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11月26日 星期二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南神讀冊會 閱讀《從創傷到復原》
(2021年04月09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張原境台南報導】南神神學院自3月24日開始在綜合大樓1樓交誼廳舉辦讀冊會,閱讀茱蒂絲・赫曼(Judith herman)的著作《從創傷到復原:性侵與家暴倖存者的絕望與重生》,此書在創傷對受創者的影響,以及如何邁向復原的路程,有深度剖析與討論。首次讀書會由牧育處實習組王美書傳道師帶領討論分享,3月31日則由英國里茲大學性別研究博士廖珮如副教授進行1至3章的導讀。

廖珮如表示,第1章爬梳了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診斷的行程歷程;她指出,美國較強調個人主義,如果沒有使用疾病這個名稱,很難受到社會的重視或得到政府的資源,歐洲的社會氛圍則會比較看到心理健康議題背後的社會、文化、政治等複雜面向,「但赫曼想要告訴大家,PTSD不只是生理的疾病,希望帶領美國民眾理解疾病背後的政治、文化意涵。」

第2章指出創傷後壓力失調症有許多症狀,可歸納為3個主要類別:過度警醒、記憶侵擾與封閉退縮。廖珮如指出創傷經驗會透過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記憶下來,而創傷之所以造成嚴重衝擊,在於它往往是突然發生的,甚至發生在以為安全的對象及場域。她說,以前家暴防治的論述會認為小孩在學校情緒失控,是因為在家目睹而習得經驗,現在從創傷以及兒童逆境經驗的角度來看,會發現個案往往是在家情緒被波及,難以穩定在安全環境成長,因此容易被激發攻擊反應。

到底要怎樣定義創傷?廖珮如表示,若從兒童逆境經驗的角度來看,長期身處巨大壓力的環境,也會變成一個慢性創傷,讓交感神經長期難以放鬆,「談論創傷時我們比較少侷限在單一的事件。」她指出,談論創傷時也要看待人的心理韌性,社會或社群的支持若足夠,心理韌性才會長出來,帶來讓創傷事件變小、比較快走到復原的力量。

當受害者求助的對象表現出不諒解或明顯敵意時,會加重受害者的害怕、不信任及孤立感。廖珮如表示,為了擁有安全感和控制自己無所不在的恐懼,受創患者處處設限自己的生活,因此創傷經驗的述說,需要在一個安全的環境,「面對暴力經驗,我們是否真的讓受害者真的感受到同在?」她表示,每次遇到壓力反應,都會強化腦神經的迴路,如果沒有協助受害者發展出其他的機制,可能就會停留在「戰」或「逃」,「可以帶他們做一些小小的事,產生安全感就會有正面回饋,例如深呼吸,或是聞一個味道,可以幫助放鬆、重新與自己的身體連結。」

廖珮如表示,身體受到傷害,就算癒合也會留下疤痕,心理傷害亦同,「沒有東西摔破了會像原本一樣。」聽起來可能很絕望,但過程往往會找到新的力量,更多的認識自己,學會理解身心反應與分離反應,知道那些情境下可以安撫自己。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以色列大屠殺紀念日》仍有超過半數倖存者需要食物救濟 (基督教今日報)
賭徒變門徒! 他受邪靈挾制,恐慌症5年得醫治:羞愧和破碎,都是為了將來為主做見證 (基督教今日報)
【虹橋傳道會千人禱告會】台南市長黃偉哲率眾人禱告 為台鐵事故為旱象向上帝呼求恩典力量 (基督教論壇報)
小賈斯汀推出首張福音EP《自由》:上帝永遠不會撇棄我們 即使在我們最黑暗的日子裡 (基督教論壇報)
只要一息尚存就全力搶救 救難人員蘇金輝弟兄:穿上制服,就算害怕也要克服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靜得

願神使用祂的使女!

發言日期: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