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12月2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香港教會新型態工作坊》 「實踐神學」牧養循環 構想策略建立隊工
(2021年08月06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傳統教會前路如何?如何實踐「做神學」?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於今年初進行「教會新型態」研究,6月舉辦4次研討會,各界積極迴響。有鑑於此,再於本月3日舉辦「教會新型態工作坊」,邀請張少珠博士(領導力培訓學院培訓顧問)及尹祖伊博士(德魯克管理學院首席講師)分享,並由陳敏斯教授(伯特利神學院講師暨柏棋城巿轉化中心總監)主持,介紹以實踐神學為基礎,初創進程為框架的工作坊,提供平台「做神學」,讓學員建構並實踐方案。
 陳教授回顧「教會新型態」研究及相關研討會,重申研究不是「為做而做」。新型態教會未必以植堂形式發展,而傳統教會無須推翻過去所有做法,建立新模式。主辦單位收集各界意見,表示大開眼界,欣賞新型態教會工作。「但對其神學基礎存疑,擔心與堂會關係如何,實際操作及挑戰尚未明朗化,求問如何忠於聖經、有系統地反思傳統堂會模式,牧者都渴望更新,建立更多合神心意的教會。」
 陳教授引述董家驊牧師(世界華福中心新幹事)《以實踐神學的進路與傳統對話》一書,指「教會在聖靈中不斷更新從而改革群體,在過程中察驗。」又引述葛林主教(Laurie Green)《做神學》一書,認為神學要具有轉化力量,必須意識到上帝已在處境中,透過觀察上帝作為,整合信仰與生活,由團隊動手「做神學」。
 陳教授接著分享如何以「實踐神學」與傳統對話,提供可行進程。雖然大多華人教會侷限「實踐神學」於聖經、神學、歷史三大支柱以外的科目,例如:教牧、輔導、敬拜、行政等。他認為在此處境下,可套用董家驊所定義的「實踐神學」:「從當下處境出發,藉著啟示,在聖靈中以各樣方式察驗基督此時此地行動,……朝向上帝終末的國前進。」



牧養循環
 陳教授表示,「牧養循環」由賈爾定主教(Joseph Cardijin)創立,經神學家歸納成:「經驗、探索、反思、行動」。基督的行動實踐是一個不斷往前、不再回頭的螺旋式過程,經由聖靈引導及群體進行。從當下的實踐發展到更新的實踐,以至更接近上帝終末的國。螺旋式過程包括:描述當下、探索處境、神學反省及更新實踐四個步驟,陳教授引用南非教會案例加以闡明。
1. 描述當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從群體真正關心的經驗開始,表達因經驗所帶來的正、負面情緒和感覺,無須加以分析。幫助群體聚焦並思考背後原因。案例中教會有一群年輕黑人和白人,幾乎都沒受過神學訓練,選擇「教會」作經驗分享焦點,並沒參加課程或閱讀「教會」書籍,單單透過具體分享個人經歷,表達出教會既有意義又消極的矛盾情緒。
2. 探索處境:「為何會這樣?」以開放、寬闊、多向度瞭解問題、檢視感受,必須全面正視,不應只侷限於屬靈層面。案例中年輕人列舉理據,分析矛盾是否公平屬實,從而找出根源。例如:教會教導合一卻不團結;談論公義卻無行動等,最後發現「由上而下」傳統決策模式所帶來的問題。
3. 神學反省:「三一神在當下處境正在做什麼?」群體將問題、根源帶到上帝面前,同心尋求,善用基督教資源作出反省。經聖靈引導,運用想像力整合,作為實踐方向。南非教會案例顯示,部份人直接跳過探索、反省,急於建立自以為「純正」的教會。細讀聖經後,發現歷史中未如理想、不斷失敗的信徒,比比皆是,從而察覺到無須追求完美,意識到自己也是製造矛盾的一份子。
4. 更新實踐:「上帝希望我們如何回應?」群體對聖靈開放,嘗試進行一系列行動,任何行動只是暫時性,期望行動帶動群體更接近神國度,而新處境和經驗將成為下一個起點。案例中發現矛盾一直遭忽視、隱藏,群體決定公開坦誠面對,決心悔改、更新,使教會成為社會的希望、誠信的標誌。
 陳教授認為基督群體多元而豐富,信徒應敞開坦誠相對。「牧養循環」富彈性,無須墨守成規,可從不同階段出發,但切勿只停留在探索反省、原地踏步,或有問題馬上行動、急於求成。他以董牧師的話作結:「在既有的傳統上向上帝敞開,在既有的基礎上被上帝更新。」



