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實踐神學研究中心 交流青年牧養關鍵
(2022年11月02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林婉婷高雄報導】陸續舉辦教會節期、青少年事工、後疫情宣教、創意禮拜等主題講座後,台南神學院實踐神學研究中心於11月1日上午、晚間分別於高雄中會徳和教會、南神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辦「青年牧養」主題講座,邀請台北復興堂牧師柳子駿暢談「跨越世代的關鍵」。

柳子駿首先回顧自己蒙召的故事。他坦言,父親開拓教會後,他從小到大都跟在父親身邊服事、也沒有換過教會聚會,長久在弟兄姊妹們的眼光與期待下,「牧師的孩子」這個身份對當時的他更多是沉重包袱。

因此退伍後,他並沒有想過全職服事,而是轉投入社會學研究與職場。但經過一番拉扯還是回應呼召、回到教會服事,初期手邊沒有什麼資源、年輕人也沒有因此一夕暴增,能走到現在是持續努力的結果;他勉勵與會眾人「不要放棄」。

接著柳子駿比較「嬰兒潮」和「Y世代」的成長背景,指出雙方在事物、群體、職業、改變、金錢、資訊、人際等面向的觀點差異,因此牧養年輕世代時,要避免指責「你/妳為什麼沒有這樣想/做」,而是暸解到哪怕處在同個時間、空間,不同世代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思維。

柳子駿舉例,長輩對事物更追求穩健,青年對事物則追求新潮;長輩忠於組織、重視紀律與階級,青年忠於自己、重視彈性與團隊;而明白青年的世代性,牧養時可以配合並調整,包含詩歌曲目的選擇、聚會時間的安排、組織去中心化/扁平化等。

以金錢使用習慣來看,青年以享受生活為目的,可能願意為購買想要的奢侈品而過一段節儉、刻苦的生活;又其普遍特質是備受呵護、有強烈的社會意識。柳子駿認為從這幾點看來,只要讓青年們知道何謂「價值」,感受到自己能夠為有需要者付出,他們其實最能夠被興起、為宣教擺上。
問答時間,柳子駿分享在聚會裡結合手機遊戲、流行樂團的經驗。「成不成功,我們都在嘗試的道路。」柳子駿點出,上帝的道是活潑的、創造是豐富的,期待每個人不只是感覺教會正經八百;年輕人到教會後有多少領受是聖靈的工作,但不是在進到教會前就有正經、死板的印象。

投身青年牧養,要預備些什麼?柳子駿提醒「情緒障礙」和「精神與心理健康」等議題越來越受到廣泛討論,建議眾人多多涉略如何「陪伴」,建立基礎傾聽、協談、輔導、自我照顧等技巧。他推薦天恩出版社代理的《教練的心:基督徒教練的原則、技能與心志》可作為入門。第二點是保持開放、廣泛涉略,以更貼近青年的興趣與處境;而第三點是「不停止接觸年輕人與練習第一線牧養」。

最後柳子駿也談到如何以聆聽、對話,陪伴弟兄姊妹們面對信仰與社會的平衡,而不是去「戰」那些過於撕裂的議題。本次講座後,實踐神學研究中心將在11月14日於柳原教會舉辦「全民國防」講座,12月5日於南神舉辦「後疫情的宣教與牧養」座談會;更多即時資訊歡迎關注中心同名臉書。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阿美族群90週年宣教紀念活動 繼續延續基督的福音 (教會公報)
回應梨泰院事故,韓牧者:屬靈爭戰讓亞洲教會驚醒、教會再思青年牧養 (基督教今日報)
《台北女子圖鑑》翻版!寧願「變窮」也要北上信主,神巧妙安排遇真愛 (基督教今日報)
「佳美腳蹤,勇闖宣教路」國際關懷協會20週年數算恩典 展望進入神所預備遼闊之地 (基督教論壇報)
《kulumaha回家吧!原聲》真情流露感動眾人 馬彼得校長:看見孩子們成長 我像爸爸一樣地感到驕傲!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