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QR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做子女的最好教練 新世代父母必修課
(2020年04月21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斗六愛家基督教會於4月19日下午舉辦親職教育講座,邀請親職教育講師陳伯杰牧師和周筱玲師母分別談論「父母是最好的教練」及「與3C共生之道」二個主題,用積極的教養觀念與技巧,幫助父母轉換角色,引導家庭活出尊榮文化,其次幫助父母了解3C對於大腦和情感的損壞,知道如何修復和替代3C產品。

 在教養子女的教導上,陳伯杰牧師提到現代孩童普遍受到媒體的影響,看重社群媒體上面給人的印象,反倒忘了何為真正與健康的自我形象,羨慕網紅和YouTuber,起而效尤他們的行徑,迎合世代的潮流與趨勢,勝於充實自己的內在。

 陳牧師羅列父母教養的危機如下:放棄父母的權威,以人本教養兒女,養出懶惰與啃老族;父親角色缺席,孩子缺乏心理穩定與支持,產生悖逆的兒女;輕看父母,看重同儕,缺乏以家庭為主的文化;吃垃圾食物,喝飲料不喝水,忽略睡眠,身體無法健康成長;太多時間沉溺3C產品;缺乏全家一起團聚滿足心理的活動。

如何解套呢?陳牧師建議父母要成為教練,兼顧愛與管教,讓關係增能;父親透過愛的誓約回到家裡面,建立愛的家庭文化和家庭祭壇,提供給孩子有效的學習策略;鼓勵親子一起做家事和戶外探索,有智慧使用3C,創造服務學習的機會,孩子在父母親的陪伴,讓家有共同的回憶。

 關於培養父母教養的能力,陳牧師提出,父母要有策略,設立規範,溫柔的堅持,父母兩人要採行同一標準。透過訓練再訓練,內化規則,確實執行。他以自己的家庭為例子,全家有共同制定公約,建立表格來查看是否確實執行,有賞有罰,各項目與零用金連動,以週薪發放。他鼓勵在場的父母親,堅持21天就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習慣。

 另外,孩子內心的情感撲滿需要被餵飽,當孩子可以從父母親得到情感的滿足,就不會在外面尋求認同。陳牧師說,自己跟家中4個孩子都有個別的約會,在這樣的精心時刻中,去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想法。

 「教練」的定義是提供客戶支援增強技能、資源和創造力。如果從小孩子就沒有被教導界線與規則,孩子一生就會四處碰撞,變得很辛苦。孩子的人生需要自己上場,父母不可能因著看不下去就代替孩子上場,父母的角色是教練,透過引導和鼓勵,陪伴與幫助,訓練孩子各樣的能力,好使他們可以去面對這個世代,讓孩子贏在終點線。

 談論「與3C共生之道」主題,周筱玲師母說,很多人以為科技帶來進步,而現代很多研究顯示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比過去多10倍。一個孩子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會有三方面的影響。一、妨礙大腦的正常發展。二、影響人際的互動能力。三、習慣看圖像,不愛閱讀文字。她建議2歲以下孩童不該使用手機,除了電子產品的藍光會影響視力的發展,那些慣用3C保母的孩童,易出現愛哭鬧、不聽話、不專心和學習障礙的問題。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的不是3C,是與父母親的親密互動,她鼓勵父母親,透過運動、閱讀、遊戲和音樂來取代3C產品的使用。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從餐廳到醫院,凝聚社區愛心抗疫 生命河靈糧堂旗下基金會,2週送2000份愛心便當 (基督教今日報)
大膽改變餐廳經營模式業績上升 洪百榕師母:顧念別人的事,上帝會保守看顧我們的需要 (基督教今日報)
加州巨型教會開放停車場 作為新冠肺炎得來速檢測站 (基督教論壇報)
不畏疫情下的經濟風暴 比時地美式漢堡店憑信心開分店成為福音出口 (基督教論壇報)
中神研討會探討疫情下實踐使命 許志超:網上崇拜可能觸發教會洗牌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