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12月1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路不會白走,要使人得安慰!」 夫妻斷開破碎家庭、8年毒癮,成為照亮人生命的寶石
(2019年09月0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基督教今日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曾因家庭的破碎與八年的毒癮,認為自己毫無價值,但牧師告訴她:「我不是來做法官的,而是看到妳是一顆會發亮的寶石,只是被灰塵遮住了。我想幫妳擦掉這層灰,使妳重新發光!」現在她不僅重新站立,更祝福了許多人;與丈夫陳士哲同嚐主恩的滋味,立定心志一生緊緊跟隨主。

家和愛,救她脫離毒癮

「小時候,我都會想像宇宙是有一位巨人創造的,而且這位巨人很愛我們,很喜歡溫柔地觀察我們。」宋品儀分享這份單純的兒時記憶,但隨著成長過程的波折,雙親離異分隔兩地,使她不斷在花蓮和台北之間搬家,無法融入同儕;加上單親家庭、來自「鄉下」和原住民的身分,高中在台北的學校遭排擠,導致個性越來越封閉自卑。
 
由於渴望跳脫既有環境,當她高中在補習班,認識一群接納她的朋友時,便自然而然投入該圈子,開始翹家、流連於搖頭舞廳,接觸各式毒品。「當時母親為了工作,所以很少在我身邊照顧;我當時不懂她其實很愛我,所以常自怨自艾。」宋品儀回憶,從前她「不乖」時,家長會帶她到廟中接受法術;可是當毒癮越來越重,母親曾要她去教會,認為教會是很陽光、正面的地方,不過宋品儀那時並不相信。
 
「我會配合到戒毒所,但身體的癮容易戒,心理的癮卻不容易,出了戒毒所回到原本的環境,特別遇到挫折時又會再犯;若有比較『正面』的朋友找我,我會覺得自己不配。直到認識耶穌、肯定自我價值後,生命才真正改變。」宋品儀回憶。
 
住遍了各處戒毒所,2010年母親帶著23歲的她來到高雄岡山的「匠愛家園」,並告訴她:「這裡是最後一個地方了,而且這裡對接納對象的標準最低。」在這間家園中,住著各種弱勢族群,身心障礙者、失親老人、更生人…等。
 
宋品儀印象深刻是第一天住進來,一位曾吸毒的姊姊睡在她上鋪,這位姊姊鼓勵她:「我都可以戒,妳一定也可以!」因此宋品儀生出了盼望:「原來毒癮者也能成為有用的人!」便持續跟著這位姊姊學習。
 
宋品儀分享,以前她只要住到一個地方,很快便想「逃走」,曾數次撬開居住地的鐵窗逃出;但自從來到匠愛家園,就沒有想走的念頭,一開始只預計先住三個月,沒想到一住就待到今天。
 
「這裡有『家』的氛圍,我才發現自己原來如此需要家!」宋品儀坦言,這裡的「家人」也會吵架、甚至打架,但生病或軟弱時仍會互相照顧,彼此間完全不會有異樣眼光。

由於「匠愛家園」是牧師所創辦,園區內也有教堂,每天上午都有「早課」,大家要一起讀聖經,也會有傳道人分享信息。宋品儀發現聖經所描述的上帝,跟她兒時的宇宙觀類似,自然而然喜歡上這個信仰。
 
有一段時間宋品儀的胃感到莫名疼痛,沒有醫生查得出原因;在醫院住了三個院後,回到匠愛家園時,由於胃仍痛到連最強的止痛劑都無法緩解,她虛弱地躺在床上,感到萬念俱灰時,又開始想回頭找毒品。此時剛好家園的創辦人孔漢釗牧師,他的母會牧師來台灣服事,宋品儀的好姊妹將她從房間「拖出來」到教會,這位牧師前後為她禱告兩次,慢慢地止痛藥量減輕、身體狀況轉好,讓宋品儀深深地經歷神的醫治。
 
宮廟出身的叛逆少年
如今宋品儀已結婚,有三個小孩,與丈夫陳士哲也是在「匠愛家園」認識。陳士哲早宋品儀一年來此,同樣出身於單親家庭,母親為了工作很少陪伴;而舅舅開宮廟,母親是總幹事,所以自己也長期在宮廟打轉。由於當時正值叛逆期,自己也加入過幫派,母子關係很差。
 
18歲的暑假,母親突然問陳士哲:「要不要一起到高雄上課?」陳士哲當時「不知哪根筋不對」,明明想好好放暑假,卻莫名其妙答應母親,隨她一起來到匠愛家園。
 
他還記得很清楚,兩人一到這裡與傳道談話,母親便哭著訴說狀況,並轉頭告訴陳士哲,她已沒收他的皮包和手機,要他留下來住在匠愛家園。「原來我被拐了!」身無分文的陳士哲雖百般不情願,也只好住下。
 
陳士哲被分配到與一位曾經酗酒的大哥同宿舍,大哥向他分享自己的故事,他才發現:「原來我還沒這麼慘!」繼續在家園生活時,陳士哲看到身上「刺龍刺鳳」的大哥,正在幫忙照顧一位智能障礙者生活起居,當下覺得這個畫面雖然很不協調,但卻有說不出的溫馨。
 
「我當下就覺得,這裡一定是個很厲害的地方!才能讓這些非親非故的家人,彼此相愛服事。」因此點燃陳士哲的熱情,即使頂著大太陽割草,也覺得和大家一起努力很好!而每天的晨禱,最初因與原本價值觀差太遠,而感到排斥;但親身體會神的愛在家園中運行,心也慢慢柔軟,可是第一年仍不想受洗。

