,過程中四個階段不斷重複。關鍵包括:一、核心轉移,生命主軸由自我中心轉向以神為中心;二、回歸本位:認清作為神子女的身份,有著與神立約的關係,亦有使命要滿足父神的心;三、每個肢體成為合用的器皿,在聖靈更新中成為「對」的人;在基督身體、在恩賜配搭中在對的位置;在生命中展現與神與人同行的關係;四、家的建立與傳承,體驗神的權柄與治理。

她以五旬節聖潔會筲箕灣堂為例。該堂打算進行更新改革,時任堂主任就邀請黃若娟到堂會做教練,與堂主任、兩位年輕傳道、中生代牧職深度同行,裝備信徒。他們集體尋求神,並拆掉教會一些舊框架,學校的福音工作就神奇地開展。在2017年至2022年,35歲以上同工數目雖然下跌,但35歲以下卻倍增;大專生、中學生及兒童聚會由71人上升143人。「教會呢個器皿有幾成熟呢?……除咗數字之外,成熟度(maturity)都要增長……maturity就係唔怕衝突,願意對質、彼此相待、『對付』自己……」

黃若娟亦有分享下一代同行的經歷。她陪伴其中一個同行對象A(化名)十七年,A由本來是同性戀者,後來經歷醫治、回轉、與異性結婚、生孩子,後來更在院校中推展福音工作,並請黃若娟教她如何與其他人同行。

黃若娟與人同行會設界線,例如要對方生命開放透明,坦誠分享而不須怕錯;初兩年會調整步伐,看看彼此是否願意繼續同行;要求每個月見面,並且要祈禱,一起尋求神。她補充,這些只是她與人同行的做法,每個人都不一定一樣。這種同行方式可能與門徒訓練相似,但門徒訓練關係不一定如此緊密。

黃若娟說,跨代同行最大挑戰是先要反思自己如何與神同行,之後能否懷著感激的心尊榮上一代,並與下一代同行。因為有時人會「推(要求)主工作」,而沒有順服;有時也沒有由衷地欣賞上一代。

有堂會牧者提到該堂沒有年輕人主動想與牧者同行,問及可如何跟他們同行。黃若娟鼓勵該牧者先與個別一、兩位青少年同行,彼此討論對聖經的看法,在衝突時不能逃避,有時是像拍拖般要「追」年輕人。

是次工作坊為福音證主協會主辦的「教牧領導力發展日」活動之一,於九月二十日舉行。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2023全國群鷹會-南投》第1場 群鷹會的異象 (台灣國度復興報)
德州教會實驗AI生成主日崇拜服事 牧者:仍須有人力親為 (基督教論壇報)
當阿波羅遇見嫦娥 (Christianity Today)
眾心傳愛 切膚之愛基金會中秋關懷弱勢 (教會公報)
篤信64年異教徒因協助建堂而信主、做異夢,70歲持續傳福音!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