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11月26日 星期二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人機合體神學講座》
「超人類主義」崛起 教會科技攻防戰
(2021年08月12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席捲全球,教會應如何面對科技大洪流?從身體健康狀況到智商(IQ)、情商(EQ),甚至壽命長短,都可藉科技達到操控的作用,最終會到達什麼境地?漢語網絡神學院於8月7日舉辦「人機合體:科技對教會的新挑戰」神學講座,邀請屈思宏博士(漢語網絡神學院實踐系講師),探索超人類主義源流發展、科技與信仰之關係,以及教會的挑戰。



 屈博士一開始提到「人機合體」(Cyborg)或「生化人」,不只侷限於科幻電影、小說所寫的機器人。人機合體的意思是「植入或裝配在有機體身體內外的無機物」,包括日用品,如:眼鏡、手機、手錶。屈博士進一步解釋「超人類主義」源自普羅米修斯神話,當時普羅米修斯反判宙斯,偷火炬給人類,造就人類文明發展。文學評論家哈桑(Ihab Hassan)曾表示:「人類將永遠不會成為人類……沒有什麼可以束縛我們,甚至死亡。」又說:「人工智能有助於轉化人的形象。」有人認為真正的人就像普羅米修斯,可以利用科技超越人類有限的知識,再進化成完美無暇的「後人類」(post human)。



 屈博士表示,超人類組織在世界各處遍地開花。早於80年代,超人類公司(Humanity + Inc.)執行董事暨戰略設計師維塔莫爾(Natasha Vita-More)發表人類宣言:「設想通過衰老、認知缺陷、非自願痛苦和我們對地球的限制來擴大人類潛力的可能性。」聲稱「大自然母親」已完成創造人類的歷史任務,是時候修改人類體質,進行一系列變革。屈博士指,「最終目的是貫徹自由主義,選擇什麼時候死亡,不再受任何機能限制。」



 超人類主義涵蓋健康、智能、特殊技能,甚至情感控制各範疇,旨在解決人類所有問題。踏入21世紀,屈博士形容超人類主義如雨後春筍,提倡以下四點:
  1. 主張人體與科技結合,提升各種機能。
  2. 研究如何延長壽命。
  3. 集結人類意識在終端電腦裡,成為真正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
  4. 科技發展提升人類機能。
 

 人工智慧經過長時間發展,近50年才出現機械科技,但發展迅速,人工智慧很有機會出現數學上稱為「奇數」式發展,創造「奇點」(Singularity)。只要人工智慧變得聰明、擁有自學能力,電腦就能瞬間爆炸性增長,以致人類生活不得不全然倚賴人工智能。超人類主義目標是讓人類力臻完美,釋放「人總可以超越」的信息。



超人類是否可行?



 屈博士從今日科技、文化趨勢,探討超人類可能性。即便人工智能還未普及,電影題材早已把「人機合體」滲透流行文化。回歸現實,科技入侵人體成為「生物駭客」(Biohacking),例如:有藝人受傷後裝電子眼替代,又有藝術家植入儀器,通過「聆聽」來分辨顔色。現今晶片可植入人體,存取個人資料。



 此外,有大學研究收集腦電波,藉此操作電腦、操控輪椅,甚至玩電腦遊戲,創造「腦機介面」(Brain Computer Interface)。最終希望將「思想上傳」(mind uploading),把意識上載到電腦,使人類永存。



 各地實施「開放資源」(Open Source),帶來便利,發展人工智慧不再是大學研究所或實驗室專利。屈博士指出,大眾可透過網上以相宜價錢購買軟、硬體,戴上簡便裝置,監測腦電波或進行操作。一名中學生甚至只利用課餘時間自學人工智慧,在比賽中獲奬。人類利用意識在電腦世界操控自如,更接近上帝的全知全能。



 屈博士接著分享人工智慧機器人,「蘇菲亞」及「Bina48」皆可辨識人面,與人類聊天。蘇菲亞已取得沙地阿拉伯身分證,而Bina48曾進行模擬審訊,辯護機器人生命權利。屈博士認為,「或許,在不久將來,人類要面對如何與機器人共存。到時候情如手足,教會或須思考是否容讓機器人成為傳道人。」



 屈博士分析,「超人類主義」早已散播民間。過去15年,各大媒體就超人類多次作專題報導;而超人類組織也在美加、中國、歐洲、日本、俄羅斯等地舉行各項活動。



基督教反應



 屈博士指出,教會對超人類各持其見。例如:具希臘東正教背景的「俄羅斯超人類協會」(Russian Transhumanist Association),採納救贖最終目的是「神化」(theosis)的觀點,贊成科技發展。另有福音派認為科學、科技由上帝賦予,人類可以有意識地使用科技,加上跟隨基督。然而也有人提出反對,神學院教授窩他爾斯(Brent P. Waters)認為科技取代科學,包括被淘空、被邊緣化的神學,成為主導文化力量。神學院教授施沙(Jacob Shatzer)則認為要抵制對控制的尊崇,誇大人工智能的接管能力,變相削弱上帝主權。



 屈博士進一步分析科技對教會的挑戰:
  1. 科技會不會成為另一種宗教,建立現代巴別塔?
  2. 科技是否違背末世論,建立末世烏托邦?
  3. 新天新地與科技有什麼分別?
  4. 科技真的能使人類更完美,甚至克服人的罪性?
  5. 何謂人?何謂神的形像?



 「《使徒信經》提出『我信身體復活』,所講的肉身不包含任何電腦、機器,就如耶穌復活向門徒顯現。」屈博士總結教會回應科技,是一場攻防戰:
  1. 全民警醒:警醒是第一重防護,信徒應反思科技產品利弊。例如:應否讓初生嬰孩接觸科技產品?
  2. 不要逃避:鼓勵年輕人學習人工智慧。
  3. 善用工具:建立基督教科技未來學(techono-futurism)。
  4. 神學研討:展開「科技與信仰」討論、研究、對話。
  5. 神學建構:開始思考科技神學。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Clubhouse透過聲音同步轉播 成為基督徒宣傳福音新利器 (基督教論壇報)
疫情下的蛻變 南聖啟動泉源網路電視台 開啟七年計畫向世界發聲 (基督教論壇報)
成熟的人,將壞事當好事看 (基督教論壇報)
在部隊中禱告、回台投入「父」的懷抱 張藎庭以經文創作福音歌曲 (基督教今日報)
2021全球40天禱告》為政治山頭禱告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