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三宗教會各項數字下跌
陳永就:新處境須預備為主受苦 靈活應對
(2023年04月19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建道神學院於四月十七日假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舉辦「塑造香港教會前景會議」,是自三年疫情以來,教內首次大型會議。當日上午有福音派三大宗派領袖及兩位神學院院長分享。建道神學院院長蔡少琪牧師亦於會上綜合早前舉辦的閉門會議內容,有教會領袖談及《港區國安法》下面對的情況和應對。三宗領袖均分享其屬下教會多項下跌數據,如教牧總人數下跌數字。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總會總幹事陳永就牧師表示,這時代的香港教會面對新處境,要預備為主受苦的心,靈活應對。

領袖閉門會議談《國安法》下教會新處境

建道神學院院長蔡少琪牧師在會上透露,這次公開講座以外,另主要舉辦了兩個閉門會議:一個有六位不同宗派的領袖及一位友校的院長參與,另一個則有七位剛接任堂主任的不同大小堂會牧者參與。他歸納閉門會議的內容,指在《國安法》下,堂校教會面對的變動較多,需要積極配合校董會,例如將教會及學校所用的地方劃分清楚;以往教會的地址是學校地址,現在則要找新地址,或另找信箱地址,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蔡少琪提到,幾位宗派領袖亦提及一些《國安法》下的「政治智慧」,例如曾有一所學校升旗時,有協助升旗的工友不小心把國旗倒轉懸掛,國旗升至一半已被拍下照片,小事變成大煩惱,後來該校轉由高級老師監督升旗。此外,有個別堂會因宗派領袖曾在社運中比較積極,如今申請新計劃遭到個別政界領袖攔阻。宗派領袖亦在尋索如何重啟內地探訪;另一方面,中聯辦亦積極與不同宗派領袖交流。另外,有幾個宗派正進行架構重整及推動堂會獨立註冊。蔡少琪指,整體來說,幾位宗派領袖對未來持審慎樂觀態度,不算太悲觀。

此外,蔡少琪綜合不同宗派的教會近年各項數字均有減少趨勢,整體崇拜人數減少15-25%;奉獻金額減少10-20%;教牧總數減少5-10%,而移民潮對中產教會和青中年夫婦家庭群影響較大。不過蔡少琪又指,就著疫情帶來的衝擊,目前數字未算清晰,可能要一、兩年後才有全面的圖畫。而數字下跌也促成「質」的下降,他提到,有教會的執事會以前都是專業人士,較多關注教會計劃、所做的是否合法,現在則是「師奶」擔任執事,會較關注會眾感受。蔡少琪又提到,教會、機構、神學院將會「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問題較多、各項數字下滑得比較快的群體,情況會較嚴峻;而敢作敢做的,則有好的增長。

播道會:架構重組,靈活應變

在接下來的公開分享中,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總會總幹事陳永就牧師提到,播道會近年進行架構改組,草擬新章程,總會、堂會及該宗派所有直屬單位個別進行公司註冊。他解釋,因在實際運作上,該宗派所有堂會及機構原本同屬一個慈善團體註冊,未能靈活處理銀行事務;若遇上法律訴訟,有可能會「火燒連環船」,故化整為零。他認為這種處理更徹底地體現自由教會精神,總會就像是一個團契、聯盟,而非中央集權,這有助塑造整個群體的前景。

其次,播道總會早前正商討「信徒施聖禮」的做法,因為近年他們缺乏施聖禮教牧、部份信徒未能擔任執事,就考慮讓申請的信徒都可得到認證,而非只由教牧和執事施禮,不過相關做法目前仍未在年議大會通過。陳永就指,若悲觀預計,日後施餐施禮都會有困難,如有關做法已通過,信徒就「在家都可施行聖禮」,其實能更靈活應對前景。他指這更能擁抱「信徒皆祭司」的牧養觀,突破環境所引致的限制。

陳永就又提到,2019年播道會教牧同工離職率是7.8%,但2020至2022年離職率達雙位數,分別是10.2%、11.6%、10.3%,最高峰的是2020年有9位教牧退休、2021年有40位離職。他指播道會舉辦教牧同行計劃,由較資深的牧師與新入職同工同行,以面對教牧退休潮,並幫助新手牧者應對挑戰。

