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信義會調查:四成青少年社交焦慮
分析指與持續戴口罩有顯著關係
(2023年07月03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今年三月一日,本港撤銷強制佩戴「口罩令」,但不少學童選擇繼續佩戴口罩上學。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調查發現,四成受訪者有社交焦慮問題,研究亦發現這與「口罩令」撤銷後繼續戴口罩有顯著關係。

調查於五至六月向二千多名中小學生發出問卷,藉以了解青少年於疫情前後,使用口罩的模式與習慣,以及佩戴口罩與社交焦慮的關係。結果顯示近四成受訪者有社交焦慮問題,其中近一成有嚴重社交焦慮。研究發現,超過八成受訪者在撤銷口罩令後仍繼續戴口罩,而青少年社交焦慮情況與有社交困難,以及於疫情前及「口罩令」撤銷後繼續戴口罩有顯著關係。

於元朗信義中學就讀的中五級姜同學分享到,疫情下帶戴口罩好難辨認對方面部表情,社交產生不少誤會;也擔心未能戒除戴口罩下習慣了的動作,例如咬唇等,因而覺得尷尬。她認為口罩將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合理化,一些有社交焦慮的青年,會容易隱藏起來。

元朗信義中學尹浩然校長表示,可以留意年輕人戴口罩的情況,例如影集體照時多次邀請大家脫下口罩,若學生一連幾次都不願意,可能便是響起信號,需要留意其交功課情況、社交狀況等,亦可跟他們傾談,了解是否有需要跟進,以至轉介專業人士處理。

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總監侯詩雅補充,其他情況例如經常遲到、害怕做課堂報告、不願意回答老師問題、害怕與同學相處、考試時覺身體不適,不能進入試場等等,也可能顯示有焦慮問題。她也指出,有些社交媒體強調個人外表,令到女生在成長過程中造成壓力,感到焦慮。

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建議,要鼓勵青少年以更包容的角度看待自身,轉化青少年對外貌評價的關注。學校和社區應建立安全及包容的環境,減低青少年的焦慮。社會應減少聚焦在精神科疾病的問題,運用正向手法探索青少年能力和價值。對於中學女生宜更關顧,反思女性在角色及自我發展上能有更多可能,而非只強調女性的外型。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泰雅靈風吹起 獻祭、傳承、合一 (台灣國度復興報)
找回打球的熱情 林書豪宣布備戰下個球季 因想繼續用籃球傳播耶穌的愛給世界 (基督教論壇報)
另間巨型教會高地教會退出美南浸信會 牧者憂骨牌效應發酵 (基督教論壇報)
社會與教會協力 送救災車輛及醫療器材到烏克蘭 (教會公報)
受揀選獻身是福祿 南神體驗營聽見呼召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