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奔馳24邁入12年 徒步回部落
(2022年02月07日)
推薦本篇新聞 : 1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林婉婷屏東報導】為了體會過往交通不便、族人們為生活僅靠雙腳橫越山林的辛勞,也從這段歷史堅定行動關愛部落及預備教會建堂的決心,在1月30日下午,參與Ngudradrekai(魯凱)中會Kabalelradhane(神山)教會「奔馳24」活動的一行40多人,在雲霧繚繞中從霧台觀景台出發、沿著台24線上坡行走,約2個半小時後乘著夜色回到神山部落及教會。

今年是「奔馳24」的第12年,卻是首次以「健走」方式進行,為了更貼近活動精神,每位參與者都要攜帶1公斤重的小袋食鹽,青年們也在天色漸暗後點燃竹製火把;本次隊伍由教會牧師Cangale Rusudramane(鍾詠獻)領隊,參與者有大人、青年和兒少,最年幼的成員是2歲孩童,也由母親推著嬰兒車完成這段「回家」路程。

教會執事宋克強受訪時表示,雖然活動形式改變、但活動精神不變,都是希望參與者們能夠「身體力行」去關懷部落與教會,從自己與在地出發去實踐信仰;教會青年巴于鳴受訪時說明,往年單車騎行因著安全、體力等考量,參與者年齡至少要是國中生,而今年的健走可以擴大參與,讓大人、小孩都能同行。對國小兒童來說,這段路程雖然不輕鬆,但有朋友發揮同儕影響,能夠堅定他們參與的信心,也能在路上互相照顧,更從「被陪伴」的經驗學會如何「去陪伴」別人,就像當年參與「奔馳24」的兒少們,在12年後都已成長為籌備團隊同工。

回到教會後緊接著是分享會,會中有邀請15位首次參與「奔馳24」的兒少們自我介紹和簡述心得,也播放由青年、青少年們自己製作的短片《新片》,片中由青少年們採訪家族長輩,從口述歷史認識Kabalelradhane教會建堂歷程。

最早,神山部落的信徒是在禮拜日、禮拜三時到位在霧台部落的Vedai(霧台)教會聚會,直到1966年Kabalelradhane教會設立,後信徒們決議建堂;特別的是,Kabalelradhane教會現址在過去是部落禁地,而突破這層禁忌、為族人帶來平安,顯示了基督信仰的超越性,也為後來福音在部落傳播奠定基礎。

1970年竣工的禮拜堂是信徒們親手參與設計與建築,以人力和牛車去河床運砂石,又前往德文部落運水泥、鋼筋等;Kabalelradhane教會盼望在60週年以「重建禮拜堂」作為獻禮,但要拆除當時親手建起的教會,長輩們難免會有不捨。在影片中,多位長輩談到教會是當年付出勞力、一磚一瓦地搬運、建造而成,具有歷史和見證的意義,拆除確實很可惜的,但也考量到信徒漸增、空間不敷使用,為了宣教的需要,還是必需重建。

不過有人認為應另覓他處新建禮拜堂,不要拆除現任禮拜堂,那不但是長輩們信心的象徵,也是長輩們用盡自己的力量為上帝奉獻的證明;另有人指出禮拜堂的存在不只是建物,更關係到歸屬感和安定感,「只要禮拜堂在,家就在這裡。」

本次「奔馳24」活動完整報導與影像請待專題報導。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松山教會除夕圍爐 浪人食堂街友共享 (教會公報)
「福到了」一鍵分享幸福 農曆假期上線抽紅包得「恩點」 (網友/機構提供)
啟動靈裡的自由,發掘天賦的創造力! 在神的愛裡,創造天國文化的教育 (基督教論壇報)
真道教會「復興禱告特會」》 (基督教今日報)
烏干達有改信權利仍受逼迫!穆斯林極端分子殺害基督徒和領人歸主宗教領袖 請守望代禱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