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12月1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協進會為香港祈禱聚會 求港人不心灰 在上者不心硬
(2019年07月11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採訪:陳燕蓉 / 2019年7月11日

【時代論壇訊】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於七月十日舉行「為香港祈禱」聚會,為香港巿民、政府、教會、醫治、盼望、平安、公義同心禱告。是次活動在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真理堂進行,約有一百六十人出席。

朱永生:為這城求平安

在祈禱會上,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總牧朱永生牧師呼籲大家要為這城求平安,指出即使我們現時未知之後的路要怎樣走,而且對政府、警察或衝擊立法會的示威者有多不滿,也要為他們求平安,因為上帝是愛與包容以及想人改變的上帝。他也表示歷史都掌管在上帝的手中,或者人們在當刻會不明白上帝為何讓這些事件發生,但他相信上帝有祂的計劃,並相信上帝最終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而是降平安的意念。他最後分享了一首廿五年前的詩歌〈風雨念香港〉,感嘆到這首歌在今時今日的香港仍十分應景。

在祈禱中,朱永生為政府祈禱,希望上帝改變政府的心意,希望他們知道如何體察民情以及如何作出應變有的轉變;為警隊祈禱,希望警隊有一顆清醒及理智的心;為市民祈禱,祈求上帝給予市民智慧,懂得以一顆上帝所喜悅的心去爭取。

湯泳詩:黑夜中尋找光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主任湯泳詩博士以這句話開始她的分享。她指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份對上主單純的渴望,希望人們可以以這份渴望去尋找黑暗中的曙光。她在讀出詩篇一三九篇後,邀請會眾靜默三分鐘,希望大家能一起用眼睛尋找光明,在靜默中與上主相遇。

湯泳詩為到身處困境和失去盼望的香港人祈禱,祈求上帝臨在支持我們;為到因暴力和羞辱而受到傷害的香港人祈禱,祈求上帝前來治療我們的傷痛;為到困苦流離的香港人祈禱,祈求上帝在信心中堅固我們;為到身心受傷的香港人祈禱,祈求上帝的愛為我們而準備。

戴浩輝:心靈的火不會熄滅

信義宗神學院教授戴浩輝博士帶領會眾唱〈在心靈黑夜中〉,提醒大家盼望的火以及平安的火是在心靈中所燃點的,因此是永遠不會熄滅。他指出,以賽亞書七章1-9節中有幾處與今日香港的處境一樣,他問到我們現時的心是否如「林中的樹被風吹動一樣」?他又指到,上帝會安慰我們跳動的心,讓其謹慎安靜,不用害怕。他表示,最重要的信息是「你們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穩」,指到基督給予我們的火是不會熄滅的。

在祈禱中,戴浩輝祈求香港教會不會因政治見解以及施政方法所引發的問題而彼此不和甚至撕裂,也提到教會的立場不在審判誰是誰非,只是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們應常存盼望,不要被紛亂所擾亂。

潘玉娟:求港人不灰心在上位者不心硬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的主任潘玉娟牧師表示現時香港生病了,而且已病入膏肓,邀請在場會眾在坐位中默禱或開聲祈禱,同心為香港禱告。祈禱分為五個向度:為著衝擊所造成的傷害及撕裂祈禱,求主醫治身心靈受創的人;心靈中有憤恨的人,以及內心有困擾的人祈禱,求主撫平、安慰及醫治;為是次事件中輕生者的家屬祈禱,求主親自醫治及撫平其傷痛;為香港人對民主自由追求的堅持祈禱,求主保守我們不要灰心及失去盼望;求主喚醒一切在上位者的良心,赦免他們的心硬與傲慢態度,使各政黨的人士能夠放下偏執,真誠聆聽民意。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蘇成溢牧師主持在結束祈禱時,祈求上帝垂聽我們的禱告,並讓我們成為祝福別人的工具,傳揚上帝的愛與平安,讓我們彼此守望。他又說到,即使我們不配與有限,但只要相信,主一定會使用,並呼籲人們看顧、恩待每一個我們所接觸到的人,不要以惡報惡。

其他帶領聚會環節的,包括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真理堂的黃永智牧師、香港聖公會靈風堂主任葉子良牧師,以及易嘉濂博士。大會程序下載:https://bit.ly/30nSBOA

(攝影:李志雄)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六四十問》說書會 許偉恆:中共曾作「假平反」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教牧青山道辦追悼會紀念麥小姐 胡志偉:在絕望中一起申訴與信靠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天國近了!】巴勒斯坦牧師鼓勵:經歷在地如在天 勇敢活出神的呼召 (基督教論壇報)
12.5歲染毒青少年吸毒增三成 教會與少警隊合作反毒「遠離毒害少年ㄟ安啦」 (基督教論壇報)
【潘霍華特展反思】當社會議題造成族群傷口時 教會是否已讀不回?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