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12月1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突破調查指港青易倦怠 四成人休息後卻感內疚
(2019年05月20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採訪:沈月蘭 / 2019年5月20日

【時代論壇訊】

近年青少年自殺的新聞常有出現,青少年精神健康備受關注。突破機構去年十至十二月進行了一項名為「『逆休息』文化與青少年倦怠」研究,發現受訪青少年有倦怠(Burnout)傾向──近四成半為應付學業或工作身心俱疲;但數據顯示普遍青少年處於「逆休息」狀態,即是青少年怯於或抗拒休息(43.1%),嚴重者更會於休息後感內疚 (39.5%)。突破機構呼籲學校、家長及青少年要改變功能主義及競爭文化的扭曲觀念,正面肯定及接受休息,以舒緩身心靈壓力。

應付學業工作身心俱疲

研究發現,受訪青少年日睡六點六小時,低於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建議至少兩小時。數據亦顯示青少年有倦怠傾向,達二點九分(五分最嚴重)。百分之四十四人因應付學業或工作使身心俱疲,百分之廿三點八人更稱即使盡力,仍覺得愈來愈難達到學習或工作要求。過往有不少學術研究指倦怠會形成抑鬱,因此,有倦怠傾向是抑鬱的信號。研究反映本港青少年正面對巨大壓力,令他們感到疲倦、無力。

雖然逾四成受訪者表示,頗多或經常進行休閒玩樂(個人/群體)活動,惟同時有百分次卅九點五人稱,後悔用了時間休息(包括睡眠或休閒玩樂如打機、閱讀,甚至無所事事)而感內疚。此外,百分之四十三人認為「未做哂嘢唔敢休息」,反映他們認為自己在有條件下才能休息。百分之五十五點四人更認為即使「好攰」,但會擔心因休息「追唔切」學業/工作進度,反映青少年視休息為次要,貶低其價值。在這情況下構成了「逆休息」狀態,即使青少年有機會休息,亦未能享受休息帶來的減壓。

是次研究以街頭問卷訪問十至廿九歲青少年,收回一千二百廿一份問卷,平均年齡十八點五歲,當中百分之五十三點四的受訪者為中學生。

社會文化扭曲休息觀

研究又發現,百分之七十九點七受訪青年認為社會以成績/成就定義人的價值。這類功能主義的人觀顯著加強青少年 「逆休息」的狀態,即使休息能減低青少年倦怠傾向,「逆休息」卻明顯減低休息對倦怠的果效,即青少年愈為休息感內疚,其精神壓力會愈大。

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經理陳競存認為,休息的必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在香港這崇尚效率與功能的社會文化下,休息往往被視為奢侈品,甚至被標籤成懶惰、弱者的表現。研究更揭示這種文化令休息失去應有的效能,為青年人帶來焦慮和壓力,甚至有機會導致各樣身心疾病。他認為,社會各界應合力糾正被扭曲的休息觀,讓下一代得到真正休息的機會。

突破機構研究幹事林俊杰稱,青少年認為在有條件下才能休息,這種「逆休息」想法或源於社會功能主義和競爭文化,令青少年覺得社會是汰弱留強,或以學業成績論成功。突破機構高級心理輔導員廖暉清則建議,父母對子女的重視不應與成績或成就掛鈎。

DSE考生為溫習不食午飯

十八歲應屆文憑試考生譚同學在記者會分享時說,備戰文憑試期間,她平均每日溫習約十二小時,每朝吃完一個豐富早餐後,便由上午八時溫習至下午三時,其間不吃午餐,希望能做到每分每秒都用來溫習,之後才約有半小時休息。

吃晚飯後,譚同學亦不敢看完整套電視劇集,否則沒有足夠時間溫習。她說,有時少睡後亦會感到內疚,而為了專心溫習,她甚至刪除社交媒體Instagram的帳 戶及減少課外活動;而一旦未能完成每日已計劃中的學習,便會很容易發脾氣及哭。譚同學亦直言,任職中學教師的父母著她要盡力,亦對她造成壓力。

從信仰方面看,陳競存認為要肯定創造,因上帝造人,「工作有時,休息有時」,有不同需要,這是對有神形象的人基本的肯定,所以不論信徒家庭或基督徒學生, 要接受及肯定這方面。他說神創造六日,第七日休息,受造物要跟從這規律;但有些教會太強調救恩神學,卻忽略創造神學。

談及現今扭曲的社會價值觀,陳競存說,今天在教會群體內,有些教會反而被社會影響,「當大家做十多個鐘仲要加班,我哋又肯定咁樣做,然後為他祈禱便算,咁祈禱之後,問題是否解決?」他強調文化救贖,相信上帝做人是有工作有休息的,呼籲教會及信徒以身作則,肯定及接納休息,否則若教會的文化也不健康,難以活出見證。他更舉例自己曾當執事會主席時,硬規矩是開會兩小時,不會長過兩小時半;退修會時亦不能開會,以體現休息。

微電影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

另外,突破機構文化及影音媒體部策劃「月球上的人」青少年精神健康關注計劃,透過不同元素,如微電影《缺氧女孩》,街頭訪問短片及學校社工專訪等,讓青年尋找在困苦中被聆聽及看到盼望的出路,片長約六分鐘,該短片也有於研究發布會上播放。

《缺氧女孩》講述中五女生Moon面對家人,學業及朋輩壓力近乎「爆煲」。有天她在課堂上接過老師派發的測驗卷成績後,情緒終於爆發,她嚎哭大叫並撕爛試卷,然後喘著氣地衝出課室。這時一名與Moon不相識的女同學剛巧經過並目睹整個情景,這位女同學其後透過擁抱及關懷救回Moon。故事希望透過信息宣揚同行的重要,帶動青年人以至大眾學習關懷身邊人。短片由周冠威及伍嘉良執導,兩人皆為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奬最佳電影《十年》的導演。

當日有出席發布會的伍嘉良說,片中均是真人真事,一個陌生人很著重生命,她無條件地幫助身邊其他人,不求回報。這除了是故事精髓外,亦是基督的精神。他說即使是信仰,看人的生命也不要太功利,「簡單幫助一個人」的精神也很重要。「月球上的人」計劃由五月中旬開始,至七月下旬,為期兩個月(微電影放映將不斷播放)。是次研究發布會於突破中心地庫舉行,約有一百人出席,當中包括多名教育界人士及信徒教牧。

左起為突破機構高級心理輔導員廖暉清、事工研究及發展經理陳競存及研究幹事林俊杰。
《缺氧女孩》微電影截圖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金巴崙長老會呼籲 暫緩修訂《逃犯條例》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六四三十年民運祈禱會 蔡元雲:毋忘追尋真相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美國阿拉巴馬州簽署最嚴格墮胎禁令 (台灣國度復興報)
研究:千禧年世代比其他人更投入信仰 (台灣國度復興報)
為以色列禱告:美伊關係緊張 以色列恐遭波及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陳雪梅

唯有在神裡,我們才能得到真正之安息.

發言日期:2019/05/22