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循道衞理爭議下追思袁天佑
盧龍光咽哽說袁牧生命中的痛
(2023年09月03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袁天佑牧師於七月十五日因急性腦出血逝世,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牧師部九月二日為其舉辦追思禮拜,惟家屬一直反對教會為袁天佑辦追思聚會。禮拜期間,前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盧龍光牧師指出袁天佑「生命中的痛」與其事奉有關,提及袁天佑過往曾因迫於壓力要聘請袁陳錦美師母成為堂區宣教師,而被短暫停職;而其患癌期間,沒有被家人邀請回家養病。

在追思環節中,盧龍光說,追思禮拜之所以舉行,是因袁天佑是循道衛理「大家庭」的一員,各人對其離世感到哀思懷念,而非為了「歌功頌德」,也非「行禮如儀」,「我們不會因他被當權者攻擊而割席;亦不需要因他被人稱讚,而分享他的光環。」他又指,當晚他追思的不是袁天佑的優點、貢獻,而是「生命中的痛」,而這痛是與其事奉有關。

一九九○年袁天佑爭取調派北角衛理堂(下稱北衛)擔任主任牧師。盧龍光指,原因是袁陳錦美師母於七、八十年代曾是北衛的宣教師,在任時觀察到北衛的問題,希望幫助北衛革新,於是十年後鼓勵袁天佑調派北衛。

盧龍光覺得不合適,惟袁天佑從英國打長途電話表示心願,便只好同意。然而,袁天佑在北衛事奉期間,卻「發生了許多事」,包括「年輕人以世俗手法操控堂區代表選舉、排斥年長堂區領袖」,資深領袖亦以同樣手法「重奪堂會控制權」, 令到「教會不像教會」。

盧龍光表示,當時就此情況與袁天佑商討,感受到其無奈與傷痛,及其對此無能為力。他又指,袁天佑在為了讓袁陳錦美師母正式成為堂區宣教師的壓力下,甚至冒著被紀律的風險,違反宗派的師母不可與牧師受聘於同一堂會的原則,而通過聘請。

當時為總議會書記的盧龍光與時任會長李炳光,曾力勸袁天佑以其他方式聘請,惟袁天佑「不發一言」,於是二人惟有收回袁天佑的印信、鎖匙,但告知袁天佑若改變決定,便可馬上復職。其後一天,袁天佑改變決定並即時復職。 「(袁天佑)明知故犯,受到教會短暫的紀律,你可以想像他有多痛呢?夾在教會的辦事程序原則,和師母要以自己的方式事奉之間,他的困擾是何等的大?」

二○一二年袁天佑當選為循道衛理聯會教會會長。盧龍光指,當時袁陳錦美「堅定反對」,但「天佑確認這是上帝的揀選和教會的託負,因此不時離家出走,表示決心。」他又指,袁天佑擔任會長兩年後就「被要求辭職」,但仍然堅持。「在三年的會長任期,他所受的壓力和痛,實難以為外人道」,盧龍光哽咽地說。會長任期結束後,袁天佑亦嘗試申請延期退休,惟被「要求立刻退休」,於是只好收回申請。

盧龍光繼續哽咽說,袁天佑患癌期間,沒有被家人邀請回家養病,交到酒店的緊急聯絡人資料是循道衛理聯會教會的總幹事、其針藥亦是儲藏在總議會辦公室的冰箱。「我們可否體會到他一生是以教會為家的事實?而又體會到他的痛......其實過往這二三十年,不少知情的弟兄姐妹為天佑的痛而傷痛,但沒辦法表達,一直被壓抑。」

翁偉業:相信袁天佑希望大家和睦

前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總幹事翁偉業透過錄影分享,提及最近發現石廠陳諏建築公司負責人陳希和及禮賢會的陳希睦牧師原來是兩兄弟,都是陳諏的兒子。他慨嘆或許陳諏一生周旋於牧者死後立碑的問題,「見盡基督徒死後家屬那些(爭鬥)事」,於是才將兩位兒子改名為「希和」、「希睦」,「希望兩個仔和睦」。他認為,袁天佑在其著作中所說的合一,與陳諏的想法一致,「天佑,我希望你也是希望我們和睦。」

基督教協進會前總幹事蒲錦昌牧師透過錄影分享,形容袁天佑沉實、沒架子、願意聆聽、情緒穩定、做事不會好高騖遠,有合一精神,不只關心教會的事,亦關心社會的事。二○一一至一五年袁天佑擔任協進會主席,蒲錦昌憶述那時香港社會及教會都充斥很多爭議,而袁天佑會與同工商量如何解決,不會因為身為主席,便要人接受其立場。