陳永就認為,「不知道是不是我們打了幾廿年順境波,一去到逆境,大家就很灰心覺得無得做」,他指目前是新處境,教會不能再用舊方法。他指這時代香港教會要預備為主受苦的心,像內地教會般在夾縫中遊走。

浸聯會:谷底爬行,官司纏身

香港浸信會聯會會長唐榮敏牧師以「谷底爬行」形容浸聯會的情況,不論是經濟、人手均在谷底。2020至2021年各項數字有遞降趨勢,至2022年稍微上升。部份時間同工人數、差出宣教士數目、會友人數在近四年均有下跌的趨勢。他舉例,全職傳道人因社運或個人因素轉職、退休,總人數由2020年的579名,減少至2021年的473名,到2022年稍為增加39位;浸聯會會員堂會在港會友人數由2019年的62192人,下降至2022年的58856人;崇拜平均每週人數由2019年36430人下降至2022年的25452人,但因疫情關係,實際情況難以確實。

唐榮敏表示,眾所周知,浸聯會過去七、八年也面臨官司纏身的情況。他坦言官司影響聯會內聚力,雖然浸聯會堂會會員數量多,但分別獨立自主運作,其實似是一盤散沙,向心力較弱,部份教會有可能不想交納奉獻給浸聯會。

宣道會:確立「進取型宗派」

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總幹事范國光牧師指出,近兩、三年,教牧人數因移民潮及教牧退休潮下跌,由560多位跌至470多位。動盪不安時代中,區聯會確立宣道會是「進取型的宗派」,繼續堅守福音使命;亦會以不同形式承傳福音,與時並進,如宣道出版社在去年停運,轉型推行傳意及出版事工及網上平台。區聯會未來將繼續擔當同行者角色,為堂會提供指引及方向,並探討如何調整組織架構、牧養策略及福音使命。

范國光指,區聯會在2021-2025年正進行第六個五年計劃,重點放在建立堂會領袖,如舉辦牧師傳道訓練課程;推動堂會更新;強化青年群體;以及開拓福音疆界,如推動堂會成立社區飯堂。

蔡少琪:不同時代都要把握時機

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黃國維牧師回應,回顧初期教會的存在目的就是傳福音、建立生命和建立群體,今日教會可思考如何在現今處境下靈活變通,實踐教會的初心。黃國維又指,群體撕裂、堂會張力、移民及新來港人士的問題,都涉及不同文化議題,跨文化研究將會是教會日後要探討的課題之一。他認為,雖然各宗派不同數據均有下降趨勢,但正因著社會環境的轉變,反而讓更多信徒思考福音的真正意義,走入社區,實踐信仰,尋求真誠的團契生活。

建道神學院院長蔡少琪牧師勉勵眾人,不同時代的人都會把握時機,以宣道會為例,宣道會以前能在香港急速發展,是因當年調景嶺難民所產生的運動。因此,縱然前景有許多挑戰,「當人願意傳揚神的國、教導主耶穌基督的事,帶著所有的勇氣,沒有人能禁止。」


主持陳韋安博士最後請講員用幾句話總結怎樣看香港教會未來,以下為各人的答案:

范國光:由1950年難民潮走到今日,宣道會仍然是一個進取型宗派。
唐榮敏:劫後餘生,百廢待興,重拾使命,為主奮興。
陳永就: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
黃國維:數字不樂觀,但按教會歷史來看,困難會煉淨信仰,使人的生命純全,更能為基督作見證。
蔡少琪:人就是方法,將資源放在人身上,何處都是教會。不要either or,要both and──不論在近處遠處都是祝福。

大會表示上午會議有約七百四十位牧者、信徒領袖、神學生出席。當日下午另設多個會議,主題包括「網上崇拜下的講道服事」、「堂校教會發展」、「傳道人工作更新」與「教會模式更新」等。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福音歌手史茵茵歌聲療癒人心 外交部等4機關團契聯合音樂會 齊歌詠生命盼望 (基督教論壇報)
良善又忠心的神僕 電視佈道家史丹利牧師90歲安息主懷 (基督教論壇報)
WACC籲重視基層之聲 化聲明為力量 (教會公報)
跟著上帝一生不悔!捨親情愛情,來台70載彭蒙惠成「千萬人英文老師」 (基督教今日報)
從4人到上百「弟兄勇士」興起!疫情間組基督軍隊,彼此扶持祝福社會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