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11月30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原住民族文學講座 用頭帶揹起一座座山
(2020年11月26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張原境台南報導】台南市原住民文物館與台南市永康區圖書館今年合作舉辦了一系列本土語言閱讀推廣講座,11月21日下午舉辦原住民族文學講座「用頭帶揹起一座座山」,邀請布農族詩人與文學家Salizan Takisvilainan(沙力浪・達岌斯菲芝萊藍)分享透過書寫探索土地、文化的心路歷程。

Salizan首先引用楊逵的看法指出,報導文學極為重視讀者,希望書寫的內容可以跟讀者互相交流,並且應以事實的報導為基礎;筆者對於應該報導的事實,必須以熱心主觀的見解向人傳達,因此在形式上可以是小品文,甚至是小說、詩歌;而報導文學的內容切忌憑空杜撰,並且不能單純羅列事實,還需有自己的主觀看法,引用文獻或口述做印證。

Salizan表示,布農族最早的口述歷史發生在Lamungan地區,而後才進到信義鄉發展成目前的5大社群,其中一部分則越過了秀姑巒山,進入拉庫拉庫溪流域,分成丹社、巒社及郡社3大路線遷徙。

2000年,Salizan開始跟著擔任玉山國家公園巡山員的大哥進行大縱走。深感疲憊的他一度不想再上去,然而過程中聽到大哥分享故事,許多疑惑在腦海中迴盪,促使他開始進行研究、調查,期盼藉由書寫了解自己的土地與傳統領域連結性;今年甫入圍台灣文學金典獎的《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便是在這樣的動機下撰寫完成。「進入山林裡其實就是進入祖先的知識,很多知識都要經歷過才不會因遷移而遺忘,希望透過文字能將大家帶到山林裡面。」

為什麼想轉換跑道進入報導文學?Salizan認為,詩作比較短,可以加入族語的部分比較少,而報導文學可以做更豐富的書寫。此本著作以頭戴工具做為象徵,Salizan點出,以前布農族都是用頭戴建立家園,揹起小朋友、農作物或是作為建材的片岩,然而當日本等外來政權進入拉庫拉庫溪流域,為了協助蓋橋,頭戴已經變成乘載清朝或日本政權的壓力。Salizan說明,過往的文獻可能會記錄首登各座山的日本人名,然而許多協助開路的布農族人名字往往消失其中,於是就想透過書寫,將這些故事再次呈現。

Salizan說,採藤是辛苦的工作,加上編織需要大量勞力,因此編籃、編頭戴往往都是男生的工作;他笑稱,布農族是分享的民族,然而有人會將背籃織的很密,不想讓人看出來今天獵捕到了什麼,大家就會戲稱那是「小氣背籃」。Salizan也談到,當代的年輕族人已經又開始背起石板,想要在祖居地建立石板屋、傳承自己的文化,讓他甚感欣慰。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將神愛化為實際行動 TVBS信望愛執行長阮淑祥:這是歡慶耶穌基督降生的季節 (基督教今日報)
未信時見年邁父母受洗忽然淚流! 離棄神30年重返教會,神送她「全家受洗」這份大禮 (基督教今日報)
環球聖經公會講座》信靠神得著生命樹 從箴言看見真智慧 (台灣國度復興報)
空英天韻聖誕音樂會 時空穿越劇傳遞耶穌暖心的愛 (台灣國度復興報)
邀您一起記得幸福寄得愛「親筆信行動」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