構想和團隊
 尹博士從管理學角度分享如何構想、建立團隊,教會模式、架構並不重要,應由策略帶動。透過管理學大師杜拉克(Peter Drucker)著作《關於非營利組織的五道最重要問題》,尹博士引申出五條問題:
1. 使命:有什麼獨特使命?
2. 群體:專注服事群體是誰?
3. 轉化:參加的關鍵原因?
4. 初創(lean startup):未來發展的共同異象?
5. 發展:有什麼發展策略?
 尹博士強調初創者不須周詳計劃書,以最低成本推廣可行產品(minimal viable product),不怕失敗,有目的地學習,團隊不可或缺。

尹博士再引用蘭奇歐尼(Patrick Lencioni)著作《克服團隊領導的5大障礙》,分享團隊五大突破:
1. 建立互信團隊
2. 鼓勵溝通、良性衝突
3. 就共同計劃作出承諾
4. 要求成員互相負責
5. 重視團隊目標
 尹博士強調團隊需要勇氣,特別在溝通上不怕「艱辛對話」,從坦誠開始、建立彼此信任、避免完美主義,以免阻礙成長。

Q&A
 在問答環節中,陳教授指出大多新型態教會資源雖缺乏,但會友之間情誼深厚,對教會有歸屬感。但不少傳統堂會已沒有主任牧師,沒有領袖肯擔當,教會需要勇氣。有與會者提到傳統教會困難,由於疫情、政治因素,教會借地方聚會越來越艱難,新型態教會或有未來出路,但必須有其他機構、神學院支援。
另有與會者問到,成熟信徒與年輕信徒之間因價值觀不同而互不接納,如何更新、合一?陳教授重申牧養循環,可找同路人分享當下感到掙扎的經驗,多反省、探索、要有勇氣。尹博士以保泰人壽網上保險公司為例,新公司聘請資深保險員及年輕科技專才,團隊有共同願景、互相配搭,尤其資深從業員對手機程式一竅不通,願意謙卑自己向年輕人求問,陳教授補充指謙卑背後就是勇氣。

 問到異象,尹博士提及授課時,大多學員表示不願意作改變,群體可以作大夢,而改變可從小方式開始,陳教授認為最理想是群體由自行策劃,《做神學》一書提到,一群婆婆一起織衣服、建構神學,甚至後來服事痲瘋病人,實踐神學並非大牧者的專利。張博士認為教會注重成果,而實踐神學更強調過程,基督的實踐行動是一個永不回頭的演化過程。陳教授指出發問最具力量,做神學的過程要問群體有沒有更新,在對話中不斷轉化。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今年父親節很不一樣!宋達民牧師談「懼怕當爸爸」過往,一連三子蒙主恩:軟弱中看見神 (基督教今日報)
00後世代崛起需要榜樣 嚴峻挑戰中找出路 (基督教論壇報)
【神聖的轉變】脫衣舞俱樂部變身成教會!她禱告5年蒙上帝垂聽:「神對我非常好!」 (基督教論壇報)
【公平地】抗疫現場,祕魯蕉農用社區廣播安定人心 (教會公報)
日本前奧運獎牌得主轉換跑道成牧師:領未信者得救,比奪牌更喜樂!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