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愛諾園上線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2019 戴紹曾紀念講座》職場即牧區 宣教面面觀
(2019年11月12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主辦的「2019 戴紹曾紀念講座」將於11月25至27日,首次在新院區(桃園市八德區長安街53號)舉行,並且同步在中華福音神學院(台北市汀州路校區)及高雄分校作現場直播。

 華神教牧宣教研究中心執行長吳獻章博士表示,今年講座主題是「21世紀宣教面面觀—後現代宣教議題與工人角色」,特別邀請美國加州拜歐拉(Biola)大學專研跨文化研究的教授湯姆.史蒂芬(Tom A. Steffen)博士任講員。第一天史蒂芬博士談「21世紀宣教的趨勢」、「宣教的宏大敍事」、「教會的植堂與增長」、「教會倍增」,第二天的課程包括「口傳天下」以及「營商宣教」,第三天分享「榮耀與羞辱」與「未來可能的角色」。

 吳獻章老師說,不論趨勢為何,宣教都不是系統神學、倫理學的產物,而是宏大敍事,人類歷史就是離開伊甸園後的宣教故事。講座第一天的核心議題就是「門徒造就」,上午史蒂芬博士會把宣教基礎放在聖經,下午就進入實用的「教會植堂與增長」。

 史蒂芬博士長期待在菲律賓,成功帶動一個族群,建堂、植堂,並且成功交棒,在他的《預見失業的宣教士─交棒的植堂模式》著作裡,分享了去宣教地的第一天就準備交棒,這與植堂、建堂一樣,是門徒造就的概念,是耶穌所用的模式,也是台灣各種植堂策略的公約數,講座第一天的分享對牧者極有助益。

 第二天「口傳天下」在談傳播,如何將福音傳出去,事實上口傳福音的障礙不少,例如先知約拿不願將上帝的旨意傳給尼尼微人;華人也有這種情結,不想傳福音給得罪我們的人,這束縛必須解開,要以神國度永恆的眼光,看上帝國超越地上國。

 現在全台基督徒比例已近8%-10%,對於過去把福音傳給華人的宣教士,台灣教會要心存感恩,現在該是台灣教會把宣教的棒子傳出去的時候了。「口傳天下」將提醒我們,上帝在歷史掌權,藉苦難、逼迫,使福音大爆炸,藉高科技、手機,全世界都是我們的牧區。

 「營商宣教」很重要。基督徒若像以色列12支派中的利未人,僅在牆內被上帝使用,比例就只有1/12,跨出牆外就沒有影響力,除非11/12基督徒也承擔宣教角色,週間被上帝使用,視職場就是牧區,福音才可能廣傳。

 營商宣教有三個概念,第一是全民皆祭司,第二是因信稱義,第三是無牆的教會。牧師傳道人的角色就是讓基督徒週末回教會充電,週間在職場放電。營商宣教使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宣教士,這不是新的宣教模式,而是把改教落實,讓在各行各業的基督徒都能被上帝使用。

 華神宣教中心主任邱顯正博士,談到他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即本次講座講員史蒂芬博士時說,史蒂芬博士是加州拜歐拉(Biola)大學跨文化研究的資深教授,曾以20年時間在「新部落差會」(New Tribe Mission)服事,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Ifugao部落宣教。

 邱牧師於2012至2016年,在拜歐拉大學清邁校區攻讀跨文化研究博士班,受教於史蒂芬博士。當時,邱牧師修了「榮耀與羞辱」,講到主體世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非西方世界的世界觀,與西方以法律為主的世界觀不同,多以榮耀和羞辱的角度看事情,也有較強的群體意識。有關交棒模式,據了解,史蒂芬博士是新部落差會第一位成功交棒給當地人的宣教士,也在新部落差會作此方面的顧問。史蒂芬博士退休後,寄情於養小馬和聖伯納犬,生活多采多姿。

 邱牧師談第三天「榮耀與羞辱」,他說,人類在伊甸園犯罪後,就產生三種負面情緒,第一是恐懼(創3:10b),第二是羞恥感─藏起來(創3:10c),第三是罪疚感(創3:11)。羞恥感針對「所是」(Being)處理罪,罪疚感則針對事情(Doing)。過去華人教育多以羞辱文化為主,例如「為國爭光」、「光耀門楣」、「不可丟臉」等。關於罪的處理,罪疚文化者處理問題是以法律為主,針對錯誤的事:「我犯了一個錯誤!」,於是承認犯錯並道歉,比較容易,但羞辱文化者則認為犯錯涉及「所是」,「你這個人就是XXXX」,在上帝面前會覺得「我這個人有問題」。

 在羞辱文化中,「我這個人有問題」不是以客觀標準來定奪對錯,而是由群體決定你的行為是否被群體接納,你「是不是丟臉」,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屬於這種羞辱文化,個人行為會影響群體。

 恐懼則是屬靈爭戰的問題,是信靠、信任對象是誰的問題,沒有信靠最有權能的那一位神,就會以巫術、算命或民間的偶像來代替。上帝的救恩是將人從恐懼中救出來,其形象就是猶大的獅子。

 「羞辱到榮耀」的最佳比喻就是浪子回頭,在伊斯蘭世界中,這個比喻尤其強烈,是一個把父親的臉丟到極限的浪子,竟被接納回到家中,又給他兒子的名份,這是以榮耀到羞辱為進路的救恩論,與西方的馬丁.路德改教不同,就是有別於以上帝是法官,我們是犯罪者,耶穌替我們受刑罰的傳統系統神學理論。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OM營商宣教 接觸未得之民祝福當地 (台灣國度復興報)
信主後家庭翻轉 先求神的國,事業領受倍增祝福 學友音響陳進生執行長:得了才能,也要服事! (基督教今日報)
更新轉化、修復台灣 2019國家祭壇》醫治國家負面經驗 宣告進入屬靈與物質層面的昌盛 (基督教今日報)
「我們有各樣的信不過的地方」 張文亮教授談改變亞洲的北海道之獅-威廉克拉克 (基督教今日報)
盛曉玫台南音樂佈道 團員與躁鬱症爭戰15年見證動人心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