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串聯貼紙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感恩的心能改變我們的渴望
(2023年07月12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近年來,「感恩的心」成為人人熱烈討論的話題。

自2005年以來,在正向心理學家羅伯特·埃蒙斯(Robert Emmons)的著作引起一股風潮後,一整個「研究感恩」的產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許多研究計畫、學術期刊、參考文獻、書籍和專題 專書都投入研究這個主題。還有數百種期刊、手機應用程式和播客都在提供實用的建議,教導人們如何過著感恩的生活。

基督徒應樂見這一切的發生。畢竟,我們都應該成爲懂得感恩的人,甚至可能比其他人更懂得感恩。況且,考慮到疫情後種種生活上的不適,以及令人厭惡的政治兩極化現象、當今尖酸刻薄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此時若不加把勁提倡感恩的價值,更待何時?

對基督徒而言,我們感恩的起點和終點皆是指向上帝。然而,我們當中有許多人,無論在感恩的頻率、熱切程度和時間長度上,與神浩大的恩典相比,卻是渺小虛無。

爲什麼「時常感恩」對我們來說是件這麼難的事,即使我們相信(或至少口頭上說自己相信)我們各樣美善的恩賜和祝福都是從上帝而來的?(雅各書1:17)

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經常花時間思考這件事。我們可能在抽象的層面上知道上帝是最偉大的贈與者,但除非我們開始關注祂所賜予我們的恩典,我們不太可能會有感恩的感受。另一個問題則是我們心裡有所抱怨。我們知道上帝通常對我們很好,但是,當祂沒有給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我們也會很氣憤,不想感恩祂。

如果我們想要增長我們對上帝的感恩,我們就需要更多留心祂所給予的恩典,並處理我們心裡的抱怨。但是,即使我們努力留心神的美善,甚至對祂毫無怨言,要活出時常感恩的生活仍然不容易。

正向心理學的風潮往往預設著:我們已經知道要為哪些事感恩了,我們只不過沒有花足夠的心思在感恩上。但對上帝的感恩並不是一種會自然從人類心裡湧現的感受。

想一想,那些會讓你不由自主感恩的事有哪些特點?當一位送禮者在我們預想之外付出巨大的個人代價,賜予我們一個能滿足了我們某種渴望的好處時,我們會最自然且強烈地體驗到感恩的心情。

然而,神對我們的恩惠包含並超越所有我們常見的感恩情境。雖然神賜予我們恩惠的方式偶爾是我們意想不到的,但由於神的本性,祂所賜的ㄧ切必是全然良善的——不像我們的朋友和配偶。換句話說,我們又怎麼會對神的恩惠感到特別驚訝呢?

不僅如此,與我們親人不同的是,上帝不受時間、能量、金錢或知識上的限制——因此,對上帝而言,慷慨地對待我們哪需要祂付上什麼代價?

我們甚至會想批判,上帝雖然會賜予我們禮物,但仍對這份禮物擁有所有權。例如,祂可以明天就治好我們的癌症,但卻允許它在六個月後復發。

正如約伯的生命所見證的那樣,即使是神的祝福也隨時可能變成悲劇。約伯意識到,「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約伯記1:21)。這意味著,如果我們的感恩事項全是與「數算自己有多少恩典」有關,那麼,我們最後肯定會走到詛咒神這一步,如同約伯的妻子。

並且,最令人困惑的是,神有時會賜給我們沒人想要的「禮物」——如試煉與災難——保羅說上帝使用這些禮物來增長我們的信心。

當我們思想對上帝感恩的事時,若我們想的全是常見的與人生經歷有關的感恩,我們也會變得只專注於祂所賜的「每日祝福」——如健康、一份好的工作、好的家庭。但這種心態有把上帝視為來自宇宙的自動販賣機的危險,視上帝的工作為賜予我們心裡渴望的東西。

相反的,保羅說,他已經學會「在甚麼情況」都可以知足(腓立比書4:11),同時也提及自己因基督受苦(1:29-30; 3:10)。保羅的話顯示了神國度的寶藏與這個世界視為寶藏的東西有天壤之別。

保羅進一步鼓勵腓立比教會的基督徒,視以下幾項特質為神的禮物:「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4:8)

因此,合乎聖經教導的感恩,根基於神所認爲可愛的、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值得稱讚的事物。希臘教父金口約翰(John Chrysostom)在他的腓利比書講道裡所說:「什麼是『凡是可愛的』?就是所有對基督徒和上帝而言可愛的事物!」

這些來自天國的禮物使我們擁有一切成為神的朋友所需的特質——但它們往往與世界重視的祝福很不一樣。當耶穌讚美父神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時,祂指的就是這一點(馬太福音11:25)。

神的禮物往往既不簡單,也不那麼顯而易見。事實上,它們可能會動搖我們,揭開我們內心的脆弱、空虛、匱乏和任性。正因如此,對上帝的感恩之心是需要努力培養的。如同詹·波洛克·蜜雪兒(Jen Pollock Michel)在《教導我們感到匱乏》裡所說的,「學習感恩」是我們在學習如何和基督一樣有「聖潔的渴望」的巨大工程裡的一部分。

神學家山姆·威爾斯(Samuel Wells)曾在一篇聖誕講道裡誇張地說,上帝是最終極的唯物主義者,因爲祂將我們對玩具和瑣碎小玩意的渺小慾望轉化為對那位與我們同在、道成肉身,真實有形的耶穌的神聖渴望。

當保羅在歌羅西書3:17裡說:「無論做甚麼......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神」,保羅感恩的根基超越了以被造物所做成的禮物,扎根於在耶穌基督裡的新生命的禮物。如同邁克爾·戈爾曼(Michael Gorman)所指出,保羅教導我們,基督徒全人的生命必須「按著基督的形象」被更新,包括我們對上帝所賜的那些世界無法理解的禮物的感恩。

唯有一個被更新、轉變的生命——是保羅所說的「在基督裡」的生命(林後5:2 )——並且能在我們裡面創造出一套全新的永恆渴望,以及不同的感恩之心。

這並不是說,基督徒應該比普通人更懂得感恩,這乃是說,跟隨耶穌能使我們感謝神那出乎意料的禮物——即使這些禮物可能會讓一個不信神的世界感到驚訝、不滿和困惑,甚至讓我們的老我感到掙扎。

因此,基督徒的感恩之心是一個受到聖靈滋養的新生命的標誌,因爲我們受過訓練,生命被轉化(有時會經過痛苦過程)成為擁有特別的渴望的人,能滿有喜樂的接受這位特別的神所賜的特別的禮物。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莫忘初衷 奔馳24夏日豔陽下啟程 (教會公報)
細嚐恩典 都市原住民教會敬拜讚美團觀摩交 (教會公報)
極端氣候失控,生態系統恐加速崩潰 牧者:使人與神與萬物和好 (基督教今日報)
善用「娛樂產業」工具帶領人遇見神! 連結國度開創下一代福音新藍圖 (基督教今日報)
亞洲復興特會近16國華人教會共襄盛舉 盼合一再次推動聖靈復興浪潮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