這不是要求,而是大家每天最期待、最享受的時間。每年這裡也會舉辦路跑活動,報名熱烈。(照片來源/匠愛家園臉書粉絲團 提供)
即使犯錯仍接納
有一天創辦人孔漢釗牧師,提議讓年輕機靈的陳士哲到辦公室學習,陳士哲開始邁向人生下個階段,此時也結識了來到家園的宋品儀。由於宋品儀初來家園,常因退藥或戒毒產生的症狀感到不適,陳士哲數次違反規定偷偷帶她出園就診,終於惹怒孔漢釗牧師。
 
陳士哲此時見狀,只好向孔漢釗牧師坦承想與宋品儀交往,原以為孔牧師會反對或責備,沒想到他竟說:「好啊!既然要交往就要公開,而且不要讓感情影響到你的工作。」
 
孔漢釗牧師的回應態度,令陳士哲很驚訝也很感動,「以前我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例如在廟裡幫忙時,就會做得比別人更多,但卻仍沒得到掌聲,且也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得好。而孔牧師在我犯錯時,不僅沒因此厭棄我,還能給我方向。」陳士哲感受到屬靈長輩的期許,當下也明瞭天父真的愛他,讓他看見成長之路上的明光,便決定受洗歸入主名。
 
社會貼的標籤
結婚生子後,陳士哲夫婦一度搬回花蓮,但沉重的生活壓力讓他們離開教會,也無法常常陪伴孩子;當妻子回到舊環境,又開始接觸毒品,家庭瀕臨破碎時,唯一能幫助陳士哲的只有信仰。於是他回去找孔漢釗牧師尋求協助,孔牧師再次接納,說:「好,你們全家搬回來!」
 
於是他們五年前再次回到匠愛家園,一直到今天。目前一家五口住在透天宿舍,樓下還有六位匠愛家園的弟兄姊妹同住,包含精神狀態不佳的家人,大家常一起在客廳交通。有人曾問宋品儀,難道不擔心小孩與匠愛家園的人一起生活,會有不好的影響或危險?宋品儀多年觀察的感想是:「他們真的不可怕,而且還會幫忙顧小孩;是社會貼的標籤,讓人誤解他們了。」
 
目前宋品儀在匠愛家園負責行政工作,她坦言工作並不輕鬆,但甘甜比辛苦還多;曾經以為落難的自己毫無價值,現在不但能肯定自己、站立起來,還有能力去愛和幫助別人,而且還有原生家庭的家人,因為看到她的轉變而信主。她深信上帝收藏她的眼淚,也欣慰於孩子在這裡成長,耳濡目染塑造出善良憐憫的心。
 
「以前我傷過很多人的心,但這些路不會白走,因為要使更多人得安慰!」宋品儀回顧荒唐的過去,想起剛來匠愛家園時,有一次她正想偷偷打針,孔漢釗牧師和師母正好來找她,對她說:「我們不是來做法官的,只是想來看看妳。我看到妳是一顆會發亮的寶石,只是被灰塵遮住了。我想幫妳擦掉這層灰,使妳重新發光!」
 
宋品儀這才發現,原來有人是這麼看她的!「在這個地方,你能不信耶穌嗎?」宋品儀說,來到這裡的人大多會信主,因為當看到大家互助互愛,一定會思考:若不是有個「力量」,為什麼會這樣?

夫婦倆默契十足!右上白衣者為匠愛家園創辦人、一路帶著他們的孔漢釗牧師,在匠愛家園為人施洗。(照片來源/匠愛家園臉書粉絲團;宋品儀 提供)
異象帶出的行動
陳士哲則在家園負責行銷等業務,3年前孔漢釗牧師點名帶他出國短宣,要讓他「開眼界」。最初陳士哲抱持旅遊玩樂的心態前往,到當地才看見基督徒面對政府的限制,只能秘密聚集,因而認真思考「福音的價值」,竟讓這些人即使冒著危險也要跟隨主,體會自己輕看了這份信仰。
 
短宣最後一天,當陳士哲迫切禱告尋求時,首次看見異象:在天上有兩張很大的寶座,耶穌靠在其中一張椅子後面俯視他,然後從兩張寶座分別噴出膏油和寶血淋在他身上。陳士哲問:「主啊,你要我做什麼?」接著換成下一個畫面,一條黑壓壓的街道上有許多人,每個人的胸口都有發光的十字架,並向陳士哲露出滿足的微笑。
 
陳士哲回台灣後反覆思考,確信上帝有事要他去做,但首要的必是「傳福音」!他認為:「領受了恩典卻不去做,祝福不就沒了嗎?」因為渴望從天而來的禮物,所以立定心志積極跟隨主,即使面對苦難,仍要對神的愛保有信心。
 
陳士哲與宋品儀夫婦敞開地分享自身見證,希望成為更多人的安慰和祝福。(攝影/記者林子騫)
陳士哲和宋品儀帶著孩子,與匠愛家園的家人們一起快樂出遊。(照片來源/匠愛家園臉書粉絲團 提供)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青年農業宣教營老中青三代齊聚 盼呼召年輕世代回應農宣使命 (基督教論壇報)
【愛跨越地界】東基創院院長譚維義宣教士90歲感恩 隔海視訊唱詩祝禱 (基督教論壇報)
生前告別式說再見 賴雷娜在病痛苦難中好好活著、道歉、感謝 (基督教論壇報)
守護東台灣病人 中台灣醫療先驅 (教會公報)
八角塔男聲合唱團 二度於國家音樂廳演出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