二○一四年社運期間袁天佑開放香港堂,令部份會友出現怨言。循道衛理聯會教會信徒領袖吳曾婉梨義務教士指出,當時不少年輕人陷入困境,袁天佑會去安慰並提供協助,不少家庭對此其實心存感謝;而對袁天佑產生負面情緒的教友,其情緒在袁天佑退休後亦已止息,「因上帝的愛讓我們復和。」

林津:為主走窄路波折更多

在信息環節,現任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林津牧師引用創廿八13-15,指雖然雅各得到上帝必定保佑的應許,但其往後人生仍有很多波折;而信徒的道路同樣亦不只有順境,甚至因著「為主走上窄路」而遇上的困難,會比未信者的更多。然而,上帝應許了會與信徒同在,讓信徒在困難之中可以忍受得著,過程中亦讓信徒學習謙卑依靠,從而經驗到上帝的奇妙大愛。他指,在袁天佑生命上,能實實在在看見上帝的眷佑,亦看見其靠著上帝面對困難挑戰,從沒聽過其灰心失望、怨天尤人,值得每人好好學習。

他引用創廿八20-22,指雅各所重視的並非世上的財寶或個人成就,而是平安回到父家,為此願意獻上所有,盡力建立上帝的殿。他指,袁天佑過往的事奉也是毫無保留,亦可能因此而令身體出現毛病,但即使如此也沒有選擇過較輕鬆的生活,甚至患癌期間仍願出席一些會議和典禮,繼續講道寫作、關心同工和會友,亦與同工會友分享其病況。

他又提到,袁天佑在社運期間開放香港堂讓有需要人士休息,充份活出上帝無私分享的精神。雖此舉曾引起誤會,以為是出於政治立場,但袁天佑其實十分謙和,從不會強迫人接受其政治立場,故開放堂會的舉動確實出於對人的憐愛。他勉勵指,當盡力實踐上帝心意時縱使被誤解、反對,但都要清楚自己在做甚麼,並靠主堅持。

參與者:追思權利並非只屬某些人

參與當晚追思禮拜的鄧先生表示,禮拜完結後的心情是感恩,因可以在當中表達到對袁天佑的懷念,「我珍惜同袁牧師嘅關係」;大會是次的安排亦恰當。他又指,對於和袁天佑的關係,每個人有自己的體會,追思的權利亦並非「只屬某啲人」。

追思禮拜於九月二日晚上八時,在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國際禮拜堂正堂現場舉行,現場不設會眾及公眾席。據本報記者現場門外觀察,除了循道衞理的牧師外,出席者包括本地宗派領袖、基督教協進會代表、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代表、神學老師及關心社會的教牧等。

整個追思禮拜會直播到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九龍堂、安素堂及觀塘堂。在香港堂的直播站,約有一百二十人出席。據悉,九龍堂的直播則有約八十人出席。

家屬對教會堅持辦追思禮感無奈

聚會前一天,袁天佑二子袁健恩在FB發文,寫出七月四日父親向他交代的遺願,包括:只通知家人親戚、簡單祈禱後做火化、後通知教會和不用辦公開聚會;保護母親、「睇住」哥哥;還有是關於另一牧師,袁天佑請兒子如有需要就替其做證。袁健恩表示,袁天佑的想法是不希望某些人在其安息禮拜上發言,又不想交代,便不如不辦公開聚會,免卻紛爭。有關最後一個遺願,袁健恩透露是有關教會低調處理了一位牧師的錯,因此袁天佑不希望那人在其安息禮拜上說話。袁健恩說袁天佑給他第三個任務就是如果涉事者再犯,袁健恩可代袁天佑為一件舊事作證。他對教會堅持辦追思禮拜感到無奈,並向袁天佑道歉,指不能完成其託付。

袁陳錦美師母亦在追思禮拜後在FB發文指某人「厚顏無恥」,還上台為袁天佑說話。他說袁天佑人生一件大錯就是無即時陪伴受害者報警,又指這並非《明報》記錄的事(編按:《明報》五年前揭露盧龍光曾在教會內被投訴性騷擾成立。有關裁決後來被推翻。)。她又在FB留言回應,袁天佑所說的是另一事件。「有膽識性騷人,怎會沒有這個膽色繼續上台自辯吹噓?」她說,會出席聚會的人「已經願意坐定定聽乜都照單全收喇」,又指「清潔的心 自知者明」。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台灣聖經公會新任總幹事鍾淑惠牧師颱風天就職 盼各年齡層都有一本讀得懂的聖經領信耶穌 (基督教論壇報)
追憶邱志健牧師服事榜樣 黃亮宇牧師:他謙和低調的「老二哲學」 反而被神抬起重用 (基督教論壇報)
提高女性地位無須犧牲家庭 (Christianity Today)
【普世事工紀念主日】越在地,越普世:世界傳道會參訪四教會,認識在地事工 (教會公報)
百年「超級藍月」就在今天!什麼是天上徵兆最重要的諭示?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