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疫情下的數位教養》家長學習與網路共舞 陪伴孩子成長
(2021年06月25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疫情期間如何關懷子女的網路安全?白絲帶關懷協會於6月24日下午5點以視訊方式開辦網路課程,題目是「疫情下的數位教養」,由政大傳播學院黃葳威教授主講,分析網路對兒少子女的吸引力及家長要面對的挑戰,並邀請台灣微軟社群公益事務經理Alice分享「如何與網路共舞」,提供寶貴的網安守則。

  「我們小俞真的很可愛!」同學抓起手機就對著小俞猛拍,拍完就為她開設了一個帳號,取名「小俞迷因」,並記錄小俞的各種角度與模樣,但小俞卻深受困擾,尤其是看到底下的留言酸語,難過到心情沮喪到極點…。

 影片中的小俞是白絲帶關懷協會拍攝的主角,雖然影片只有短短3分鐘,卻同時提到「迷因」和「網紅」這些被嚮往的角色,而這些角色的觀眾又是如何誘使兒少一步步誤入陷阱的?黃葳威教授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日漸進步,兒少瘋社群、玩直播已成普遍的現象,家長不僅要懂得現代網路用語,還要面對子女沉迷社群平台,導致隱私曝光、不當內容傳播或網路霸凌等重大挑戰,呼籲家長們先檢視自己在網路上花費的時間、頻率及上網內容,再用真誠的關心來作為孩子上網的榜樣。

 兒少手機不離手的五個原因

 根據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調查研究顯示,兒少為何手機不離手?最主要有五個原因,「跳脫真實生活以轉移現實情境」、「在網路上搜尋資料」、「與外界溝通及聯絡交友」、「玩線上遊戲」、「線上購物」,而這些兒少裡面,高達47%曾經在學校經歷過被霸凌卻不知如何求救的景況,像影片中的小俞就是此類,幸好片中的同學發現得早,不然又將增加一件校園憾事;也有可能自始至終,家長都不明白孩子到底在學校遇到了甚麼及想不開的原因。

 雖然網路有風險,但只要善用工具,智慧的控管子女的電腦使用時間及上網瀏覽的內容,皆可將風險降到最低,降低看到與色情、暴力、恐怖靈異、仇恨內容及自殺網站有關的不當內容,不僅對孩子的品格有幫助,且也增進親子間的感情,是一件值得家長投資時間與精力的事業。

 「既然現代兒少離不開網路,那麼就學習與網路共舞!」黃葳威教授認為與其防堵和限制,不如開放心胸來認識網路這條「高速公路」,教孩子「交通安全守則」是當下最重要的任務。

 六項善用網路工具的守則

 台灣微軟經理Alice提供六項善用網路工具的守則,第一、保護你的裝置,加強電腦防護和避免下載惡意軟體。第二、懂得保護個資。第三、使用強度高的密碼。四、掌控你的線上聲譽,可以先自鍵名字在網路,就可以發現自己的聲譽如何?例如之前不成熟的言論或是別人散布的不雅照片等,都盡量刪除,再來可以透過評估、保護、培養某些有意義的議題發言與維護等四步驟,塑造未來面臨學校或職場考試時的參考資料。第五、謹慎使用社群網路、貼文前思考。第六、採取額外措施保護孩子的安全,可以多參考各家軟體公司推出的資安工具或軟體,善用工具。

 「親子上網七步走」網路安全守則

 黃葳威教授提供「親子上網七步走」網路安全守則,一、設定定時器,每30分鐘提醒自己動一動、眨眨眼睛。二、醫師提醒休息空檔要將眼光眺望至少5公尺外視野。三、避免釣魚網站或網路詐騙,三思而後行。四、電腦放公開的地方,如客廳等,家人共同陪伴孩童上網,也降低孩童瀏覽色情暴力網機率。五、陪伴孩子使用網路,篩選合適網站或內容,陪孩子一起玩,也聊聊網站的內容。六、帶著孩子規劃分擔家事,轉移注意力,生活多樣化。七、多陪孩子聊天,分享點滴,多一點傾聽,少一點說教。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疫起相挺!教會拉起全台灣關懷網絡 讓城市之間支援關懷不斷 (基督教論壇報)
【社論】與現代瘟疫作戰須隨時預備 (基督教論壇報)
三級警戒延長至七月12日 牧者提醒:不要失去信心耐心,要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基督教論壇報)
東海畢業歌《東.大人》編曲兼製作人》 (基督教今日報)
疫情下的中小型教會怎麼辦?》張茂松牧師:線上聚會創意全攻略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